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干预的作用

2021-10-28 07:43罗晓霞
康颐 2021年18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干预

罗晓霞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并明确护理干预的作用,以此为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在本院中选取100例神经外科危重病患者,给予密切观察血糖与病情变化、专门的管道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并在研究结束后收集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护理措施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与残疾患者的血糖值显著高于良好患者,且死亡患者的血糖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能够对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而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水平,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对应激性高血糖的严重性形成正确认知,并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神经外科;应激性高血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神经外科在医院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对人体神经系统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在通常情况下,转入该科室的患者大多患有较为复杂的疾病,故而其治疗难度较高。尤其针对危重患者而言,其病情具有较高的严重性,若医疗活动存在误差,极易造成恶劣后果。危重患者临床表现多是血糖稳定性降低,进而出现增高的现象。在情况严重时,患者甚至将出现昏迷现象,导致病情不断加重,致使预后受到影响[1]。在未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具备有效性的情况下,疾病将直接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医院必须及时对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此控制患者病情,保障其身心健康。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为提高治疗效果,有必要同时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但目前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有效性欠佳,未对患者具有的内在需求进行综合考量,难以对患者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有学者指出,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预后具有直接关系,其能够为医疗人员判定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因此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应激性高血糖作为切入点,尽可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进而提高护理效果,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安全。為明确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实际影响,探究具备科学性及有效性的护理措施,充分掌握其实施效果,本文特此展开探讨,并随机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期可以通过分析患者各项数据及接受护理后的各项评分,进而明确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及护理干预实际作用。具体研究、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在本院中选取100例神经外科危重病患者。在全部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67岁,年龄最小的是21岁,年龄的中间数值是(41.58±7.12)岁。其中,男性患者占据的比例是64例,年龄的中间数值是(41.62±7.27)岁;女性患者占据的比例是36例,年龄的中间数值是(41.67±7.35)岁。患有脑出血的患者数量是13例、患有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数量是8例、患有颅内血肿合并脑挫伤的患者数量是9例、患有脑挫裂伤的患者数量是21例,患有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数量是27例、患有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数量是13例,患有脑内血肿的患者数量是9例。参与本研究项目的患者各项基础性资料不存在差别,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已将患有糖尿病、重要脏器功能存在缺陷以及参与研究时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在研究外,故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正式开展本次研究前,已事先将各方面研究细节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成功取得上级领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

1.2 研究方法

深入分析与记录患者各项数据,调查并详细记录其入院前的血糖水平。对全部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动态化监测,并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对监护仪报警装置进行科学设定,确保在患者出现异常现象时,该装置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以供医护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此外,必须密切关注患者血压以及体温等数据,并对其采取结合并发症护理与管道护理的干预方法。在研究结束后,收集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护理前后数据是否存在差别。

1.3 观察指标

利用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生存质量,满分为100分。对其入院时的血糖实际水平进行统计,将该数值与患者预后进行对比,以此判断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产生的影响。为确保研究结果具备可靠性,上述数据均由未参与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生存质量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患者护理前后数据具有的差别较大(如表1所示)。其中,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63.12±3.48)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是(71.59±4.98)分。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具有充足的依据认为,护理干预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见表1。

2.2 分析血糖与预后关系

据结果显示,应激性高血糖与预后具有直接关系(如表2所示)。在100例患者中,有68例预后良好,且血糖的平均数值是(6.09±1.13)mmol/L;29例发生残疾,血糖的平均数值是(8.25±1.04)mmol/L;3例患者出现死亡现象,血糖的平均数值是(12.31±1.16)mmol/L。由此可以发现,血糖水平越低,患者预后即越好。见表2。

