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22-04-25 01:52孙琳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感小学数学

孙琳小

摘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数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培养数感;加强合作学习,增强数感;解决问题,提升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生活场景

课程改革后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将培养学生数感当作教学重点。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数和数量的直接关系,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起到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

自从课程改革后,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師培养学生数感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后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身边的数学现象。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定义、概念等数学知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数学知识,可为其日后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可立足教材内容,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从而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再盲目套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而是在学习中通过数感试着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形成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分析和思考、解决问题,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形成数感并完成某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后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步改变自身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正确估算具体的运算结果,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数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一)结合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数感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时可立足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大小关系等,通过日常生活抽象将数学概念抽象出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的含义,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具体来说可从以数和数量感知等方面分析,从最基础的数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教学“数一数”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给学生创设了生活场景:“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校有多少个乒乓球台、有多少个秋千、有多少篮球架?”在回忆的过程中,体育课的场面逐步变得清晰,在此之后笔者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学生玩耍嬉戏的画面,学生在数一数的过程中了解了画面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自然会兴致盎然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这部分知识点。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其与其他的学科差别较大,对学生而言学习和理解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且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为严密的逻辑关系,而结合生活场景学习,学习难度明显降低。

(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数感

要想取得理想的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从中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内化并形成良好的数感。如此,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数感,加深学生认识。教师应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学生不会对亲身体验产生排斥心理,反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亲身体验产生较高的热情时,才能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比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经常有50米这个跑步项目,笔者让学生用双腿量一量50m有多远,目测50m的距离之后在步测检验中更好地体会其中的乐趣,从中体会了50m的距离长度。笔者要求学生用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测量,学生在此环节中更好地掌握了数的大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数感。

(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数感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时应用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师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思想,从而实现预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以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将家里的小饰品带到课堂上,并在饰品上贴上价格。在此之后笔者拿出给学生准备好的各种数额的人民币学币,如1元、5元、10元等,数学课成为小超市。在此之后笔者将学生分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可自由分配售货员、顾客、导购员等角色,如此一来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强对人民币的熟悉。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这个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要求和不同场景,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比如用10块钱看看哪个小组能买到的东西最多。如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要买哪些东西、每一件单价多少、一共消费多少等等,增强学生数感。

(四)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数感

数学学科的学习主要在于学以致用,这个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并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数感,从而实现要求的教育目标。以教学“平均数”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做出了三年一班和二班的身高统计表,你有什么办法判断哪个班的学生更高吗?”这时有学生认为应该将两个班级总人数加起来对比,也有的学生说比两个班最高的人,也有的学生说计算两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平均数。在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提出的方案,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掌握了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数感。

三、结语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学习难度不大,数感的培养主要在于使学生在描述图形和数学符号时建立符号感和数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数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开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数感,探索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王秀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23):104-105.

[2] 郭乾才.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 文渊(中学版),2019(08):584.

[3] 高楚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 第二课堂(D),2021(07):27-28.

[4] 戎天强.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2020(40):198.

[5] 赵丽敏. 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 教师,2020(25):65-66.

[6] 包玉梅. 让学生对数学有“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J]. 新课程,2020(29):187.

猜你喜欢
数感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