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斌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江苏高邮 225600)
在英语的学习中,英语文化知识也包含其中,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英语文化的基础上,更为准确地进行英语表达与交际。与此同时,也需要学生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能够明确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并认同中国文化。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展开英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化自信,亦能够有效接受外来文化。因而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则需立足文化自信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使学生能够坚定文化自信,以正确的态度学习英语,提高跨文化意识及素养能力。
文化自信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对国家文化的深刻认识与认同,能够坚定国家文化、学习并具备良好的民族精神及优秀品质,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避免过于崇洋外来文化而摒弃国家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亦可视作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分支,需要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与认识,并能够辨别中西文化差异,在学习英语知识及文化时,能够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正确把握中西文化。[1]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备受关注,在小学英语学科教育中亦是如此,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以文化自信为基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更为健康、有效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促进英语素养能力的良好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品格能够实现良好发展。其中,文化品格主要指人日常生活中的态度、行为及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品质。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并未形成健全的文化品格,因而在此期间展开文化自信教育,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得以良好发展。
二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辨识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英语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在丰富的世界文化背景下,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则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辨识力,使学生能够对中西文化及其差异更加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2]如此一来,则有利于学生英语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实现英语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是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民族文化及精神所在,亦阐明了文化发展史。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当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明确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不仅如此,学生在英语学习时,亦能够在跨文化意识的支持下,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更加热爱。
结合当前小学英语文化自信的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英语教学的重视更加侧重对学生知识识记、练习题的应答等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文化部分的教育。不仅未能对文化自信实现有效培养,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学生难以运用辩证思维、跨文化意识展开学习,从而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其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尽管教材中已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相较于英语语境而言,其占比仍相对较少,且在实际教学中,还需教师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元素。但就目前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并未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导致文化层面的教育相对不足,从而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三,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且师生角色地位仍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充分体现。在学习文化内容方面,学生也未能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影响了文化教学效果。[3]
教材内容本身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提炼了关键性知识,还需教师进行深入挖掘、研读教材,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文化意识的良好形成。对此,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方向,适时进行拓展延伸,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实现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Unit8 Happy New Year!”时,教师则可在授受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文化层面的拓展与延伸,借此渗透中华文化,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借助话题讨论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如“关于新年快乐,你能想到什么节日呢?元旦、春节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在春节时,大家都会做些什么呢?有什么风俗吗?”。鉴于三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教师可用中文辅助教学,允许学生运用中文回答。其间,教师可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并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之后,再引入西方国家对应的文化风俗,如圣诞节等。在对比的同时,教师还可进一步对节日的起源、意义等进行延伸,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期间,教师既要将文化内容适时渗透课堂教学当中,亦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文化内容,使其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增强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建立文化自信。[4]对此,教师则需立足核心内涵,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引导教学。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中,从教材内容的编排可知,文中简述了中国几种传统文化节日,如“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但从学习深度上来讲,如若不加以引导,学生则仅能够了解表面知识及课本中体现的知识。因此,教师则可采取趣味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真正参与到英语及文化的学习当中。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某个感兴趣的节日,通过查阅资料,将其以手抄报、PPT、短视频介绍等方式体现出来,要求内容尽可能全面,包括如节日的由来、时间、风俗等。之后,再展开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传统文化。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合资料总结内容,则能够更为深刻地对文化内容形成了解,同时,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培养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深入内涵,实现跨文化意识及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
1.借助信息技术
为提高文化教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时,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处理,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对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直观感悟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在此期间,教师可活用网络信息技术,以趣味化的方式融入文化教育,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Unit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则可借助短视频、微课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动物世界”,并据此引申出中西方国家的动物特点、动物种类及生存方式等。其间,则可重点介绍“国宝”熊猫及其在奥运会所代表的寓意、在其他国家生活的状态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文化学习,还能够在对“国宝”的全方位了解中,逐渐增强文化自信。不仅如此,在“动物世界”中,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对各国的保护动物、稀有动物及其在语言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等内容亦能够实现初步了解,因而还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文化对比,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对比中逐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以五年级下册“Unit4 Seeing the doctor”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这一单元话题特点,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新冠疫情,进而利用多媒体直观图片、视频等功能,将中国及时加强疫情管控工作、疫苗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与西方国家的管控现状、疫苗研究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对比。这样,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及直观感受中,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发展现状、医学进步以及民族力量等形成充分认识,从而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有效增强文化自信。
2.创设情境课堂
除信息技术之外,教师还可借助创设情境课堂的方式,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良好发展。以五年级下册“Unit6 In the kitchen”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结合本单元主题内容,引入饮食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趣味情境课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采取“话题讨论+多媒体直观展示”的方式,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对中国饮食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将中西方饮食差异分别呈现给学生,包括如主要食物、进餐方式、用餐礼仪等方面。特别是在介绍和展示中国美食时,多种多样的美食远超于西方国家,这就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之后,则可开展趣味情境活动,如设计情境游戏“我说你答”活动,让学生分别以形容者、猜测者的角色,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如由学生A随机描述一种食物,让学生B进行猜测;或是由学生A描述一种饮食习惯,让学生B猜一猜是中西哪种文化。这样,在趣味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深入的了解,还能够在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其间,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对中国美食评价的相关视频,借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3.开展课堂测试
课堂测试活动是对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及时检测,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所学情况有所了解,并达到知识及时掌握与巩固的效果。在文化自信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亦可借助这一教学环节,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测试中逐步对中国优秀文化形成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从而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比如,教师在开展阅读训练活动时,则可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其中,让学生在测试习题中,通过阅读材料,从而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再如,教师可在写作部分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内容,如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认识与感想等,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使学生既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亦能够在文化的熏陶下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增强。以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据此设计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给自己的“异国网友”回信,为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或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以吸引“异国网友”来中国旅游。这样,在让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既能够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亦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及民族自豪感,还能够实现英语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锻炼。因而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时,也能够通过课堂测试展开渗透培养。
4.强化人文情怀
在文化自信的培养中,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其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和感知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则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深处,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认识和感知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以六年级上册“Unit8 Chinese New Year”为例,教师则可从“春节”角度出发,引申出中国春节的起源、内涵以及意义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国节日的认知。为进一步彰显传统节日的人文情怀,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发表各自对传统节日的想法,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与独立思考中,逐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人文因素,感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其间,教师则需做好引导者工作,在学生分享各自想法的基础上,则可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志向、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等。这样,学生的人文情怀则能够得到有效积累,从而逐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强化。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进步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培养意义,使学生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具备较强的民族精神。因此,小学英语教师更需做好文化自信培养,可结合当前教学现状,进而立足文化自信视域,对课堂教学活动做出相应调整,如立足教材适当延伸、做好引导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渗透等,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中西文化,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将英语学习与民族文化精神有机协调。文化自信的培养贵在坚持,还需教师把握好教学策略,将其践行于日常教学当中,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