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13 16:03刘红军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微课

刘红军

【摘 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而,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微课;自主质疑探究;翻转作用

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我们上课的老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一、微课把识字由抽象变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利用了微课在学生的起步阶段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利用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微课,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亲眼见过这些物体,而且有些字在课本上又没有插图,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手足口耳目》的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学生终于体会到了象形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和认识汉字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

二、微课学习查字典,掌握知识更全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二”讲到了部首查字典的知识,这是工具书的使用技能教学,属于教学重点。老师们在完成这部分教学后,发现二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到查字典的另一种使用方法——音序查字法。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节关于音序查字法的微课呢?为此,同组教师进行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到音序查字法一般应用在“识字却不知意”或者“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识字却不知意”的题型,虽然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明确涉及,但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六”就出现了一字多义的题型,非常适用于音序法。“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一般多见于学生写日记时,感知听闻的素材不能用正确的字记录下来,也非常适用于音序法。经过分析论证,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音序查字法,进行书本外的知识拓展。于是制作了《音序查字法》这节微课,设计思路从学生写日记遇到不会写的字这样一种情境入手,分步介绍这个字所在字典中的音序、音节和检索页,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晓了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完微課视频,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从学生课余自学到课堂汇报,这节微课让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不仅有效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

三、微课《晏子为何使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晏子三次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在学文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出国的用意为何?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那么,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里?教师通过查找资料,制作了一节微课《晏子为何使楚》。微课中,教师模仿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师的语气,讲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阐述出晏子出使楚国的必然性。

这节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单田芳式的评书讲述形式,非常有气势和感染力。教师把微课的观看设在了课前预习的环节,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晏子的另一种品质——爱国。这节微课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几节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上应该重视微课,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点,利用课外知识拓展、自主质疑探究等方法或途径,制作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微课,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机,如课前预习、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真正实现微课的“翻转作用”,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微课的辅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构建了高效的、愉悦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章丹.《百度文库》,2017.09.

[2]冯万里.《微课教学设计》.

[3]张馨海.《微课:课堂新革命》.

[4]王定宽.《新课程总结与反思》.

猜你喜欢
微课
数学习题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基于微课的构建与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研究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