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走向和定位

2022-04-25 01:52黄健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黄健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信息时代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改变,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背景。核心素养环境下,要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准确定位,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提出核心素养,能够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德育理念,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一环境的建立需要良好的基础和理念,以适应教育方案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同时,所要求的活动方式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对当地教育现状进行总结,改变出现的不足,并界定教育活动中的本质内容,使得教育不会在社会变革中出现迷茫甚至走错方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正确地开展活动,在核心素养环境下适应社会需求,教授学生必备的品格等。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教育环境发生一些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把握两个要领,即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两者缺一不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体现学科的本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制作简单表格”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把表格上的信息告诉学生,用制作表格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表格的制作,并逐渐掌握表格制作的方式,从基本的过程到本质的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性的思考,同时应用于其他学科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好抽象的思考,具有理性思维的方式。与此同时,核心素养发挥作用时并不需要学科知识的辅助,而是从实际情况讲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公民的义务,以及在教育环境中落实教学活动的理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从能力等方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系统的建设,在适当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教师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不受重视。假如按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部分;如果不按教材章节讲课,就得对教材做处理,很难取舍。教学时数较少,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并不明显。

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要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不高;学校选择的教材不适合当地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经验相对缺乏等因素构成了教学挑战。

为使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更好地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统一思想,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适当增加信息技术教学课时,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考试试点范围,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既好又快地发展。

转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比较关键的。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不仅要承担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还要负责其他学科的课件制作,还要负责学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大多数小学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待遇、地位方面均低于其他学科。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而非后勤工作或专业维修。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使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所以在知识构成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对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掌握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领悟,形成独特的教学技巧。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核心素养的培养,用学科知识打好基础,体现更大的价值。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着城乡差距明显、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学校设备标准不一致、乡镇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不能达到教育标准,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城镇中小学由于学校设备齐全,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变化,教育效果比较明显。

教学时,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有些地方设备达不到教学要求,学生就无法理解知识。当真的需要使用这方面的知识时,会出现难以适应社会节奏的现象。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制定教学计划,要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紧跟考试的范围制定相关的课程表,需要从整体上全面地认识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需要做相应的变革,在核心素养环境下准确定位,实现快速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能够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的现象,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实现信息社会等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展数字化、科学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好创新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转变,收集当前社会的发展信息,判断信息的正确性,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配置相应的设备,让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分析信息资料,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中实现科学教学。

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方法

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需要做出一定的转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有效的模式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保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升主动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拼图形,比创意”一课中,教师仅仅只需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意识,利用课堂中的设备拼接图形,并讲述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變学习的主题方式,使用多种方式适应新课标的改革。

例如主题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等,学生能在各种环境中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引路者,起到指引作用。学生需要在受教育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此种教育方式主要受到核心素养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品格,乐于助人、友善待人等。在此环境中学生能提升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强制要求学生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学习,需要发挥学生创作能力。针对Scratch软件引进教学工作中,学生需要自我思考,创造更加有趣的程序,实现创造能力。教师需要主动迎接新时期教学模式的变革,积极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数字空间的管理的能力,并做好榜样,让学生能在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影响下,信息技术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现代新课标的改革,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升主动性。教学过程以及目标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定位,确定发展的方向是对的,才能实现新的变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 吴磊,李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研究[J]. 新课程,2021(33):78.

[2] 裴学兵. 信息技术教学的挑战及改进[J].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04):33.

[3] 林俊清.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 天津教育,2021(22):162-163.

[4] 刘学民.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7):62-70.

猜你喜欢
中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