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

2020-12-14 16:30尹传超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尹传超

【摘 要】 作业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体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作业的层次性、探究性、生活性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策略。

【關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新课改提出,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适当改变作业设计的方法。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将重点放在数学的实践性、趣味性、生活性上,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作业生动起来,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树立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一、布置层次性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数学成绩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重点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方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水平,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完成“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时的教学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次性作业。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上课情况和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之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对应的习题,完成之后,还可向更高层级的作业发起挑战,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借助这样层次性的作业,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布置探究性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新思维模式,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梯形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一个直角梯形,上底10 cm,下底20cm,高10 cm,求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提出创新的方法。这时有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方法:制作两个全等的直角梯形,将两者拼凑成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就是梯形的面积。教师为学生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思维能力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布置生活性作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化的作业,这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枯燥、难懂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难度合适的知识展开学习,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比较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家回到家之后,寻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对这些物体进行探究,得出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角。回校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有的学生研究家里的冰箱,发现一个冰箱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角。还有的学生观察家里的长方体的衣柜,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设计了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对生活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增加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并进行改正,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作业布置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创造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设计,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邵琳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2017(9).

[2]张红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6):34.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