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摘要: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为主要内容,调查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现状,研究分析学生读图能力现状的原因,从记忆熟悉常规重要地图、强化训练科学读图方法、归纳总结把握读图技巧、手动体验提高图文转换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读图能力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中重要、必要和实用的教学媒体。地理实践力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读图能力培养又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内容。笔者依据新课标要求阐述地理图像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地理图像分析、处理地理图像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主要方法。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在平时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能力的深度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运用水平,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传递的教学理念和现实意义
地理图像储存和传递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积累地理学习经验的信息源。[1]
“图文并茂”是地理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人教地理必修1为例,全册第一章30幅地理图表,第二章36幅地理图表,第三章18幅地理图表,第四章25幅地理图表,第五章14幅地理图表,共计123幅地理图表。可见,人教版地理教材注重学生读图、分析图像能力的培养。教材将地理分布图、地理事物关系图、地理现象形成原理图、地理图表等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提升学生地理能力。因此,学会读图、析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符合课标理念。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很多学生高考地理拿不到高分,原因在于高考地理试题中,地理图表题量大、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整理地理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图像判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也是高考重要方向,所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分析、处理能力,是学生拿到地理高考高分的重要途径。
二、中学生地理图像分析、处理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了对中学生的地理图像分析、处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笔者对新入学的高一年段学生进行问卷,结果发现有73%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时不需要利用地图,只有2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要用到地图。在这27%的学生中,有82%的学生会看地图,但不会分析地理图表,只有18%的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当前中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极其薄弱。据笔者分析,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①地理学科在初中长期处于“副科”地位(中考地理分值偏低),学生、家长对初中地理不重视,很多学生地理课并不认真听讲,只是临考前背诵知识点,应付考试。这就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相违背,未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②新旧教学理念“断层”严重,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轻能力培养,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善于把握教学重难点。所以,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较少,教学实际偏离课标理念。③由于地理图表的复杂性,高考对学生读图能力要求又很高,所以学生比较畏惧地理读图题,以区域定位为例,学生要能够运用经纬度准确定位,就必须熟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而《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熟悉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地图的熟记过程中,由于缺乏恒心半途而废,这样学生在作题时,区域定位就不准,更说不上利用区域地图解决实际问题了。
三、有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途径研究
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特有的智能培养任务,也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目标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所在校的学情,总结一些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方法:
1.巧记、勤记,熟悉常规重要图表
教师利用多样的地理图表和形象的记忆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读图、记图兴趣。例如,在《中国的行政區划》这一节课中,笔者把陕西比喻成一只站立的兔子,宁夏比喻成一只老鼠,甘肃比喻成一根骨头,青海比喻成一只灰熊。把四个省联系起来,一只兔子叼着一只啃着大骨头的小老鼠,一只灰熊要抢老鼠的骨头。虽然这个联系在逻辑上不成立,但是学生听了就很容易把陕、甘、宁、青四省的轮廓记住了。
加强学生对重要地图的记忆,重视学生地理信息的积累。笔者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每周布置学生熟悉一幅地图,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识记地图。例如,假如你要从北京到上海旅游,那么你会走哪条铁路线,经过哪些省份?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地图信息。对于重要的地图或经纬线,教师在学生对这些图有一定印象之后,要经常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图。又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是常用的一幅地图,教师在对区域气候类型分布教学过程中,循环使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就会意识到这幅图的重要性,同时,学生通过反复记忆,也能更好地掌握这幅地图。
2.强化训练,科学掌握地理图表读图步骤
利用课堂教学和日常习题训练的机会,掌握读图的一般规律,养成学生“手不离图”的良好地理学习习惯。例如,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时,第一步先读图名。第二步读图例和比例尺。第三步观察图中要素(人口)分布特征,并把分布特征转化成语言文字。第四步分析形成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原因。
3.调用其他学科知识,善于归纳总结,把握读图技巧
地理图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与多学科的交叉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分析能力。例如:在确定地球表面上两地最短路程线路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还需要利用到数学立体几何里的知识: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两点对应的大圆所围成的劣弧,再如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图的分析方法就可以运用到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中,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各种类型地理图表的特征,掌握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分析规律,发掘图中的有效信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日照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对日照图进行分类(俯视图、侧视图、变式图等)并对不同类型日照图的晨昏线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00,这个信息在日常练习中,学生都很难发现。因此,对不同类型地图图表的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4.动手体验,绘制简易地理图表,提高图文转换能力
通过填图、绘图,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记忆。当地图在学生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地图信息。对于一些简单的地理图表(例如:水循环图、洋流分布模式图、三圈环流图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稿上独立绘出,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以达到熟练程度。
地理测试中,常有无图考图的题目,这类题目仅凭想象很难解决,但是有绘图训练的学生解这类题目就得心应手了。再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文综37题,考生能根据材料信息“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运用思维地图进行知识建构与思维建模,将“结构不良”的图转换成“结构优良”的图,这题就容易多了。可见,加强绘图、图文转换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导图,建立地理思维模型,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
以上是笔者对平时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的总结,但是“教无定法”,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应根据学情制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读图能力培养计划,循序渐进,培養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2]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应当树立长远目标,将地理知识教学与读图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生空间概念和形象记忆网络,并把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产生区域认知,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