3 讨论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具有较强的严重性,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对其健康安全构成威胁。尤其在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现象后,机体将受到多种不良影响,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直接危害到患者生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现象后,患者机体内的白细胞将产生吞噬及趋化等多项功能,致使炎性因子异常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患者炎性因子浓度水平将明显提高,导致补体活性降低;(2)应激性高血糖将直接对患者代谢产生影响,致使其代谢障碍加重,导致患者多个器官及功能受到影响,进而造成患者细胞发生溶解或水肿等不良现象。在此基础上,患者不仅器官功能将发生障碍,而且组织功能也将出现衰竭现象[3]。目前,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多会对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进而促使机体对胰岛素存在的抵抗反应降低,提高血糖水平稳定性,减少疾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此外,为提高治疗效果及保障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身心健康,医院有必要对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其一,血糖状况。在患者正式入院时,必须对其手指末梢血糖进行测量。若测量结果趋向于正常,此后应每天对患者血糖测量3次;若发现患者血糖小于10mmol/L,则不需要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仅对患者空腹状态下及用餐前后的血糖数值进行监测即可;若发现患者血糖水平处于10mmol/L至15mmol/L的范围内,应立即对其采取控制措施,并每2小时对患者血糖进行测定;若发现其血糖数值大于16mmol/L,不仅应对其采取治疗控制措施,而且还要对患者每时每刻的血糖数值进行监测与记录。此后,应严格做好血糖记录结果的交接工作。在控制血糖水平的过程中,医疗人员不仅应避免血糖水平过高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而且还要避免过度控制,导致血糖水平较低,致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进而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其二,应做好对管道的护理工作。该项护理工作内容如下:(1)尿管[4]。必须充分贯彻无菌操作原则,并定期开展对膀胱的冲洗工作,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2)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时,必须确保动作轻柔,并对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在通常情况下,时间应少于15s。在吸痰操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开展吸痰管消毒工作,避免导致患者发生感染;(3)气管导管。应定时对导管与敷料进行更换,避免造成感染现象发生;(4)脑室引流管。应确保该管道具备稳定性,并对引流液颜色给予高度重视。若发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通知医师。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必须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原则。其三,对患者瞳孔、意识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紧密观察,具体内容如下:(1)瞳孔。针对正常人而言,其瞳孔双侧大多等圆等大,且对光反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直径多是处于2mm至5mm的范围内[5]。因此,若发现患者瞳孔对光的敏感性降低,且患者无法正常回答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即判断其意识方面已出现异常,必须立即进行处理;(2)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呼唤或疼痛等刺激方法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判定。首先,应唤醒患者,向其提问简单问题。其次,若发现患者无法准确回答问题,应立即进行疼痛刺激,并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紧密观察。最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神经系统,明确其是否存在变化;(3)体征。体征能够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有效反映,因此若发现患者体征存在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医师开展相应工作,以此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6]。在实际工作中,若发现患者呼吸频率不存在规律性,即代表患者极有可能存在呼吸中枢病变;若发现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即代表其极有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现象;若发现血压水平较低,即代表循环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若发现患者存在高热,即代表可能存在丘脑下部病变现象;若发现低热,即代表颅脑可能存在损伤。其四,并发症护理。神经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极高,因此为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深静脉血栓具体预防内容如下:(1)若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存在昏迷现象,医护人员应对其下肢进行抬高,并严格做好按摩工作,避免髋关节存在过度屈伸现象,并对静脉回流产生影响;(2)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应督促其进行床上活动或适当进行下床活动[7]。压疮预防措施如下:(1)确保患者个人卫生,提高其床褥清洁性;(2)定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提高其舒适程度的同时,缓解受压部位的压力。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在患者臀部垫气圈或在膝关节区域垫棉垫;(3)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其提供维生素与热量含量较高的食物,进而提高患者抵抗力及自我修复能力[8]。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血糖水平越高的患者预后即越差,且在结合血糖水平采取护理方法的情况下,患者生活质量将得到改善。此外,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将出现较大的差别。该点与其他研究结果具备一致性,故而本文具有充足的依据认为,血糖水平能够为医疗人员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若患者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现象,即代表其脑功能损害较为严重,且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应激性高血糖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后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医院必须及时对血糖进行控制,并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此为其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惠.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预防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3(20):3406-3407-3408-3409.

[2]刘琳,宋丹丹.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1(20):260-261.

[3]陈素萍,张娜,田凤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优化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21,36(12):43-45+51.

[4]余强,胡燕妮,刘巧梅,王文丽,徐灿.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14):32-34.

[5]王益丽,洪春霞,章学媛,卓玉荣,江静玉,范慧青,吴友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09):1384-1387.

[6]包改辉.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8(29):34-35.

[7]孙国章,高宏伟,马博文,陶宇,蒋凤玲.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及白细胞变化与预后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3):63-65.

[8]张坤源,廖长品,李廷阳.应激性高血糖对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05):506-509.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护理干预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效果分析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丁志斌,为神经外科患都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