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设成效评估
——以宁洱县为例

2022-04-26 09:37钮子鹏叶枝伟陈默张云玫李兴华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宁洱林分天然林

钮子鹏,叶枝伟,陈默,张云玫,李兴华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昆明 650225;2.宁洱县林业和草原局,普洱 665000)

2015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要研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1]。”这是我国在五年规划中,首次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进入全面保护修复新阶段。目前十三五已结束,宁洱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作为天然林停伐保护实施单位之一,这项工作的管理情况、建设成效如何?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能力建设怎么样?因此,及时对宁洱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设成效进行阶段性评估(2016—2020 年),总结经验做法、分析突出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情况

宁洱县是有名的“普洱茶”的故乡,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地跨北回归线,昆曼国际大通道与弥宁公路、景宁公路在宁洱交汇。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0°43′~101°37′,北纬22°41′~23°36′。东南与墨江县相连,南部与江城县、思茅区接壤,西北部与景谷县为邻,北部与镇沅县毗邻[2]。距市政府所在地33 km,距省政府所在地370 km。全县南北长101 km,东西宽91 km。2016年以前宁洱县的天然林保护主要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全县天保二期森林管护面积63 562.7 hm2,其中,国有林面积39 345.6 hm2(国家级公益林面积660 hm2、地方公益林面积27 635.1 hm2、商品林面积11 050.5 hm2);集体公益林面积24 217.1 hm2(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13.3 hm2、地方公益林面积24 103.8 hm2),工程实施范围涉及7个乡镇、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县属林产加工企业。

2 工程实施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宁洱县于2016 年开始实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政策,将天保二期工程之外的143 619.9 hm2天然林全都保护了起来。其中,国有天然林停伐保护面积20 144.4 hm2,集体天然林停伐保护面积123 475.5 hm2。分布遍及全县9 个乡镇,涉及83 个村。停伐保护天然林面积最大的乡镇为黎明乡,面积为23 646.3 hm2,占全县停伐保护面积的16.46%,最小的乡镇为梅子镇,占全县停伐保护面积的5.55%。同时,宁洱县还落实了非天保区天然林停伐保护森林管护责任单位14 个,包括宁洱镇、磨黑镇、同心镇、德化镇、勐先镇、普义乡、黎明乡、德安乡、梅子镇9个乡镇和宁洱福通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普洱林达木业有限公司、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宁洱森源林场、宁洱县松山自然保护区5 个经营管理单位。落实责任区562 个,落实护林员596 人。管护任务切实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919 个林班12 156 个小班。根据分级管理与负责、层层压实责任的原则,天然林停伐保护实行行政负责制,县级人民政府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领导,县与乡、森林经营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签订天然林停伐保护行政责任书,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

3 工程评估方法

3.1 数据来源

结合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及方法[3],数据来源为近年发表的文献资料,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2020年底森林资源监测的森林现状数据和遥感卫星数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社会公共资源数据,详见表1。

表1 社会公共资源数据

3.2 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

根据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背景特征,参考相关文献数据资料[4],选取适合宁洱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详见表2,主要包括7 个指标类别13项指标因子。

表2 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3.2.1 涵养水源

(1)调节水量价值

采用降雨储存量法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再分配,减少无效水,增加有效水[5]。

式中:Q 为林分涵养水分的增加量(mm);A 为林分面积(hm2);J 为多年平均产流降雨量(mm);J0为多年平均降雨总量(mm);K为产流降雨量占降雨总量比例;R为与裸地相比,林分减少径流的效益系数;R0为产流降雨条件下裸地降雨径流率;Rg为产流降雨条件下林地降雨径流率[6]。

价值量评估采用替代工程法,公式为:

式中:U调为林分调节水量价值(元);C库为水库库容造价(元/m3)。

(2)净化水质价值

式中:U水质为林分年净化水质价值(元);K水为居民用水平均价格(元/t)。

3.2.2 保育土壤

(1)林分年固土价值

凋落物截留降水,降低降水对土表的直接冲刷,有效地固持土壤。公式为[7]:

式中:U固土为林分年固土价值(元);X1为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hm2);X2为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hm2);A 为林分面积(hm2);ρ 为土壤平均容重(t/m3);C库为水库库容造价(元/m3)。

(2)森林年保肥价值

森林的保肥价值采用侵蚀土壤中的N、P、K 物质折合成(NH4)2HPO4和KCL 的价值来体现。公式如下:

式中:U肥为林分年保肥价值(元);X1为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hm2);X2为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hm2);A 为林分面积(hm2);N 为土壤平均含N 量;P 为土壤平均含P 量;K 为土壤平均含K 量;M 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R1为(NH4)2HPO4含N 量;R2为(NH4)2HPO4含P 量;R3为KCL 含K 量;C1为(NH4)2HPO4平均价格(元/t);C2为KCL 平均价格(元/t);C3为有机质平均价格(元/t)。

3.2.3 固碳释氧

(1)固碳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U碳为林分年固碳价值(元);A 为林分面积(hm2);B年为每公顷林分年固碳量(t);C碳为固碳价格(元/t)。

(2)释氧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U氧为林分年释氧价值(元);A 为林分面积(hm2);O年为每公顷林分年释氧量(t);C氧为氧气价格(元/t)。

3.2.4 林木营养物质积累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固定在植物体中,成为全球生物化学循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8]。

林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林木每年从土壤或大气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如N、P、K 等),折合成(NH4)2HPO4和KCL,即得到林木营养物质年积累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U营养为林分N、P、K年积累价值(元);N营养为林木含N 量;P营养为林木含P 量;K营养为林木含K量;R1为(NH4)2HPO4中含N量;R2为(NH4)2HPO4中含P量;R3为KCL 中含K 量;C1为(NH4)2HPO4平均价格(元/t);C2为KCL平均价格(元/t);B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为林分面积(hm2)。

