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的报纸与臣记者

2020-09-26 10:38张鸣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臣子电讯租界

张鸣

即使排除官方邸报与塘报,《申报》也不算中国最早的报纸。从西方“新闻纸”的角度,在1872年((申报》创办前,上海租界已有两家英文报纸和一家中文报纸。不过,《申报》的确是中国真正面向公众且比较成功的报纸。

办报难免要触及时事,而触及时事就可能惹恼当局。尽管《申报》办在租界里,但如果朝廷不高兴了,在外埠的发行及资讯的获得就会受限。所以,作为当年中国最大的报纸,从商业利益考虑还是尽量保守一点的好。但在1897年后,《申报》主笔黄协埙上任后乖得过分,也伤害了报纸的利益。

那时北京和天津之间已架设有线电报,朝廷里发生的大事当天即可通过电讯传到上海。《申报》比较有实力,所以最早建构了京沪之间的电讯联系。跟一般的小报不一样,它的北京来电是货真价实的,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朝廷全本的上谕。

不知黄协埙原本就是恭顺的臣子呢,还是考虑到报社的利益,必须对朝廷恭顺一点,在甲午之后的动荡变革中,他不仅没把握时代的脉动,反而刻意守旧,坚定地站在他认为得势的官方那边。

为对朝廷表示尊敬,黄协埙创造了一种中外独一无二的“恭读圣谕体”的专栏。只要朝廷有上谕发布,他一定亲自操刀,在上谕后写一段注释,无条件歌颂,说如何圣明、及时、惠及万民,好像他在接旨磕头谢恩一样。

当年朝廷没有宣传部门,对于谕旨,臣子尽管恭敬,却没一个机构对之阐发弘扬。如果慈禧知道有人免费替朝廷做宣传,可能会高兴坏的。但那时的朝廷对媒体一点感觉都没,即使是《申报》这样的所谓大报,也不过万把的订阅量。所以朝廷并不领情,也无从领情。

问题是,当时朝廷正在变法,朝野舆论几乎都站在维新派一边,只有《申报》四平八稳地磕头谢恩,看不出它到底是否赞同变法。戊戌政变发生后,上海的报纸一般都对政变表示不满,只有《申报》依旧坚定地维护官方,痛骂康有为和梁启超。

庚子之后,朝廷都开新政了,《申报》还对新政疑神疑鬼、颇有微词。所以,在20世纪初,《申报》几乎成了落后保守的代名词,如果有学生看《申报》,就会被人笑骂。《申报》的订阅量也一落千丈,从万余跌到六七千份,落到竞争对手《新闻报》的后面。到这种时候,老板不干了,黄协埙也只好走人。在大清就是这样,尽管有租界庇護,姿态猛了容易死,但过于柔顺也容易死。

无独有偶,进入民国后,著名报人薛大可按掌《亚细亚日报》,适逢袁世凯称帝,也跟着劝进称臣,自称“臣记者”。只是《亚细亚日报》是由政府出资筹办的报纸,为东家张目、对东家恭顺,也算对得起东家。但《申报》又不是拿朝廷的钱办的,这样巴结有何道理呢?事实上,无论“臣主编”还是“臣记者”,在当时,只要做了臣,就没法办报纸了,即使硬办,读者也未必买账。

猜你喜欢
臣子电讯租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夜空幻想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