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汤飞鹭 朱湘枝 李利君 戴峥嵘 胡德
摘要:当前融合教育需要破解的最大障碍在于实施,而课程设计又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关键要素。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前融合教育,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学前融合教育课程。本文以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开展的机构康复模式下残疾儿童融合教育递进式阶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情感性理解接纳课程、渗透性交往互动课程及计划性多重水平课程。此课程的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让残疾儿童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期间,就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以不同方式、方法参与到不同层次、既可能又适当的融合学习和活动中,促进了残疾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残疾儿童后续完全融入普幼或普小学习打了基础,做了准备。此课程既兼顾残疾儿童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又满足其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为残疾儿童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此课程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残疾儿童;课程设计与实施;融合教育;递进阶梯;机构康复模式
当前融合教育需要破解的最大障碍在于实施[1],而课程设计又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关键要素。为了探求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新途径、新方法、新成效,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与70多家普幼园签订了爱心共建结盟协议,并借此爱心共建结盟园平台开展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与普幼融合教育资源调查研究及融合教育实践,在助推康复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本文重点聚焦探讨:康复机构充分利用普幼园及其他社会融合教育资源,有效实施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关键要素——机构康复模式下残疾儿童融合教育递进式阶梯课程设计与实施,以期从融合教育实践中提炼经验,引发思考,提供借鉴。
一、第一阶段:情感性理解接纳课程
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实践,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及环境。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及环境,一是要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状况,从物理环境上营造无障碍环境;二是要促进普幼教师、幼儿及其家长等学前融合教育的环境因素和参与群体[2]对残疾儿童及其融合教育的了解、理解和接纳;三是要提升残疾儿童的归属感。鉴于此,我们特别设计、实施了以下一些情感性理解接纳课程。
1.融合教育物理空间改造指导课程
主要是康复机构根据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及残疾儿童的现实评估情况,指导和帮助普幼园对融合教育物理空间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改造,以创建平等、接纳、安全的融合教育环境。比如,有听障儿童进行融合的班级,就可指导普幼教师把听障儿童座位摆在离教师一米以内的助听设备最佳使用距离的位置,并可在窗户上改挂厚窗帘、用吸音板或泡沫垫等装饰墙面、地面、天花板以改善声学环境等。从而在整体环境和功能的改善上,为残疾儿童接受融合教育、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2.融合教育宣传培训课程
主要是利用助残日、爱耳日等与残疾人相关的重大节日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平台,利用残疾儿童康复专业论坛会议及相关专题培训讲座等方式、方法,向普幼园教师、家长及其幼儿,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宣传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理念、知识、成果和积极作用,以强化促进其接纳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并建立学前融合教育信心,也使其融合教育理念能在进一步与康复教师、残疾儿童家长及残疾儿童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3]。
3.体验式活动课程
主要是提供条件和机会让普幼教师、家长及其幼儿,还有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体验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残疾等不同类别的活动:如蒙眼迈步,感受盲人世界的惶恐;坐轮椅上台阶,感受肢残人的艰难;看口型猜字词,感受听障人的无奈,如此等等。通过体验,让普幼教师、家长、幼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等能够了解并具备同理心,以增加对不同类别残疾儿童的接纳和关怀。
二、第二阶段:渗透性交往互动课程
良好的融合氛围及环境对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良好的融合氛围及环境就能够自发地促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要促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还迫切需要我们康复教师及普幼教师等融合教育工作者为残疾儿童创设对外交往的支持环境和条件,以切实促进残疾儿童与普幼园教师、家长、幼儿及社会各界人士实现积极的多维有效互动,让残疾儿童在多维有效互动中丰富、发展其亲社会行为、经验及能力。鉴于此,我们又进一步设计实施了以下一些渗透性交往互动课程。
1.社会实践体验课程
主要是指在康复机构的康复课程中,还结合康复教学主题及残疾儿童生活实际安排一些社会实践体验课程,如引领残疾儿童去超市体验购物;去理发店理发;去菜市场买菜;去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等。让残疾儿童更多地接触到正常人生活,体验正常人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度及社会融入度。;在提升残疾儿童生存适应能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悦纳残疾儿童。
2.社会实践交往课程
主要是指康复机构进一步强化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努力为残疾儿童搭建多样化融入社会的有效平台。比如,组织残疾儿童参与社会组织举办的舞蹈、绘画等才艺比赛;参加社区组织的“邻里一家亲”相互串门活动和亲子游艺活动;吸纳志愿者为残疾儿童提供看护、陪伴、融合活动等志愿服务;组织残疾儿童上街进行作品义卖、请路人签名宣传助残、与路人打招呼交朋友等,让残疾儿童享受更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和健全儿童一样享受该享有的一切权利,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纳残疾儿童,并促进残疾儿童社会化互动与沟通[4]。
3.对口活动交往课程
主要是指康复机构与普幼园之间进行的园所大融合,康复机构某個班级与普幼园某个班级之间进行的班级小融合,还有延伸到家庭的康复机构家委会与普幼园家委会之间开展的家庭融合。如康复机构、普幼园教师、家长、幼儿相互进行场地参观、课程观摩、现场交流活动,康复机构与普幼园联合组织“六一”庆典联欢及跳蚤市场买卖等活动;康复机构班级与普幼园班级间开展文体游艺或绘本阅读等活动;康复机构家委会与普幼园家委会之间开展育儿经验交流、亲子活动及结对帮扶活动等等。以期进一步增加相互间的直观感受了解,进而增加彼此间的理解和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