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1-11-20 20:26谷春艳
大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躁动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为临床全麻复苏室工作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对2016年03月--2016年06月送入麻醉复苏室的1000名全麻患者进行观察及分析,调查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结果:所有全麻患者平均EA发生率为17.8%,分析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安全地送入病房。结论: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全麻患者EA的发生率,减少EA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由于麻醉药物、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全麻术后病人会引发各种并发症,需在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1],其中躁动就是全麻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麻苏醒期躁动(EA)指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兴奋、同时还会表现出肢体的无意识动作、呻吟、哭喊、妄想思维、语无伦次及兴奋等[2],带来许多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本文对不同手术易致EA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幫助全麻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顺利返回病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1000例,为我院2016年03月-2016年06月全麻手术送入PACU的患者,其中男612例,女388例,年龄11月-78岁,其中静吸复合麻醉8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90例,全静脉麻醉74例。

1.2 结果

所有调查的患者手术麻醉均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毕送入PACU,在PACU调查可得:全麻患者平均EA发生率为17.8%,具体见表1

2引起躁动的危险因素

2.1 术后疼痛

手术后一般都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表现为痛苦面容、呻吟或主诉疼痛、手伸向疼痛部位、身体不停扭动等,同时心电监护示心率增快、血压上升,一般来说,疼痛刺激越强引起躁动的几率越高。

2.2 管道不良刺激

一般手术会留置各种管道,如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气管插管(或双腔气管插管)、尿管及术后放置的各种引流管,这些管道刺激所引起的不适,亦可导致躁动。特别是在全麻初醒期时行气管内吸痰,患者会表现出极度的烦躁不安,甚至欲拔除导管,还有一部分男性患者无法耐受尿管的存在,总有要排尿的感觉。

2.3 麻醉用药

全身性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是对中枢的抑制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恢复的时间也不同。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意识尚未完全恢复,但感觉神经已逐渐恢复,可感知疼痛,此时却又不能主观控制行为,即可表现出躁动。另外部分肌松药的半衰期稍长,药物未完全代谢,其残留作用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苏醒后感觉呼吸费力,往往会引起焦虑和恐惧,表现出烦躁不安。

2.4 寒冷刺激

部分手术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开腹手术,其内脏暴露时间长,术中需要进行冲洗,大量输液、输血,加之麻醉用药阻断了人体用于维持和调节体温的系统,患者的体温偏低,部分患者在苏醒后会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苏醒延迟、寒颤、躁动等一系列表现。

2.5 其他因素

如病人因素、麻醉反应、低氧血症、精神状态、心理因素也是躁动的常见原因。

3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

3.1 良好的术后镇痛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创伤,特别是一些创伤比较大的手术,因此尽量将这个创伤所致的痛苦减少到最低,就需要我们合理并恰当的使用镇痛技术。如果患者躁动确是由疼痛引起,应该先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分散其注意力,无效则应遵医嘱立即给予止痛剂,避免因疼痛引起烦躁[3]。而一些大手术则应使用术后静脉镇痛泵,减轻病人的痛苦与不适。

3.2 适时拔除气管导管

术后拔管是复苏室最常见的工作之一,应充分把握拔管时机,减少气管导管对患者的刺激,尽可能在麻醉状态下予吸尽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待患者神志清楚、肌力恢复,符合拔管指针时迅速拔除气管导管,并给予吸氧。全麻初醒时,应告知其手术已顺利结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患者,了解其需要。

3.3 适当的使用药物

有研究表明适当地使用镇静药物延迟患者的苏醒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且患者不易发生呼吸抑制。尤其是儿童患者及一些短小手术的患者,其肌松药未完全代谢,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药。拮抗药一般不作为患者苏醒期常规使用,应待患者自然苏醒,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遵医嘱适当使用,保证患者一般情况平稳。

3.4 预防术中体温过低

术中、术后应注意保暖,一般要求控制手术室室温在22-24度,做好手术的衔接工作,尽量缩短麻醉及手术的时间,不可输入过冷的液体,特别是血制品,应回温后方可输入,术后及时为患者加盖盖被,或使用加温设备,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3.5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患者苏醒时,应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过程顺利,以打消患者的顾虑[4]。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以便能更好的度过全麻苏醒期。

3.6 加强防护避免意外及并发症

患者发生躁动,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加强防护,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随时观察引流管的位置,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防止意外拔管。

经上述处理,所有患者,包括躁动患者,均安全由PACU送入病房。

EA的程度越高,危及生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5],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对我们临床工作造成影响,工作中应认真对待,积极采取各项有利于减少EA发作的护理干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涛洪,王秋菊,杨辉.麻醉恢复室病人发生喉痉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4,28(12):46-4563

[2]韩艳芳,张梓童,邓亚芳.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1467-1469

[3]刘玲,庞军平,王晓锋.躁动病人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2011(3):96-97

[4]庞丽丽,王永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及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12(6):747-748

[5]周晓清,冯慧,肖峰,王燕.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 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3):26-28

作者介简

谷春艳,女,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躁动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游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躁动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