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明月生
公元234年正月,车骑将军刘琰的妻子胡氏按例入宫给太后拜年。她姿容秀丽且为人机巧,很讨太后欢心,被留下闲聊,一个多月后才回家。
刘琰对此非常恼火:时年27岁的蜀主刘禅素来好色,年轻貌美的胡氏在宫里长住,谁能保证没发生什么呢?刘琰越想越觉得定是刘禅看上了胡氏,然后串通太后将其留下。
刘琰当然不敢对刘禅表示不满,遂将满腔怒火撒到胡氏身上。但任凭他如何毒打,胡氏咬定自己是清白的。恼羞成怒的刘琰召来500名军土,轮番用鞋底抽胡氏的脸,将她折磨得奄奄一息后,又用一纸休书将她赶出家门。
这事很快引得流言四起,胡氏觉得委屈,待伤势好转后便上衙门控告刘琰家暴。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按说她不可能有控告刘琰的机会,但刘备进益州取代刘璋后,为笼络人心,执掌内务的诸葛亮制定了一部律法《蜀科》,其中规定:对女人实施家暴将受严惩,如果施暴者是官员或将士,罪加一等。但衙门还是不敢抓刘琰,而是将卷宗呈给刘禅。
刘琰到底有什么背景,会让衙门有所顾忌?早在公元197年刘备任豫州牧时,他就作为幕僚跟随,比诸葛亮还早了10年,堪称蜀汉政权的元老。刘琰的出生年月不详,但诸葛亮出山时27岁,刘琰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十几岁就当幕僚,因此案发当年他至少年过花甲,与胡氏应是老夫少妻,否则也不会怀疑胡氏与刘禅有染。
刘琰入职虽早,能力却不出众,之所以能得刘备厚待,是因两人同姓同宗,而且他形象较好、谈吐不俗,善于外交应酬。刘禅登基后也很关照刘琰,提拔他为车骑将军,排位仅次于辅政重臣李严。
虽身居高位,但刘琰基本不参与朝政,只是象征性地领着千余名军士过瘾,再向诸葛亮提些无关轻重的建议。即便如此,他的排场却丝毫不减,在诸葛亮以身作则、厉行节约时,他的饮食起居都极尽奢华。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负责后勤粮草的李严玩忽职守,致使北伐功亏一篑。事后,刘琰很识时务地与诸葛亮共同弹劾李严,因此诸葛亮对他那些烂事既往不咎。这让刘琰产生错觉,以为诸葛亮也不能奈何他,行事更无忌惮。
公元232年,刘琰与大将军魏延发生争吵,武夫出身的魏延哪吵得过他?诸葛亮终于忍不住严厉地制止了他,并要求他当众检讨。他的认错态度比较诚恳,念及他是蜀汉为数不多的元老,诸葛亮将他送至成都,官职、待遇维持不变。刘琰深感失了面子,从此精神恍惚、愈发多疑,这才发生那场近乎变态的家暴。
劉禅面对这桩案子也是一筹莫展,如果贸然处置刘琰,可能落下争风吃醋、公报私仇的话柄。最终判决刘琰命运的人是诸葛亮,虽然史料对此没明确记载,但当时除了他没人能下这种判决——刘琰被斩首后暴尸街头。
如此重刑,背后隐情关系到蜀汉的命运。其实这已不是诸葛亮第一次处置官员了,自独揽朝政以来,他多次贬黜官员,此前的李严、廖立等都先后被流放。刘琰无疑是下场最惨的一个,究其原因,在于诸葛亮要在益州土著与荆州元老间寻求政治平衡。
早在刘备入蜀前,西川豪门便与益州牧刘璋组建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但刘备携荆州派取代刘璋后,两股势力开始貌合神离。而诸葛亮的北伐,也是缓解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
益州土著长期被打压,若不严惩荆州元老刘琰,将难以安抚他们;而刘琰若不死,刘禅的淫乱之名将传得更远,这对根基不稳的蜀汉政权而言极其危险。所以,刘琰必须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