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根脉,“剪”出别样精彩*

2022-04-25 03:33温利利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

温利利

摘  要:洛阳市孟津区第二区直幼儿园经过实践和探索,巧妙地将黄河民俗文化孟津剪纸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相融合,传承文化根脉,构建特色课程。该园着眼河洛、立足园情,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黄河民俗文化资源,重视环境育人,突出活动育人,走出了一条“剪纸课程化,剪纸园本化、剪纸常态化”的特色发展之路,激发了幼儿、教师及家长对传统剪纸的兴趣,在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构建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黄河文化;孟津剪纸;特色课程

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洛阳市孟津区地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黄河从西到东贯穿孟津全境,境内有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大坝。作为河洛文化发祥地的孟津,素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境内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对幼儿进行黄河文化熏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的启蒙教育。”孟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民间剪纸技艺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剪纸色彩丰富,工具简单,操作性强,且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深受幼儿的喜欢,能有效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专注力、小肌肉发展。同时,“河南非遗——孟津剪纸”作为孟津境内黄河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能充分表现孟津独特的民俗文化风貌。

洛阳市孟津区第二区直幼儿园树立“幼儿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努力挖掘幼儿可以接受的显性本土文化资源,把剪纸文化作为办园特色,巧妙地将其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家園共育、主题活动中,积极打造“河南非遗——孟津剪纸”固本工程,系统设计、多点发力,引导幼儿感悟和理解本土黄河民俗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探索出了一条文化育人、文化润心、文化兴园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队伍提升——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资队伍建设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牛鼻子”“幼有所育,幼师先行。”孟津二幼重培训、促提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让全体教职工深刻认识到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剪纸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真正地想去做、愿去做,并倾尽心力做好。从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快乐成长等角度,设计培训内容,激发全体教职工文化自信、文化育人的教育情怀。特此聘请河南省非遗传承人畅杨杨为幼儿园剪纸辅导教师,为教师讲授剪纸技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激发教师的剪纸兴趣,提升教师剪纸的能力。畅杨杨教师定期来园,常态化地开展剪纸专题培训,为教师答疑解惑,将传统剪纸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教师。幼儿园定期举行全园教师剪纸展示活动,发现选拔人才,促进教师剪纸能力的提升,为提高教师剪纸创作的艺术修养和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环境熏陶——春风化雨润无声

孟津二幼遵循“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的理念,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多点展示,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让环境传递出剪纸艺术特有的形式美、意境美和动态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幼儿园南楼创建剪纸楼道文化墙,上层悬挂畅杨杨的优秀剪纸作品,激发师幼学习剪纸的兴趣和爱好;中间张贴幼儿园教师优秀剪纸作品,一米以下设置为幼儿剪纸作品展示专栏;每班设立“剪纸角”,每周开展区域游戏剪纸活动;在西三楼建设剪纸走廊和美工室,每周每班幼儿轮流活动,为幼儿充分创造传承剪纸文化的氛围,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丰富幼儿对剪纸艺术的感受和体验。

三、课程优化——百花齐放春满园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要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相结合,从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取素材,建构课程。幼儿园教研组着眼河洛、立足园情,明确了“剪纸课程化、剪纸园本化、剪纸常态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多次深入探讨,创造性地开发简单实用、操作性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园本课程资源和剪纸材料包。以“孟津娃娃爱家乡”为主题,先后设计了“剪出家乡好风光”“剪出家乡好味道”“剪纸中的名胜古迹”“剪纸中的民间风俗”“我爱母亲河”五个系列剪纸课程资源材料库,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家园共育、实地体验等多种实施途径,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和发展,在感受孟津传统剪纸艺术美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了解家乡孟津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独特物产,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孟津的情感。

四、活动多彩——万紫千红总是春

要想把文化传承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索出一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途径和手段,把传承文化融入内涵丰富、独具匠心的多彩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引领,促进幼儿动脑、动手、动口,多角度、全方位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和思维认同,从而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左一刀,右一刀……天安门的门楼就向我们打开了!”这是孟津二幼“迎双节 庆丰收”幼儿剪纸活动上的一幕。在河南非遗——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绘声绘色地讲解和现场互动中,孟津二幼大班孩子拿起剪刀,和杨杨教师一起剪起了天安门,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中“妙剪生花”。

“一把剪刀手中拿,一张彩纸百幅画,一代一代工匠梦,万紫千红非遗花。”“说莲花,道莲花,清正廉洁美如画。剪莲花,唱莲花,以莲为友走天下。”这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传唱,来源于孟津二幼在孟津“大手拉小手 倡树廉家风”活动展演中的创意节目《与“莲”相约,和“廉”同行》。畅杨杨和师幼、家长同台展示,在优美的旋律中,一起咏莲花、说莲花、画莲花、剪莲花,将廉洁家风与剪纸文化相结合,带着“莲花”出发,携着“廉洁”到达,让清廉的种子在大家心间深深扎根发芽,开出娇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耳目一新的形式、丰富感人的内容和精彩动人的展现,代表孟津县参加洛阳市优秀家风原创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应邀参加2021年孟津县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幼儿园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载体。孟津二幼通过一次次有趣的活动、好玩的游戏,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发现“儿童世界中的孟津剪纸”,逐渐形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主动与本土文化建立真实的关系,在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逐渐获得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自信,应从娃娃抓起。”孟津二幼基于黄河民俗文化的实践探索,把“传承文化根脉”作为办园理念和发展特色,以“河南非遗——孟津剪纸”为切入点,吸取孟津悠久的历史文化宝藏,尝试进行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构建。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激发了幼儿、教师及家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和教师家长的民族文化认同,让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像一束阳光,照亮孩子的梦想;像一泓清泉,滋润孩子的心灵。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资源挖掘和利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10):4-6.

[2] 康佳. 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3] 郭琦. 幼儿园剪纸活动现状调查与思考[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8):27-29.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
绳上舞蹈悄然绽放的武陵奇葩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