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020-10-14 21:34唐文琴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唐文琴

摘要:新课改下,学习教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要求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从思维能力出发,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是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从而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意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思维意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而此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数学思维发展比较落后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对课本的内容反复加工,并将其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为不浪费学习时间,只能够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并没有深入思考知识的时间,从而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后继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2.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的机会

教师不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课堂等待”策略,给予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加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模块化,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只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过于关注,不重视让学生深入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实际有效的操作缺失

小学数学课程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运用数学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促进数学模型的构建。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没有实际有效的操作,增加学生思维的惰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并理解创新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要明确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语言对学生数学思维起的积极作用,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能力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室的引导学生辨别知识之间产生的联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将问题的根源挖出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在教学完基本内容之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不一样,为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称帝。如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这样考查,让此类学生做完课本上多有的题目,再问一个问题:“本章节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他:“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什么意思?”再让其做完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练习,最后就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要把课本上的习题做完,教师还可以给其出一道综合实践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2.落实提问和“等待”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位数学家说过:“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就是其最好的学习方式。”可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深入思考问题,培养其深度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再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说:“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图形,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最为常见,现在我从课外带来一些道具,你们谁能够很快将其分类呢?”之后就分发给学生,让其进行分类。如此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分类结果展示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如何知道哪些模型的面积最大呢?请好好思考,说出你的答案和理由。”由此学生陷入深思之中,对知识本质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平台,而教师需要“等待”学生,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数学,还有其他学科,其知识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最终又会回到生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设置一道题:“小李去书店买了12本书,售货员告诉小李每本书是28元,那么小李要给售货员多少钱呢?”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回想起自己平时买东西的时候,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变得更强。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两位數乘两位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思路,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思维在实际生活的乐趣和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因为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提供保障,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机融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借助提问和“等待”教学,调动学生的思考,增添数学教学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耀忠.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000(026):44-45.

[2]龚清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科研,2018,19(8):00043-0004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