3.2.5 净化空气

(1)吸收二氧化硫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2)吸收氟化物价值

森林植被吸收氟化物年价值计算公式为:

(3)吸收氮氧化物价值

(4)滞尘价值

森林植被阻滞降尘的年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U二氧化硫为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总价值(元);U氟化物为林分吸收氟化物年价值(元);U氮氧化物为林分吸收氮氧化物年价值(元);U滞尘为森林滞尘年价值(元);K二氧化硫为二氧化硫的治理费用(元/kg);K氟化物为氟化物治理费用(元/kg);K氮氧化物为氮氧化物治理费用(元/kg);K滞尘为降尘清理费用(元/kg);Q二氧化硫为单位面积林分吸收二氧化硫量(kg/hm2);Q氟化物为单位面积林分吸收氟化物量(kg/hm2);Q氮氧化物为单位面积林分吸收氮氧化物量(kg/hm2);Q滞尘为单位面积林分滞尘量(kg/hm2);A为林分面积(hm2)。

3.2.6 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U生物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年价值(元);S生物为林分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年价值(元/hm2);A为林分面积(hm2)。

S生物一般是根据香农—威纳指数计算。根据云南省森林单位面积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4 234.6元/hm2。

3.2.7 科研文化

(4)经济性原则。在处置非法集资犯罪涉案财物时要考虑可能产生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及集资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使被集资人的损失最小化。对于易贬值或者保管、养护成本较高的涉案财物,可以在诉讼终结前先行变卖、拍卖,所得款项待诉讼终结后一并依法处置。

本次评估根据宁洱县实际情况,选取科研文化指标反映该功能。中国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价值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科研文化功能价值的平均值为197.8 元/hm2[9]。据此估算科研文化价值。

3.2.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 项指标价值之和,公式为:

式中:U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元);Ui为服务功能各项价值(元)。

4 工程评估结果

4.1 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评估

宁洱县森林资源变化主要以2016 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2020年底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得出宁洱县5 a来天然林面积因建设项目征占用、自然灾害、调查标准改变等原因,虽然由228 747.9 hm2减少到227 268.5 hm2,但是通过天然林停伐保护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由77.15%增加到77.86%,单位面积蓄积由95.6 m3/hm2增加到99.9 m3/hm2,全县森林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2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状况评估

通过对宁洱县天然林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保育土壤功能、固碳释氧功能、林木营养积累功能、净化空气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科研文化功能的价值进行计算,得出宁洱县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54 亿元/a。详见表3。

表3 宁洱县天然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宁洱县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按其贡献由小到大排序分别为:科研文化、净化空气、固碳释氧、林木营养价值积累、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价值,保育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突出。单位面积森林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为1.34万元/hm2·a。

4.3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天然林停伐保护的实施,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通过天然林停伐保护,建立起管护体系,管护人员与村民交流、宣传政策,使责任区内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现象被制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灾害情况也得到有效巡查监测。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得以更有效发挥。

通过天然林停伐保护的实施,每年将增加活立木储备18 477 m3,按每立方米1 000 元计算,年活立木价值将达1 848 万元。停伐保护补助费按210 元/hm2·a 的标准,以“一卡通”的方式兑现到林权所有者手中,全县每年向林农兑现补助资金1 840.22万元,22 419户林农在补助资金上户均增收了821 元,停伐补助政策切实助农增收。通过聘请有管护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天然林管护人员,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为生态脱贫做贡献。

5 问题建议

5.1 存在问题

一是宁洱县天然林占比高,实施禁止采伐后,国家没有下达天然商品林采伐指标,林化、林板加工企业缺少大量原材料,制约宁洱县林产工业及企业的运营发展。天然林全部实施禁止采伐后,所有天然林按照公益林管护要求管理。同时补助标准过低,影响林农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乱采滥伐、毁林开垦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野外违规用火时有发生,防火宣传有死角。野外违规用火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由于森林管护面积大,部分林区交通不便、管护力量分散等客观原因,防火宣传工作在偏远山区还有死角,野外火源管理相关制度与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农户烧荒、烧地现象时有发生,野外火源管理有待加强。

三是现有职工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从人员结构上看,宁洱县林业局、乡镇林业站现有职工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职工年龄结构不合理,趋于老龄化,对下一阶段参与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的支持条件不足。

5.2 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及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广大林农在天然林商业性停止采伐后受影响较大,过多考虑眼前的、暂时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对改善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大力宣传天然林保护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自觉参与性是加强天然林保护而且要长期坚守的首要任务。

二是全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从单纯依靠生产木材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培育天然林停伐后接续和替代产业,在天然林区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10],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三是建设更加完善的管护体系制度。在基层建立天然林网格化管护,分片区细化护林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锻造出一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护林队伍。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防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森林灾害发生,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落实护林员巡护责任,引进智慧森林项目,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监管,确保天然林资源安全。

四是继续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全面参与天然林保护修复[11]。根据天然林演替和发育阶段,加强森林经营,科学实施保护修复措施,遏制天然林林分退化。在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实施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或其他复合生态修复措施分区封禁管理[12]。通过开展石漠化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矿山修复等项目,在废弃矿山、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疏林地、退化的低质低效林上进行生态修复,坚持“少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生态造林,逐步恢复森林植被。

猜你喜欢
宁洱林分天然林
浙江省首个市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普洱:春茶开采
宁洱县总工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