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 洁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江苏高邮 225600)
“1+N”教学模式是新提出的教学策略,结合其在当下的实际应用情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且日趋成熟,并得到了大力推广。新时期,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也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中,更是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亦要立足这一教育角度,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科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1+N”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充分体现,使其能够更好地展开英语知识的学习,并在实际参与中实现文化自信、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形成与提升。
“1+N”教学模式中,“1”指基础课程教材,“N”则是“1”的补充与延伸,指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而开设的拓展性教学活动,且这一活动与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两者具有融合共生、相辅相成的特点,通过融合开展,能够有效转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1+N”教学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及立体性。具体而言,“1+N”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与“N”个学生互动学习的模式;是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中心,与“N”项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以教材为核心,与“N”种课外学习资料相整合的学习模式;是学习任务与“N”种学习途径及方法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1]
“1+N”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过去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全面参与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整体氛围,还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且高效地完成学习。除此之外,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发展的同时,亦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而言,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实现“小班化”教学模式,使目标学习群体范围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通过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目标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共学。其间,教师可给予各小组学生不同的任务目标,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多元性,从而打造立体互动形态的课堂。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在这一模式下,其主要形态即是合作学习,侧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而学生在合作期间,既要完成学习任务,亦要与同伴形成合作,相互分工,从而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则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2]
三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在“1+N”的教学应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性、被动式的听课学习,而是由学生主宰课堂,与小组共同探究目标知识点。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中,知识与学生的“融合性”则能够大幅提高,不仅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落地,文化自信的培养备受关注与重视,旨在引导学生认可、学习并传承民族文化,能够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诸多意义。
首先,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文化品格。其中,文化品格涉及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直至学生内心。小学生处于思想认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初期,文化品格亦是在发展中的初始及重要阶段,易于接受新事物。通过对此阶段开展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文化品格。
其次,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辨识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呈多元发展趋势,各种文化都将走进学生视野与内心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化,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不仅如此,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小学英语阶段,文化自信的教学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效果。而在此期间,学生也是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因而也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从当前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情况来看,文化自信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相对较少。一方面,教材本身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占比并不充裕,更侧重对学生西方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过程当中,缺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英语以场景、话题为主要教学依据及方式,但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场景却相对较少,从而影响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此外,还存在教学引导的不足,并未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文化渗透与指导,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因而也难以有效形成文化自信。
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既是“1+N”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是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方式。学生能够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实现对文化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掌握,并在了解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辨识能力,从而对中华优秀文化形成良好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3]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的教学中,结合本单元目标内容,教师则可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向“线上异国网友”回复邮件——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1+N”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则可将学生个人学习的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具体在学习任务安排上,教师则可设计开放性主题,如“中国文化有哪些?你对哪方面的文化最感兴趣?你准备如何向你的异国网友介绍中国文化?”或者,教师亦可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让各小组完成各自对应的学习任务。具体而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种传统文化的介绍方向,如传统文化节日、中国美食、中国建筑、中国艺术、礼仪文化、语言文化等,进而让各小组随机选择其中一种展开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信息共享,亦能够实现文化自信的强化,使中西文化真正得到融合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学生在此过程当中,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想法,从而逐渐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并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如此一来,则能够有效实现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养成。
“1+N”教学模式提出将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事实上,从文化自信培养的角度而言,课外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亦是必不可少,能够增强文化自信的培养效果,使学生受到更为全面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亦可将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多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开英语知识的学习,实现文化自信、英语素养的综合提升。[4]例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的教学中,该单元融入了多数西方常见小吃,据此,教师则可以“美食文化”作为切入点,整合课外活动,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实践活动任务——搜集有关中国美食文化的资料,并将其制作为“新闻小报”“美食攻略”“美食介绍短视频”等。其间,教师亦可引导学生将中国美食与西方美食做对比,并在制作小报、攻略及视频等的时候,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更喜欢中国美食还是西方美食?中国美食的优点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逐步形成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在学生自主搜集并整理资料的过程当中,通过将中西美食进行对比,还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从而促进英语知识的有效学习。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将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各自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其内容,借此进一步实现文化交流、文化拓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N”教学模式还体现在课堂与课外资源的整合教学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基于教材,适时引入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文化。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通过资源拓展,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还能够达到文化传承、文化素养提升等的效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的教学中,根据这一单元主题——“西方节日(圣诞节)”,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展并展示与之对应的中国节日——春节。同时,在内容形式上,可为学生提供视频、图片、音像等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在课堂中进行学习了解。其间,教师则可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春节与圣诞节有什么不同?与圣诞节相比,春节的起源与传承时间更长、文化意蕴也更高,你对春节文化都有哪些了解?”等,借此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对中国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亦可再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课外拓展资源展开深入分析,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使其能够逐步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优秀及其精髓所在,并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审视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自信的培养仅凭借教师自主渗透是难以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坚持以生为本理念,进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及方法,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展开文化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提升。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则可借助绘本开展教学,形成“课本+绘本”的“1+N”教学形态,让学生在绘本故事、图画的引领下,逐步提高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感悟中国文化的内涵,以此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六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学中,教材引入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结合这一角度,教师可将中国的寓言故事渗透其中,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在此期间,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提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并鼓励其谈谈故事的内涵是什么。这样,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文化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亦能够逐渐增强,从而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培养。
除绘本之外,教师还可以“路”为主线,通过拓宽“路”的范围,进一步拓展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比如,教师可聚焦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参与中,切实体验中国文化的深蕴,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六年级上册“Unit3 Holiday fun”为例,教师则可在课堂教学时,引入中国名胜古迹,借助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地域的自然风光,感受各旅游胜地背后的政治意义、人文特色。在此期间,教师可先以当地为主进行内容拓展,以北京为例,则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北京的旅游胜地,如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广场、颐和园、明十三陵景区等,并带领学生观察其中的建筑特色。进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名胜景区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之后,在实践课堂中,教师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周末及节假日小范围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参与。比如,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为有效融入英语教学,教师还可在前期确定好参观目的地,并让学生先行查阅资料,并随机选择一至两名带队学生,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导游”,让学生向队伍进行文化内容的介绍,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在听讲解和参观时,也需以英语提问和交流。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实地情境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亦能够实现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训练。
“1+N”教学模式是对原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通过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以客观、正确、理智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并在多种活动的加持下,实现文化素养、文化自信的有效形成与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还需积极开展“1+N”教学,立足教材、根植课堂、关注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将文化自信渗透其中,使学生能够有效实现文化素养、跨文化意识及文化自信的培养,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