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绘本阅读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14 21:34孔丽娜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孔丽娜

摘要:数学绘本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首选材料。它通过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片,一句句简洁明了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绘本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心中的生根、成长。基于此,文章将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绘本阅读教育教学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毋庸置疑,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绘本阅读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可以迅速、持久、有效地建立和保持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绘本具有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等特征,教师通过运用故事叙述可实现对数学常用知识的直观呈现以及对数学思维的渗透;同时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而有物”的图画,并将教学习题和知识点编排其中,学生就可摒弃死记硬背,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积极参与互动分享,在培养学习兴趣过程中构建一个学生自己的良性循环记忆体系,运用到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下面诠释如何通过在绘本中融入数学元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建立稳固的自主学习体系。[1]

一、提供即时满足

在劳作中有获得的感受是一种最佳心理激励方法。我们可将这种心理特性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其工具就是数学绘本。绘本能以独特的趣味性和难得的童真童趣吸引低年级小学生,效果明显、毋庸置疑。学习数学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件枯燥的事情,因为只有数字和公式,很难让人提起兴趣。而数学绘本偏偏能起到神奇的作用。它通过图画、文字两个相异又相通的元素,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满足小学生们对“卡通人物”的好奇与渴望。例如在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一书中,男主角“数数猪先生”运用丰富的数学知识,教会其他角色多种数数方法,最终赢得考验。这本绘本将数“0~20以内的数”穿插在一系列的动画故事中,让小学生在倾听有趣故事时,不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许多种数数方法,还会把自己的角色代入主角,从赢得考验里获取到即时满足的感觉,为奠定扎实的数学教学基础埋下一颗美妙的种子。[2]

二、赋予实际操作

数学绘本与其他绘本相比显著的一点是可以通过“讲好故事”来让学生们动手动脑自己操作,从而在其自己演绎故事发展进程里获取到数学知识。例如在数学绘本《星星工厂有点忙》(学习数位方法)的课堂教学中,先向学生口述如何帮助“星婆婆”卖星星,然后提问大家数星星的最佳方法和把星星装袋、装箱的方法。通过师生在故事情景中互动,加深对数位产生与应用的印象,发掘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结果证明,经过课堂测试,全部学生均通过数星星的启示达到了课前掌握数位方法的教学目标,比以往苦口婆心反复强调,效果更为明显。

三、融入玩乐氛围

往常课本上多见的人物,如小明、小红……现在已难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而绘本不同,角色多样且充满戏剧性。我教学印象中比较深的,是一本名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的数学绘本,里面讲的是复全分类的基础知识。其中角色是20个服装、形状(有角没角)、颜色等不同的可爱小怪物,书中需要将他们一层层地给予分类,最终连续分5次才能找出怪物们的主人:一只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体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子、掉光了牙齿的怪物。在一个故事情节里,出现如此之丰富的动画角色,学生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后的教学效果也是出奇

地好。

四、贴近真实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生活为依据。”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虚假捏造出来的事物总是容易淡忘的,唯有与日常息息相关的知识才会被重复使用。数学绘本中的故事往往是以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作为故事载体,这样既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又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来强化概念、融会贯通。例如,数学绘本《旦旦数鸡蛋》(学习如何凑10)就是通过养鸡大叔养鸡生蛋、卖鸡蛋,旦旦想出了凑10法,帮大叔更简单便捷地数鸡蛋,解决了数鸡蛋的难题。下课有学生跟笔者说:“老师,放学后我要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奶奶买鸡蛋,上次她还算错了呢。”[3]

五、将主题图故事化,让情境更吸引人

数学教材每节课教学内容中都会有一张主题图,但很多主题图的使用只是作为引入课堂新知识这个单一功能,使用常常流于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目前主题图的使用流程通常是:观察主题图,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描述看到了什么?从中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就从所提问题中切入新课教学。一节课里,主题图发挥作用仅为刚开课的2至3分钟。刚开始时,有的学生因为好奇心,会对主题图中的画面或内容感兴趣;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于习惯性地操作,从而对主题图失去探索兴趣。

六、将工具形象化,让数学課堂动起来

书本上的知识点是“死的”,不会动,学生觉得难以记忆。那我们就可以让它“动”起来。如一年级“有几瓶牛奶”这一课,书上图中通过两箱牛奶,一箱有9瓶,一箱有5瓶,问一共有几瓶?教材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动手操作进行体验用凑十法计算。而绘本《旦旦数鸡蛋》(凑10)是通过小女孩旦旦帮助养鸡大叔数鸡蛋和卖鸡蛋的故事,用一个装10只蛋的工具进行数鸡蛋,更能形象地体现出“凑10法”的数学模型,让人印象深刻。课堂上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让学生通过动用摆小棒、拨计数器,亲身体验“凑10法”的建模,又通过绘本故事提起学习兴趣,让大家用简易工具动起来,效果更佳。[4]

结语

诚然数学绘本只能作为课堂教材的一种补充形式,不可完全替代教材。数学绘本在教育进程中出现、发展及日趋多元,是孩子成长需求的选择,也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抉择。通过明晰绘本阅读方法,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全过程,是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方向。但世上从没有什么捷径,绘本应用在带来更多教学便利和福音的同时,也应给教育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索。

参考文献

[1]郭星如.小学数学绘本阅读供给侧改革的“三重转变”[J].数学之友,2019(05):72-74.

[2]施剑.理趣相生——数学绘本阅读的理想之境[J].江西教育,2019(29):37-39.

[3]赵庆燕.浅谈小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的指导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84+86.

[4]龚蕾.结合绘本故事,开启小学数学学习[J].内蒙古教育,2016(33):65.

猜你喜欢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