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穴刺血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2021-10-28 07:43尚治汀胡万琴
康颐 2021年18期

尚治汀 胡万琴

【摘要】目的:试论井穴刺血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起到的治疗作用。方法:隨机划分我院68例中风偏瘫患者为2组(观察组34例接受井穴刺血疗法+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呈P<0.05。结论:井穴刺血疗法在促进症状改善、神经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作为中风偏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中风偏瘫;井穴刺血疗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神经缺损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DOI】

中风即脑卒中,这是一种病程进展迅速且危害性极强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在多种致病因素的驱使下导致局部脑组织受损,症状表现为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等,往往在过度激动或过于劳累时突然发生。倘若在患病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则极易造成死亡,部分患者就算经过积极抢救后使生命得以挽救,却也会因脑部功能严重受损而为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埋下隐患[1]。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也被叫作半身不遂,是因中枢神经受损而导致患者同侧上下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瘫痪现象,而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则是偏瘫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之一,因为合并这类疾病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期间存在的感觉障碍也会加重其身心痛苦,在此基础上,偏瘫患者更容易并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这类疾病,这几类疾病对其而言往往都是非常致命的[2-3]。由此可见,中风本身便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对其脑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尤其是在合并偏瘫后,生活自理能力更是会显著下降,使家庭、社会承受着巨大的负担。目前临床对中风偏瘫患者而言,会秉承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治疗原则,但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要选择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这样才能达到预期干预效果。本文尝试将井穴刺血疗法纳入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工作中,现将具体实施流程进行报道,以明确这类疗法的优势与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原则划分我院68例中风偏瘫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共计34例,时间维度2020年5月份至2021年5月份,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呈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1.2.1井穴刺血疗法

取穴:取中风患者偏瘫一侧肢体十二井穴,上肢取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下肢取隐白、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涌泉。操作:患者取舒适卧位,十二井穴刺血处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7号注射针头垂直快速刺入0.1~0.2寸,出针后挤出血,每穴以2-3滴为度,然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止血,再以无菌敷贴覆盖。疗程:每日1次,共治疗1~2周。注意事项:刺血前务必要严格消毒,如患者凝血功能较差或伴有晕血、晕针症,则应尽量避免实施这种治疗手段,且医师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针体刺入皮肤的深度,避免入针过深而对周边组织造成损伤,期间患者倘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治疗,协助其平躺及时进行处理。

1.2.2西医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来选择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功能的药物使用,在患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也要尽早引导其实施康复训练。

1.2.3观察组34例接受井穴刺血疗法+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肌力改善总有效率(按照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与患侧肢体肌力分级来划分显效、有效、无效)、中医症状积分(按照中风病中医症候评分量表展开评估,项目包括上、下肢不遂、口舌歪斜等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内容为主)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判定基准为主)更佳,呈P<0.05,详见表2、表3、表4、表5。

3 讨论

就目前来看,我国愈发重视中风这类疾病的防控管理,但中风的发病率却仍旧居高不下,且发病年龄也不断趋于年轻化,现如今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不仅如此,中风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患者就算治疗后生命得以保障,却也容易因合并并发症而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4-5]。偏瘫是中风非常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因为中风属出血性疾病,在发病后会对脑组织大量细胞造成极其严重且不可逆的破坏,以对大脑的活动造成抑制,尤其是生理状态特殊的中老年人群,在出现这种局面后,其机体往往是难以自动修复的,久而久之,器官逐渐衰竭,最终诱发偏瘫[6]。

目前临床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西医治疗方面多秉承药物治疗原则并辅以康复训练或物理治疗,以避免大量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与神经缺损情况,当今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与治疗设备不断投入临床使用,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以提升,但相对来说西药更为注重药到病除,即将选择相应的药物,确保其直达患者病灶部位,尽管这样能起到治疗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人体内环境造成改变,所以容易产生较多的副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内伤疲劳、饮食不节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气血紊乱,亏损元气,为风寒之邪入侵体内埋下隐患,久而久之,便很容易导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产生,所以在治疗方面,需要秉承活血补血、温经通络的治疗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控制病情。井穴刺血疗法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井穴作为十二经脉之根,为经脉经气的始发之处,在调和阴阳、接气通经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在《类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等著作中均有记载,即经脉循行顺序依次刺遍十二井穴能引导阴经之气,亦能促使十二经脉阴阳相生,使其气血相同,达到治疗偏瘫的功效。

而在现代医学中,学者们对井穴刺血疗法的治療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对患者施以井穴刺血疗法在调节大脑血流流速方面起到了确切作用,比如对血液流速增快的脑动脉有一定的延缓效果,而对血液流速较慢的脑动脉亦起到了促进作用,确保血液流速处于稳定状态。除此之外,人体脑组织缺血后会大量释放NO、NOS等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脑细胞持续受损,井穴刺血疗法的应用也能对上述物质的活性与含量展开抑制,对脑组织细胞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且这种治疗方式在纠正细胞外液K+、Na+分布紊乱方面也十分有利,以避免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在干扰缺血区脑组织H+浓度的同时,来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目的。由此可见井穴刺血这类中医外治疗法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为进一步明确其在中风偏瘫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对观察组患者开展西医基础性治疗的同时,联用了井穴刺血疗法,发现该组患者肌力改善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呈P<0.05,这验证了现代医学学者与中医传统医学学者的研究观念,以及井穴刺血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联用井穴刺血疗法能有效弥补单纯西医基础性治疗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且安全性较高,适应症广泛,建议在治疗中风偏瘫这类疾病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到其他脑血管疾病治疗工作当中,但在治疗期间也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多方面的因素,并严格控制放血针的刺入深度、掌握针具的消毒处理以及意外情况的处理流程,以避免交叉感染等现象发生,保障治疗工作的安全性。但总体来说,井穴刺血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在调整人体内部统一性与机体外界环境统一性的作用,也突出了标本兼治的优势,所以非常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得知,西医基础性治疗方案虽然对中风偏瘫也起到了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如果病情较重的话,单纯应用西医基础性治疗方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而联合井穴刺血疗法则能使患者肌力改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等方面得到更为有效地改善,可见井穴刺血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李静,刘永康,厉励,等.基于结构MRI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皮质脊髓束重塑的影响[J].磁共振成像,2020,011(002):99-103.

[2]覃肖妹.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7):49-50.

[3]蔡扬帆.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18-118.

[4]郭义.急性中风病意识障碍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应急救治技术[J].中国乡村医药,2017,05(24):89-90.

[5]石会.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丘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TNF-α、IL-6和IGF-Ⅱ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03):39-41.

[6]于璐,赵思宇,冯旭刚.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给予芒针透刺法辅以放血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7,15(01):95-96.

作者简介:

尚治汀(1988.9-),男,侗族,贵州松桃,硕士研究生,心脑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

胡万琴(1989.2-),女,穿青人,贵州水城,针灸康复科,贵阳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防治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