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推进网络安全建设的路径思考

2022-03-13 17:08关雅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网络空间网络安全

关雅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102401

引言

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都在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存在局部网络安全事故引发连锁性、全局性破坏的风险。 世界范围内,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网络安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推进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党的领导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引领作用,故而如何保证网络安全? 如何推进网络安全的工作进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把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进行统一谋划部署,这是网络安全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党对互联网领域领导的重要目的。

1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和引领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1],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安全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人民群众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的深切关注,为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新时期网络安全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目标,再次提升了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网络安全发展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 网络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 随着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安全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新挑战和不稳定因素[3],如何构建一个干净的、充满朝气的网络空间是网络安全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党的领导对此尤为重要。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网络安全维护和信息化工作保障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述,做出了一系列有力的作为,基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格局,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形象的网络强国思想,为新时代网络安全的发展明确方向、提供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支持任何人从事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更表达了中国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态度。

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对于网络安全的引领作用,首先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所提出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5]。 当下,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对于网络安全的引领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强调的“十个始终坚持”和“九个必须坚持”的经验之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最宝贵经验[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率先要坚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7],因而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网络安全的推进是必要的更是必然的。

其次,伴随着我国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处处离不开网络、时时离不开信息,人民群众需求的更高要求,使得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对于网络安全的维护和网络空间的治理。 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认为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开放的、没人管的空间,他们在这里发表反动言论、煽动错误思想,使得一些人民群众在这里受到错误思想的毒害。 一些外国企业更是通过网络技术垄断谋高额利润、实施网络控制,使得国家安全受到严重侵犯。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8]。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9]。”因而党对于互联网空间的领导,是看到了互联网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所提出的。

最后,中国共产党对于网络安全的引领还源于国家发展的综合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特别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10]。强调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提高,网络信息产业代表新的生产力,因而要将网络信息产业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效结合,促进国家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保证各方面的有效结合,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对于网络信息产业的综合引领,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保障网络信息产业的朝气蓬勃发展。

2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和引领网络安全的核心要义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中国共产党对网络安全引领的核心要义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党对网络安全引领的原因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最终落脚在人民,实践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11]。 无论是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标准构建,还是利用互联网融合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到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最终维护的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敏感,是网络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

网络安全维护不仅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维护,更是以寻求通过网络安全保证互联网的有效运行,促进互联网产业对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输出。 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12]。 当下,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全球减贫面临多重危机,而如何利用好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如何维护好网络安全的运行以促进经济建设、促进全球减贫目标实现,是党对于网络安全引领的一大重要任务。 在2019 年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上,中国网信相关发言人表示要与德方构建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开展机制性对话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为两国企业和人民谋求最大化利益。 而在2021 年亚太经合组织数字减贫研讨会上,党中央相关职能部门更是通过前期的实地调研、产业考察、可实施测试等方式,主动发起“建设包容性数字社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倡议,体现了深刻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真切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重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13]。 推进“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提出的一系列符合世界利益、贴近人民生活的主张和作为,使得中国共产党“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赢得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从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论主张来看,其提出背景立足于世界信息化高速发展,落脚于世界各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共同体”的观点通过立足现实网络发展情境进行充分实践。 从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实践来看,坚持框架构造、多方参与,发挥政府组织职能,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各参与国的网络建设,促进全面发展[14]。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的哲学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便强调如果想要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共同体构建。 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网络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则[15]。 正所谓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是世界发展的坚定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各国只有坚定维护和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付诸实际行动,落实主体责任才能将理论转化于实践、转化于国家发展的经济效能,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3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和引领网络安全的路径选择

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国家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依赖增强,互联网核心技术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最大“命门”。 与此同时,核心技术的受限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最大隐患[16]。 中国共产党基于现实,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多个角度开展对于网络安全的引领,将党的全面领导原则贯彻各领域的国家建设中,以全面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17]。

一是国内顶层设计方面,出台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从顶层设计上[18],通过立法、立标准将网络安全正向推进,保证网络空间的朝气。 其次,针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所涉及的相关个人数据安全,通过对APP 专项治理、建立移动互联网APP 个人用户信息收集基本规范等方式,切实保护个人数据安全。 最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当下的现有情形下进行网络安全的有效引领,更是组织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开展网络安全的相关课题研究,以挖掘更加深刻、更加具有预见性的网络安全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 同时在党的领导下,组织40 余所高校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使得网络安全产业得到极大程度的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各技术企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的全面支持下,纷纷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网络安全控制中心等部门,加强人才引进,以求突破技术壁垒,将产业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到国外限制。 如今,中国企业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增速领跑全球。

三是对于网络媒体的管理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上,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引领促进媒体内容正向、积极而非由党直接控制,给予了媒体方面充分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网络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双向影响[19],也曾表示要把握好互联网阵地。 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对于网络媒体的重视,各级部门要给予网络媒体产业最大程度的支持与指导。 通过思想引领、政策配合,推动媒体产业正向发展,发挥媒体产业的积极作用。

四是在提升网络安全工作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 信息通信行业肩负着守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20]。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保障的基石[21]。 要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大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力度,提升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 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建设,构建保护数据要素、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协调合作机制。 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持续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安全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态势下,中国是世界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安全推进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非法网络入侵,清晰认识到网络安全如同国家安全一样重要,因而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建技术互助、相互尊重、保持界限的网络空间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信息产业发展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22]。 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基础上,带领网信产业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攻坚克难,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净化网络空间,提倡引领推进网络命运共同体构建,使得中国网信事业获得世界核心竞争力、引领力,为早日实现网络强国打下扎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网络安全维护和网信产业发展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党的领导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3]。 网络安全维护落脚于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网络安全引领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是核心要义。 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广泛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各方网络安全意识,着力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24]。 这也启示并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对人民群众的重视,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作为,更坚定、更真切的推进网络安全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网络安全建设的引领地位,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网络信息产业的综合引领,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深度把握国际国内网络安全发展局势,基于现实、意识形态等多个角度展开对网络安全的引领,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政策体系。 以人民为建设主体,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使网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以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为建设保障,提高网络安全治理能力,推进网络安全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网络空间网络安全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