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转化问题学生研究

2021-12-31 20:24平海啸李艳华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老师

平海啸 李艳华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青少年违法犯罪,屡见不鲜。每一个反面案例都值得我们做教师的深思,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通常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把问题学生转化成为优等生作一探讨。

一、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夯实思想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那么,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是“教书”,更注重“育人”。立德树人,首先要教学生做“人”,“先成人后成才”。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辅导员的工作繁杂,在工作中扮演多个角色,既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还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骨干,更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对于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促进德育教育,一直是众多辅导员们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只有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这样问题学生才会越来越少,我们的转化工作也会越做越好。

教师的每堂课都要强调德育,每堂课都要有德育的评价。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明确转变学生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走进学生,了解并掌握其生活、思想的状态。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思想动态,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这些信息,对我们观察学生是否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容易做出判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提早做好准备,提早采取措施。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起点——热爱学生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热爱学生是转化问题学生的起点。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老师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辅导员没有对本班学生的热爱是难以建立的。辅导员教师热爱本班的学生,就会使本班学生在他的日常生活与教学中,逐渐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如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进而逐步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辅导员及班中学生对问题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由单纯地接受别人的爱,转变为关心爱护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而且还会使其形成大局意识,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热爱人民,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和坚定信念。

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当问题学生真的意识到辅导员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费力时,你的悉心帮助,你的耐心说服,他们都会欣然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即使辅导员的教育教学的目标正确、方法科学,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正如一位教师总结的那样:……如果师生关系处理得不恰到好处,即使表扬问题学生,学生也不会开心,认为老师是在哄人;劈头盖脸地批评问题学生,学生认为教师是故意跟自己作对,成心整人。在这里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已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大障碍,所以教师要用发自内心地真挚情感去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才是有效的。

绝大部分问题学生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少爱引起的。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不闻不问,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在学校里因为自己的某些缺点被同学嘲笑、挖苦、看不起,使自己抬不起头来;学校里的老师对问题学生的不重视,甚至隔三差五对其进行批评,于是为了抚平内心的委屈,问题学生会不断制造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肩负着神圣的教育使命,问题学生的出现往往说明教师有问题,缺乏爱心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所有人都有成为好人的心,问题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初心是向善的,由此可见,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我们用真心去尊重与热爱学生,也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热爱的一种体现。只有真心爱学生的教师才会认真去想办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怎样做到学生尊敬、信赖老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立业之本是责任感,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责任感。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辅导员应该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在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之中,辅导员老师将全部的爱心倾注给自己的学生,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热情地鼓励他们要为了自己、为了宿舍、为了班级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二)热忱的亲近感。教师与学生的亲近感是在朝夕相处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师生情感。这种“亲近感”对于沉默寡言,不会表达与沟通的问题生尤其重要。在一个班集体中,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紧紧扣住一个“爱”字,主动与他沟通,耐心疏导,使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导,一定会使这类学生摆脱胆怯的束缚,性情也会变得开朗豁达,使该类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进而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殷切的期望感。教师的期望寄托在学生的努力之上,而学生的努力则是在教师的鼓励之中形成。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由于学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学校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思想动态和异彩纷呈的个性特点,至于他们将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会选择什么样的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

三、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找出错误原因

学生犯错在所难免。作为辅导员抓住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对于高职学生往往适得其反,更有问题学生会变本加厉。辅导员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势必促成学生逆反心理,促使该生继续淘气,惹起事端。相反,辅导员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给学生留面子,不伤其自尊,尊重其人格,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效果是有效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问题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魏老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道出了辅导员教育问题生的症结所在。问题学生年轻,可塑性较强,经过批评教育,他们的内心仍然是美好的,问题学生会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证明自己的变化,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理解。尽管学生向上、向好的心理需要是微弱的,但他确实是在向积极的正的方面、好的方面转化。

当代高职生生活在智能化的新时代,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都有着与以往同龄人所不同的特点。信息爆棚,有益无益的信息装进学生的大脑。作为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与效果是最重要的,切记不能急于求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的过失的。”笔者认为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应该给问题学生陈述、申辩和思考的时间,并能够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

(一)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学生犯错时教师都应该让问题学生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决不能一味批评。犯了错误就被教师训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自己躲着教师,不见教师为最好,产生抵抗教师教育的情绪。问题学生有时还会出现“随便你怎么批,任凭你如何骂,无论大错小错我就是不认账”的现象。问题学生的这种错误意识和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辅导员带来教育管理上的负效应。

(二)给学生申辩的时间。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跟教师回嘴顶牛,定会引起教师的不满。辅导员此时就要运用多种沟通方法,随机应变,给学生创造回嘴顶牛的机会。从而判断学生的错误所在,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为人处世之道,更有利于找出犯错的原因,督促其反思与改进,帮助问题学生进行思想转化。

(三)给学生反思的时间。问题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服管束,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口服心不服,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做法。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于反思中交流心得,于沟通中融入感情,师生增加共识,达成思想上的一致。经过反思,反复教育,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差,改正并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这就是进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间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欲速则不达”。

四、协调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技能

俗话讲“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问题学生的产生往往与家庭因素有关。父母的文化素质、职业、价值观等,对学生的个性心理、道德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在教育、训练和哺育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与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的某种恶习、无原则的溺爱或者是袒护,以及家长对学生道德要求的不一致,也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会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严重的心理障碍。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辅导员尤其要注重家庭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要和家长时时保持联系,必要时还要给家长指导,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辅导员指导学生正确地与家长相处,指导学生要辩证地看待家长的管理与教育方法。家校教育紧密结合,家长与辅导员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辅导员转化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本,它涵盖了一个人成才的多方面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潮中,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并勤于耕耘播种,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德育思想工作就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老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师,节日快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