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28 08:13李苏颖
康颐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2020年1-6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2020年7-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纳入研究,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1)持续质量改进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为9.40%,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0.7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顯著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为98.90%,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64.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可以降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中药制剂,为任何药物供临床应用前期均需制成适合在医疗或预防应用的一种形式,也称为“剂型”,常见的有:其一,片剂;其二,注射剂;其三,气雾剂;其四,丸剂;其五,散剂;其六,膏剂等。从患者临床用药质量疗效及安全性提升角度考虑,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非常关键[1]。然而,传统工作模式下,中药制剂质量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质量不合格率的情况,常见的有微生物限度不合格、制剂含量不合格、制剂装量不合格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的降低,并使药师工作质量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患者临床用药疗效及满意度的提高[2-3]。鉴于此,本次重点分析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将2020年1-6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2020年7-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纳入研究;其中,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固体312份、液体制剂278份、半固体制剂243份、气体制剂167份;来自1000例患者,男性510例、女性490例;年龄跨度为6-83岁,平均年龄为(44.5±0.5)岁。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固体310份、液体制剂280份、半固体制剂245份、气体制剂165份;来自1000例患者,男性512例、女性488例;年龄跨度为7-82岁,平均年龄为(45.0±0.5)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 方法

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按照常规中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处理好质量管理工作过程出现的问题,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及安全性。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1000份中药制剂,具体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如下:

(1)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围绕中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及时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加强小组药师培训,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每个月进行1次幻灯片授课,主要的培训内容涉及:①中药材质量验收;②中药胶囊配制工艺;③无菌操作;④制剂检验;⑤微生物学知识。

(2)规范人员标准操作行为。通过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对操作标准加以规范,确保相关人员进入净化区的洗手、手消毒、洁净服穿戴、操作前后清场等操作的标准程度达标,通过监督检查工作的强化,进一步制定合理科学的奖惩制度,规范、约束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而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强化净化车间管理。对相关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科学安排,使交叉污染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对车间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净化,纯化水制水管道;并对高效过滤网、空调新风口网以及回风口网等进行定期更换;做好净化系统性能强化检测操作,每个季度进行净化环境的悬浮粒子及沉降菌的检测。此外,对于净化系统性能检测,则年均进行1次,由本市第三方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负责。

(4)优化新增中药饮片前处理工艺流程。针对直接入药饮片的清洗、干燥前处理操作长效机制积极实施,使重要胶囊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得到充分达标。

(5)做好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工作。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5]中相关规定为依据,由相关药检工作人员针对含全浸膏制剂、非无菌含药材原粉制剂,通过平皿法处理;针对含有抑菌成分,则使用比较高的稀释剂,通过薄膜过滤法,针对所有6个胶囊剂实施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6)加强主要饮片含量检测。实施主要中药饮片每批次有效成分检测成效机制,基于制剂生产源头严格控制质量。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相关规定为依据,并通过构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当中原药材的含量进行监测。

(7)制剂最佳提取工艺改进。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复方乌参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选择,使生物碱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率有效提升。以复方乌参胶囊当中的青风藤为例,当中的青风碱从原来的0.2毫克,提升到0.6毫克。

(8)含量检测指标的制定。以郁福来胶囊为例,在其含量检测过程中,需对主要成分叶连翘提取物当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质的稳定性,然后将其中的抗抑郁活性物质金丝桃苷当作主要的质控指标。

(9)质量提升专项研究工作的开展。针对中药胶囊,可申请相应的专项课题,比如“精神专科中药胶囊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提高”,在质量提高专项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先进的检测方法及时更新,进一步使制剂的质量标准得到有效提高。

(10)人员及质量管理方案持续改进。一方面,做好药检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确保药检人员技能操作水平提升,进而使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对质量管理方案持续改进,对中药制剂操作岗位职责、标准规程、制剂配置批记录等质量管理文件持续修订及改进,确保中药制剂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1.3 评价标准

(1)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进行比较。

(2)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患者对中药制剂质量及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6]。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然后用X 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比较

持续质量改进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为9.40%,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0.7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为98.90%,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64.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药制剂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提高,则需做好质控工作。但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中药制剂质量问题较多,比如:在药检人员微生物观念薄弱、净化车间管理缺乏规范性、中药饮片没有做好前处理工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下,便易引发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问题[7-8]。又比如:在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制剂提取工艺缺乏合理性、制定检测指标稳定性不足、含量检测方法滞后等因素影响下,便易出现制剂含量检查不合格问题。此外,还包括装量不合格问题、形状不合格问题、鉴别不合格问题等[9]。

为了解决上述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问题,本次重点提到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即:在构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的基础上,规范药检人员标准操作行为,强化净化车间管理,优化新增中药饮片前处理工艺流程,做好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工作等。此外,还需加强主要饮片含量检测、做好制剂最佳提取工艺改进及含量检测指标的制定工作,进一步重视质量提升专项研究工作的开展,明确并严格落实人员及质量管理方案持续改进工作等,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为9.40%,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0.70%比较明显更低;并且,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为98.90%,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64.00%比较明显更高;由此可见,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价值效果突出;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10]。

综上所述,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可以降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阳长明,陈霞,赵巍,韩炜,张永文,李计萍,周思源.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J].中草药,2021,52(02):321-326.

[2]杨冰,封亮,贾晓斌.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策略[J].中草药,2019,50(17):4003-4007.

[3]朱俊.中药制剂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管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98+200.

[4]杨盼鑫,黄文涛.戴明循环在中药制剂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及成效评价[J].安徽医药,2019,23(01):192-195.

[5]刘渊,陈正君,梁云,李波,刘鸿雁,刘丽娜,贾忠.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5):101-104.

[6]欧阳楠,琚健.从中药制剂生产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问题谈监管模式[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03):239-244.

[7]王雅琪,焦姣姣,伍振峰,郑琴,杨明.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体系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01):197-203.

[8]叶婷,梁文仪,梁林金,李师,吴玲芳,亓旗,崔雅萍,陈文静,张兰珍.HPLC指纹图谱在中药制剂质量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11):1794-1800.

[9]曾丽华,伍振峰,王芳,王学成,王雅琪,岳鹏飞,万娜,林环玉,杨明.中药制剂质量均一性的现状问题及保證策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9):3826-3830.

[10]段婧婧.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初探[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473+13476.

作者简介:

李苏颖,(1982-)河南郑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制剂工艺。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