小卖部门口的 东北野生文艺男青年

2020-03-25 02:50围子
中学生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口哨声口哨小卖部

最近有一个词儿很火,叫“东北文艺复兴”。

《野狼disco》的老舅,快手老四,作家班宇,成为“东北文艺复兴”的代名词。

在我心里,还有双雪涛。

他们共同构筑的工业感、野生、不下雪时灰蒙蒙的冬、打工者齐聚的艳粉街、东北老朋克、穿着皮夹克的沙哑男低音皱着眉头斜斜看你一眼,还有大背头、BB机、霓虹灯球和厚雪地里走失的孩子脚印……

这些画面忽明忽暗地钻进我的脑海。

东北是一块特殊的土地,可能每一个人都觉得,家乡是一块特殊的土地。

我印象里,上个世纪90年代东北小城的文艺感,是初中门口一堆在小卖部里抽烟的“学校混子”们组成的。

高年级带着低年级,看见漂亮女生打口哨,看见不顺眼的男生扑上去脚和巴掌齐飞。

他们可能是一些人小时候的噩梦,也是一些人小时候的梦想和骄傲。他们各自学着心目中理想的大人模样,在中学门口,构建一个简单直白的靠拳头说话的小社会。

当然,学习特别好的、老师特别喜欢的,他们是不碰的,还带着几分尊敬。

他们早晨比所有人来得都早,就为了每一个“普通学生”在路过校门口的小卖部时,能从大大的窗户里看见他们假装凝重的眼睛——我在盯着你,你老实点儿。

他们放学路上会撒开手把骑自行车,飞驰在人流里,铃声像上了发条一样从街头响到街尾,笑声里夹杂着几句脏话,走过漂亮女生身边口哨声此起彼伏地响起,这些复杂的声音,交织在放学的人流大大小小的交谈里,好像作业啊,明天啊,考试成绩啊,重点高中啊都不那么重要。他们骑在人群最前面,追着夕阳的余晖,铃声和口哨声响进天空里。

他们总是有最让人羡慕的时尚资源。

比如,最新的明星杂志、最新款的球鞋、MP3-MP5、最新款手机……他们装着大人模样翘着二郎腿交谈,有时候一本不知道谁的舅舅从北京、上海带回来的明星杂志往某个女生桌子上一甩,然后酷酷地转身,露出一个孩子般稚嫩的微笑。

他们跳“的士高”,在班级安静的时候冒出一个笑话,跟老师扯皮,主动罚站,永远不一样,永远需要目光。

后来我回到那个小城,遇见了一个当时“混子”中间排老二的老马。

他在卖鞭炮的杂货店帮忙,看见我的时候,愣了一下,然后笑呵呵地说:“老同学呀!”

我也尽量热络地打招呼,可是聊天间隙,尴尬还是从成垛的红色鞭炮的缝隙冒出来。

他看起来朴实、和善,穿一件深灰色的棉袄,是一个普通得不能更普通的售货员。

我的腦海里浮现当年他在学校门口穿着阔腿裤威风凛凛的画面。

人们总说时光易逝,时间会给出答案。

可是我总觉得每一天都只是被昨天推着往前,没什么变化。

十几年后,我又回到那座小城,又看见当年一个课堂上坐着的同学,也还是心生唏嘘,觉得时间可畏。

我一转身,又听见当年熟悉的口哨声,在层层叠叠的大红鞭炮垛子后面,细不可闻地传出来。

编辑/围子

猜你喜欢
口哨声口哨小卖部
抢生意的馒头
国王的小卖部
太空奇遇, 从“口哨声”到“金色UFO”
哦, 那让人魂牵梦绕的口哨
百字快讯
夏日的绿口哨
钓鱼
一只口哨
山精的免费小卖部
“嫦娥五号”太空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