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薄”的语义演变过程、途径和机制

2020-10-14 14:46颜崇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世道丛生义项

摘要:汉语中的形容词“薄”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词义经历了衍化和变迁。对“薄”的词义引申过程的描写,语义演变途径和机制的推衍,可以丰富汉语词汇的研究,加深理解和把握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薄;本义;语义演变

一、“薄”的本义

《说文解字·艹部》:“薄,林薄也。一曰蚕薄。从艹溥声。”段本《说文解字注》:“薄,林薄也。”《说文解字》中将“薄”释为草木丛生之处。《广雅》:“草丛生为薄。”在《汉字源流字典》中,“薄”的篆文从艹溥声,溥也兼表散布之意,表示草木密集丛生之处。经参考多部历史文献,本文采用《说文》的观点,将“薄”的本义确定为草木丛生之处。[1]

二、“薄”的义项整理

《汉语大词典》中对“薄”字的解释:①厚度小。②少;薄弱。③略微。④微薄;简陋。⑤味淡。⑥土质贫瘠,不肥沃。⑦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⑧人命运不幸。⑨虚假刻薄,不诚朴宽厚。⑩减轻,减损。?轻视;鄙薄。?逼近,靠近。?搏击;拍击。?草木丛生处。?指一种护城用的藩蔽,屏障。?助词。表示语气。

根据一般的义项择取原则,并结合检索到的语料,将“薄”的义项确定如下:①草木丛生处。②厚度小。③少。④略微,轻微。⑤微薄;简陋。⑥味淡。⑦土质贫瘠,不肥沃。⑧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⑨人命运不幸。⑩虚假刻薄。[2]

通过参考相关历史文献和语料,可以发现:在先秦时期,其绝大部分义项已经形成。

(1)草木丛生处: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辞·九章·涉江》;(2)厚度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3)少:其享觐之币薄而言谄,殆请之也,若请之,必欲赐也。(《国语·周语中》);(4)略微,轻微: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5)微薄,简陋: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易·系辞上》);(6)味淡:吳酸蒿蒌,不沾薄只。(《楚辞·大招》王逸注:“沾,多汁也。薄,无味也。”);(7)土质贫瘠,不肥沃: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左传·成公六年》);(8)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战国策·序》);(9)人命运不幸: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列子·力命》);(10)虚假刻薄:所谓处其厚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韩非子·解老》);(11)减轻,减少: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12)轻视,鄙薄: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孟子·尽心上》);(13)逼近,靠近: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尚书·虞书·益稷下》;(14)语气词夫,且: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诗·国风·周南》

三、“薄”的义项分析:

比较“薄”各义项在意义上可能有的联系,并梳理各义项出现的时间,“薄”的语义发展可以说明如下:

①义“草木丛生处”为“薄”的本义。②义“厚度小”和⑦义“土质贫瘠,不肥沃”与本义关系密切。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义表示“草木丛生处”,具有“上下空间距离小”的性状特征,指称对象为“草木”,暗含②义“厚度小”的性状特征,②义由①义相关引申而来,演变机制为转喻。土壤贫瘠的地方,土质也较薄,草木旺盛,①义可以相似隐喻出⑦义,演变机制为隐喻。

③义“少”、⑥义“味淡”与②义“厚度小”为一组。③义、⑥义与②义,均表示性状,是人在空间域形成的意象图式投射到数量域和味觉域的语义变化。在具体的空间范围内,由于厚度小,空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事物的数量也少,可以推测③义“少”由②义“厚度小”相似引申而来,演变机制为隐喻。⑥义“味淡”是用来形容空间范围内某种物质存在的数量少,程度浅,⑥义由②义相似引申而来,演变机制为隐喻。

⑧义“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⑨义“人命运不幸”、⑩义“虚假刻薄”、?义“轻视,鄙薄”与②义“厚度小”有关联。具体空间范围内距离小,映射到抽象的社会世情,就是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同样,人的福分薄,命运就多舛。具体空间的厚度小,反映到道德品质上,可以理解为虚假刻薄。反映到个人眼光上,可以理解为轻视、鄙薄。由此可以推测,②义经过相似引申得到⑧义、⑨义、⑩义和?义,演变机制为隐喻。

②义“厚度小”与?义“逼近,靠近”有关系。在空间域中,两者之间厚度小,空间距离也小,在位置上靠近。②义“厚度小”与?义“逼近,靠近”具有因果关系。由②义“厚度小”可以推测出?义“逼近,靠近”,属于推导引申,演变机制为转喻。

④义“略微,轻微”。⑤义“微薄,简陋”。与③义“少”为一组。④义“略微,轻微”是指程度轻,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物体数量少反映在程度上则为程度轻,由③义“少”可推导出④义“略微,轻微”,演变机制为转喻。⑤义“微薄,简陋”则反映的是物质不丰裕,拥有钱财数量少,由③义发展至⑤义的过程,属于推导引申,演变机制为转喻。[3]

?义“减轻,减少”与③义“少”有密切关联。?义“减轻,减少”是③义“少”的使动用法,主要是由语用原因造成的语义演变,演变机制为转喻。

四、“薄”的语义演变小结: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推知“厚”的语义演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词义引申、语用因素和实词虚化,演变的机制为隐喻和转喻。其一,本义“草木丛生处”通过相关引申(转喻)得到“厚度小”义;通过相似引申(隐喻)得到“土壤贫瘠、不肥沃”义;其二,“厚度小”义通过相似引申(隐喻)得到“少”“味淡”“人心、世道、纲纪等衰微”“人命运不幸”“虚假刻薄”“轻视,鄙薄”等6个义项,通过推导引申(转喻)得到“逼近,靠近”义;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2]吴福祥,王云路.汉语语义演变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5.

[3]伍莹.汉语维度形容词“厚、薄”语义特征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4):107-109.

作者简介

颜崇云(1994—),女,湖南株洲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生,汉语史,广西大学。

猜你喜欢
世道丛生义项
疫情大考 移动办公变局“丛生”
天梁河
毒蛇计划
毒蛇计划
春色
草地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漫画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世道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