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在脊柱骨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2021-10-28 05:27刘晓丽刘俐俐
康颐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护理体会应用

刘晓丽 刘俐俐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椎间孔镜在脊柱骨科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手术期间均采取椎间孔镜,进一步所选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平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法。结果:(1)观察组50例患者,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50例患者,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护理前2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脊柱骨科疾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配合椎间孔镜的应用效果明显,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法,则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镜;脊柱骨科;应用;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foracoscopy in spinal orthopedics

Liu Xiaoli, Liu Lili

(Weihai Mun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 Shandong Weihai 264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nursing effect of foraminoscopy in spinal orthopedics.Methods: The 100 patients with spinal orthopedic diseases in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 9 as the study, foramoscopy, further selected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group averaged 50 cases,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routine car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targeted overall care method.Results: (1) 5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2,6 and 2,96.00%, 30,12 and 8,84.00%;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care comparisons (P>0.05) in the anxiety self-assessment scale (SAS) and depression (SDS) score, the post-care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wo data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diseas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with foramoscopy is obvious, further implementing targeted overall nursing method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Therefore, it is worth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care.

【Key words】foraminoscopy; spinal orthopedics; applic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前言

椎间孔镜的发展已有近二十年历史,自进入我国以来,在脊柱类疾病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椎间孔镜的应用不仅能够缩小创伤面,并且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脊柱微创技术。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感染、椎体转移瘤、椎间盘囊肿等疾病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且均满足各项手术指征条件,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及合并严重精神障礙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32-64岁,平均为(42.8±1.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20例、腰椎椎间孔狭窄18例、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12例。对照组50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在31-65岁,平均为(42.9±1.2)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21例、腰椎椎间孔狭窄17例、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12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 方法

本次80例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为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均在手术期间使用椎间孔镜;进一步对照组患者则配合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脊柱骨科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观察组患者则在围手术期配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受疾病及手术的影响,患者易伴一些消极的心理症状,比如:焦虑、抑郁等。因此,需在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可根据患者喜好,播放患者喜爱的轻音乐,缓解患者消极心理症状;并举例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环境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环境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应该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舒适、安静。同时,为避免感染,还应该用84消毒液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通风,按时更换床单被褥,维护病房卫生。另外,还应时常帮助患者翻身、叩背,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疮情况。术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患者一致。观察组患者实施脊柱椎间孔镜手术,选择椎间孔入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应用C型臂引导,通过椎间孔精准刺入穿刺针,逐级扩孔后,将椎间孔镜放置突出间盘位置,在镜下清晰观察髓核突出及神经根受压情况,然后使用髓核钳对突出髓核进行清理,充分松解受压神经根,手术满意后取出工作套管,并将切口缝合。宣教护理。对患者耐心进行脊椎骨科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普及手术、护理期间需注意的基本事项,指导患者术后适当进行康复训练,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饮食护理。加强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类饮食为主,使机体营养增加,促进病情的改善。环境护理。为患者构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使用84消毒液稀释消毒处理;每日保持通风,早晨半小时,下午半小时;维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卫生,定期清洗、更换等,避免长时间卧床,为患者定期翻身叩背,使压疮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1)显效:压迫部位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关节活动正常;(2)有效:压迫部位疼痛有所缓解,腰椎关节活动改善;(3)无效:压迫部位疼痛明显,腰椎关节活动受限;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之和。此外,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心理状态改善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使用百分比(%)表示,并用X 2检验;涉及的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椎间孔镜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50例患者,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50例患者,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症状评分比较。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X 2=8.267,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脊柱骨科疾病患者,以往会采取传统腰椎手术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比如手术创伤高、术后恢复速度慢,并且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比如术后椎管粘连、术后神经根粘连以及瘢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而对于近年来常用的椎间孔镜辅助手术治疗方法来说,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间孔狭窄以及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椎间孔镜,则能够起到显著的手术效果,具备创口小、疼痛轻以及恢复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患者行椎间孔镜辅助手术的预后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还有必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本次提到的针对性整体护理方法,融合了心理护理、宣教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针对性整体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椎间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00%,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84.00%。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针对性整体护理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此外,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经临床研究表明,脊柱骨科患者手术期间配合使用椎间孔镜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提高手术疗效;而护理配合方法的应用,则有助于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改善,比如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等;此次研究结果与之较为相似。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是一种精确直达病灶的完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该技术极大地避免了对椎旁肌肉、椎板、棘突及脊柱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等结构不必要的破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早期即可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外该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全程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够清楚的反映身体感觉,从而避免误伤神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在手术创伤、住院时间、患者经济负担、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据以往文献报道,椎间隙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均有报道,其发生率可达0.1%~4%,但仍明低于开放性手术。腰椎术后的椎间隙感染发展快、症状明显。可在术后几天内出现严重的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在诊断方面,早期MRI有一定诊断意义,但还应与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才能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结果。为了明确病因学诊断,可行椎间盘穿刺活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方案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严格制动。若效果不佳,应及时行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手术。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为包括腰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及黄韧带肥厚等在内的椎管内多方向或全方向的狭窄,造成对神经根的压迫。因而以往认为微创手术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不适用。椎间盘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具有较难治愈和容易复发等特点。然而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侵入性的操作增多,因而椎间盘炎也呈上升的趋势。对于感染的外科治疗方式为切开引流和病灶清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师们的不断探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技术理论、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該技术在极大地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受到手术视野局限的影响,无法达到椎管内全方位的彻底的减压目的,因而目前手术适应症方面还有很多局限。另外,该术式要求术者具有较高的解剖知识水平及微创操作技巧,学习曲线较为陡峭。而且该术式在操作时大多要求在术中C型臂X线透视或CT引导下进行,频繁透视所带来辐射及术中污染风险也不容忽视。此外,椎间孔镜手术的长期疗效,对术后腰椎的活动度、稳定性的影响及术后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后续研究。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的应用,可促进脊柱骨科疾病手术患者的疗效,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在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观华,黄志勇,何平.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2):123-125.

[2]齐文斌,朱彦海.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40(06):776-780.

[3]李政,陆瑾,张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1):89-90.

猜你喜欢
护理体会应用
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焦虑的护理分析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