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儿童的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2022-04-25 01:52王叶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小学生

王叶

摘  要:基础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小学问题儿童行为干预研究的相关问题。近些年来,发生在儿童身上的行为问题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儿童们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健康的生活,快乐成长,就必须及时有效地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一、发掘问题成因,及时进行干预

很多儿童自身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都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受教育环境有密切关系,刚发现儿童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的时候,无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不应过于急躁,如果能够冷静下来,发掘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那么也许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让他们能够接受解决办法,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化解难题。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方面都存在磨磨蹭蹭,不能够合理利用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与此同时,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和教师也往往会出现脾气暴躁的现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行为转化,必将起到阻碍作用。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需要和家长进行结合,通过沟通来发现具体是什么样的原因致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否与儿童学习成长的环境有关系,是否在儿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家长没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他们学习环境存在嘈杂,或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等因素。将这些原因发掘出来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在人为方面或环境方面进行一定的改变,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珍惜时间,恰当利用时间,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一定的监督,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会得到极大程度的转变,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客观对待差异,恰当选择目标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差异化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与此同时,完全相同的两个儿童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秉承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对待学生自身差异的时候应该客观公正。要想更好地帮助儿童们成长,就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为差异化个体设定恰当的目标,让他们朝着符合自身能力和条件的目标进行努力,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或许差异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求学生,也不能给学生制定那些他们能力之外的任务。现实生活中,部分儿童由于学习能力较弱,家庭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他们在成绩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弱的现象,甚至这部分儿童中很多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是那么高涨。作为教师,在进行问题干预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与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还需要带领这部分儿童开阔视野,走进社会,通过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变化以及激烈的社会环境竞争,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追我赶,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最终也不一定能够取得特别优秀的成绩,但是作为家长和教师,不能過于苛责他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儿童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不同。

三、制定干预计划,传授合理技巧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计划制定,对于小学阶段的问题学生行为干预来讲更是如此。在制定干预计划之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根据问题学生行为表现状况以及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计划。在干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一步一步感受到成功,在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问题转化的自信心。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多样化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必须要制定恰当合理的干预计划,在制定干预计划的过程中,科学认真地研究学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学生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见到教师不能主动问好,回到家中还存在行为自由散漫的现象,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偶尔还会出现欺负小同学的现象。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继续制定道德品行干预计划,也需要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引导这些儿童能够在完成教师制定的计划中体验到自身品德和行为方面的转变,感受到家长和教师对于他们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他们进行亲身示范或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在教师良好的示范之下,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且借鉴教师给予的方法技巧,进行问题改进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适时给予鼓励,激发转变动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们来讲,他们由于年龄较小,信心培养和意志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对儿童进行鼓励。为问题学生行为转化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问题转变的动力,帮助他们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之下,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完善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例如很多儿童身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喜欢被他人“贴标签”。所以在这个时候,为了更加及时有效地帮助这些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问题儿童易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来对他们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在干预的过程中,当这些儿童取得了一点进步之后,教师就需要进行及时的鼓励。鼓励既可以是言语方面的鼓励,也可以是小礼品物质方面的鼓励。有的时候,一个赞许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这些问题儿童产生更大的问题转化积极性。被别人认可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所以教师需要适时进行鼓励,时时刻刻努力研究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将闪光点放大,进一步激发他们问题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和家长的引导之下,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儿童们之间的相互鼓励,对于那些小学问题儿童来讲,也会起到莫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也应该发挥其他同学的作用,在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从一系列社会实践来看,小学问题儿童行为干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时时刻刻坚持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寻找原因,结合学生成长的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恰当的策略,鼓励他们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 张文晶. 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高效识别和干预实践[J]. 文理导航(中旬),2021(07):95-96.

[2] 王晓会.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与干预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2021(16):185-186.

[3] 潘腾,刘晓曦. 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干预对策[J]. 当代家庭教育,2021(05):3-4.

[4] 周璇. 沙盘游戏对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实践研究[D]. 吉林:北华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