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

2022-04-25 19:48李传岗,赵宁,陈立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游戏

李传岗,赵宁,陈立霞

摘  要:游戏具有巨大的动力,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有益的环境,以促进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能力、智力的发展。對于智障儿童而言,将游戏与康复教育有机融合,可让儿童在兴趣盎然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达到促进身心健康与发展的目的,对提高智障儿童的康复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游戏;智障儿童;康复教育

智障是儿童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指发育期间出现的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智障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应积极治疗。康复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改善智障儿童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游戏教育法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患儿可在教师的陪伴与指导下,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环境下,通过有效激发潜意识,创造出一条通向内心世界的通道,达到提升人格、促进心灵成长的目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基本需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智障儿童应在保证其尊严、促进其自立、有助于其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条件下享有充实的生活。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天生好动,以游戏为生命”,他认为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陶行知先生也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所以,有必要探讨游戏在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智障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一、游戏的定义及种类

(一)游戏的定义

游戏的含义广泛,根据特点一般归纳为:①游戏是自愿的,儿童能随时参与或退出;②游戏是自发的,参与者能改变游戏规则;③游戏有别于日常生活经历,包含一个假装的自然环境;④游戏是一种投入的活动,参与者需投入其中并和其他活动分离开来;⑤参与者可以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二)游戏的种类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团体游戏三类。根据儿童彼此间的互动程度,将游戏分为平行游戏、平行意识游戏、简单社会性游戏、互补互惠游戏、合作性游戏、复杂性游戏6个水平。

二、游戏应用于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必要性

游戏对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均有一定的康复治疗作用。以游戏为媒介进行康复教育,可以让儿童在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环境下调节其自身认知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教师能够从游戏中发现儿童暴露出来的内心问题,从而予以解决。智障儿童通过游戏中与教师的互动,能够增加信任感与亲密度,可明显减少其攻击性行为。智障儿童普遍存在感知缓慢、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语言能力障碍、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意志薄弱的特点,通过游戏进行康复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觉、注意力、语言能力等的发展,提高其智力。因此认为,有必要将游戏应用于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中,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三、游戏在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一)巧用游戏激发智障儿童的活动兴趣

大多数教师总会有这样的烦恼:抽象的教育内容如何能让智障儿童欣然接受呢?教师讲、学生听,显然是枯燥无趣的,也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而游戏教育法,能够通过特定的场景,让智障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独自游戏——沙盘游戏,可以根据沙盘游戏室标准配置一个游戏室,包括沙盘、沙具等,要求室内采光明亮、舒适、安全;沙盘是一个有边界的容器,内侧为天蓝色(表示海、蓝天等);沙具包括白色细沙、各类缩微模型玩具以及玩具搁架;游戏中教师先介绍沙盘、沙具,再指导儿童摆放沙盘,利用沙具在沙盘上任意摆放处各种图形,教师同时以数码相机进行全程拍摄,并注意游戏进程,了解儿童在游戏中所用的沙具以及摆放的图形,游戏结束后让儿童表达内心感受,讲述作品代表的情景。沙盘游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教师能够通过游戏与智障儿童进行自然的非语言交流与引导,可建立友好的关系,且能激发智障儿童的积极情感体验,丰富其想象力,提高其注意力,具有操作性强、儿童配合度高的优势。又如感知类的团体游戏——魔术小手: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装有各种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等),让儿童将手伸进箱子里摸出来,并告诉其他儿童己摸到了什么样的图形,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个图形,由儿童伸手进箱子摸出;通过触觉感知图形特征,可以帮助儿童认知图像,这样的游戏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也能让其体验到康复教育的乐趣。

(二)巧用游戏再现生活中的活动场景

游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想让智障儿童将来能够融入社会,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那么解决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就是康复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将康复教育知识生活化,以生活场景设置游戏内容。例如角色扮演——模拟超市场景:让儿童分别扮演收银员、理货员、顾客等角色,教师针对不同角色指导儿童进行相应的活动,如理货员,指导其检查货品包装有无破损、整齐摆放货品等;顾客,说出所要购买的东西,让儿童在货柜上找到相应的货品并到收银台结账;游戏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学习经验为其安排合适的角色,也可以充当儿童所扮演角色的“助手”,以让智障儿童更好的参与游戏,并从中获得知识与进步。

(三)巧用游戏引导智障儿童进行活动扩展

通过游戏指导智障儿童进行探究,可激发儿童思考、发散其思维,促进其智力发展。教师可设计一些相应的游戏,引导智障儿童进行活动扩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智障儿童的差异,根据其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游戏。如有序排序游戏:在篮子中准备好两种不同颜色的积木,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动作,教师有规律地做动作(如ABAB规律),儿童则将相应颜色的积木按顺序摆放在桌子上,积木摆放完后再引导儿童说出排列规律;根据这样的游戏规则,引导儿童进行ABBABB、ABCABC等排序规律的活动探究。

四、结语

智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明显影响。所幸的是,儿童的大脑尚处于发育的关键期,年龄越小则可塑性越强。所以,早期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对其智力改善有显著作用。游戏作为儿童学习新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游戏中与智障儿童进行交流与康复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智力与行为的良好发展。但值得一提的是,智障儿童因为脑发育不足、认知水平低,影响了其在游戏中的人际交往与行动,因此教师应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智障儿童选择或设定合适的游戏,并循序渐进地增加游戏难度,以充分发挥游戏康复教育的作用,达到促进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 程林. 沙盘游戏干预轻度智障青少年异性交往偏差的个案研究[C]. 2019年第四届特殊教育华山论剑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2019:2-13.

[2] 庄碧英. 游戏治疗在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20,9(03):22-23.

[3] 康丽侠. 关于对智障儿童游戏教学的探讨[J]. 神州(上旬刊),2017,12(01):126.

[4] 周仁会. 如何有效开展课余游戏以促进智障儿童健康成长[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568(01):49.

[5] 彭利娟,余文玉,侯雪勤,等. 沙盘游戏疗法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心理障碍的疗效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11(39):845-847.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游戏
游戏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爆笑游戏
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