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分析

2022-04-09 17:31沈良芸
电子乐园·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互联网+时代

沈良芸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分析,重点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升的策略。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转变教育的模式,满足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的进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1.“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点

1.1渠道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信息传播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也存在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人们接触到不良信息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筛选网络信息,剔除虚假无用的信息,营造出健康积极的信息环境,促进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2新闻价值的隐藏性

当前社会中的新闻信息源十分复杂,在各种新闻资讯之间相互交叉影响的背景下,很多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信息没有受到重视,同时也存在有价值信息与图片以及文字隐藏,使得群众不能很好的筛选。因此,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在采编过程中,要深入的挖掘新闻的价值,更好的展现给群众。一些看似平常且被忽视的新闻资源,通过专业人员的整理,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信息的价值。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深入整理,结合当前社会形式,有效的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1.3报道模式全方位性

当前社会新闻传播媒介逐渐走向融合,基于此,电视广播要充分发挥其全面性的特点,向群众呈现出更加全面且真实的报道。新时代背景下,电视广播质量要越来越高,要重视全方位的开展新闻信息,还原事件真相,进一步挖掘信息深度,同时要了解和播报新闻事件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也要顺应该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模式,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整理。同时,新闻内容的编排以及策划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更好的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需求,采用更加有趣的模板,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编制质量,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2.“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现状

2.1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建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时间短,使得该专业的师资结构尚未完善,一些高校在开设该专业的初期很难配置到合适的教师,同时部分学校中的编导专业师资建设中缺乏博硕导师,从而使得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有待提升,缺乏事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致使编导专业教育成效不佳,对人才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

2.2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当前,一些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尚未建立长远的规划和建设,所投入的精力和财政精确远远不够,使得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落后。基于此,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工具为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很多高校不仅没有专业实践地基,也缺乏校外实践实训平台,致使很多学生自主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存在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的现象,不利于专业的发展。此外,很多专业授课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不高,更侧重于讲解理论技术,使得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无法很好的进行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技能的发展。

2.3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视频制作平台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二百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同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在该社会环境下,各个院校编导专业招生也十分激烈,较为优质的生源通常进入国家重点本科院校,而地方高等院校招生存在明显的劣势。此外,近几年来,招生规模逐渐增加,我国地方高等院校门槛越来越低,导致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

3.“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体能提升策略

3.1整合学生资源,建立学生实践创新团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较多,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存在整体商业化不足的问题,尚未形成集团优势。传统广播电视专业面临着人员数量不足,但是资源丰富,人员技能较高的问题。很多传媒公司通过开展和高校合作来培养传媒人才的方式,对公司中人员不足进行弥补。高校和企业合作中要重视建立学生实践创新团队,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存在水平差异较大的现象,一些热爱自己专业,不断钻研的学生经过一定的时间能够创造良好的作品。通过使用互联网建立学生创新团队,推出自己的作品,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提高。

3.2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教学平台

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实验场地和实验教学条件缺乏的现象,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实现和实体教学场地的互补。在网络上建立虚拟仿真的实验平台涉及到摄像等项目,根据不同的课程建立仿真实验平台,例如电视台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网络电视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其中担任主持人以及采编等工作,周期性的网络电视台新闻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实践技能教学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师生间的交流只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及时的反馈,促使实验技能得到了改进。此外,电视专题以及电视栏目课程通过网络电视台开发访谈类的节目等,促使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3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创新创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走进人们的生活,迫使传统电视行业不得不转型,同时不断尝试建构传统电视台和互联网的结合。当前一些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不断开发新媒体电视节目。所有传统电视行业岗位技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要掌握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发运营相关知识成为了发展的趋势。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和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每年开展多种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制作网络短片,实现互联网公司化办学,根据实体公司的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促使高校更加适应市场。

3.4创新服务形式,贯彻落实新闻和编导的专业职责理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需要创新理念的支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中要重视对节目传播的审视,创新媒体形式以及传播的途径。同时,要清楚的认知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促进编导专业的革新,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责任感的形成,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群众的需要,促进舆论导向价值的提高。此外,新闻节目本身具有深刻的内涵,在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过程中要突显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又要保证新闻行业的严谨性,这样才能使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有效的落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

3.5建立实践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切实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不仅要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平台,此外要形成校内外实践考核机制,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实践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完成自己满意的实践作业外,学校可以采用学分的制度,督促學生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将平时上课以及课程作业分别设置一定的学分,学生没有修够学分不能顺利的完成学业,进而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

4.总结

简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信息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编导专业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师资水平不高,学生实践机会少以及生源质量差距大等,不利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怡茗,宋璐伟.“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J].赤子,2019(3):277.

[2]许楚鑫.“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J].西部广播电视,2018(22):74-75.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