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理智“追星”

2022-05-30 10:48施英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追星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追星”;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6-0023-03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一、案例重现

案例一:追娱乐明星而不是时代伟人

志远的偶像是一个出道不久的唱跳歌手。志远在听说偶像暑假期间要到离他不远的城市开演唱会后,激动万分。于是,他请求父母同意他去现场看演唱会。妈妈说,如果他能在期末考试中考进班级前三,就同意他的请求。爸爸则非常生气,认为志远对不起他的名字——志存高远,说他没有远大的理想,竟然喜欢这种又唱又跳的“娘娘腔”。志远很不服气,他说自己的偶像身上充满了积极乐观、越挫越勇的正能量。爸爸一脸鄙视地说:“世界上有那么多伟人,如国家领袖、科学家,他们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榜样,只有向他们学习,你才能变得优秀……”没等爸爸把话说完,志远捂起耳朵,一言不发地回了房间。从此以后,志远在父母面前绝口不提他的偶像,他悄悄地躲在房间里研究偶像的视频练习唱跳,偷偷把父母给的生活费省下来,给自己买了演唱会的门票。暑假的一天,父母联系不上志远,在他房间的书桌上看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妈妈,我本不是你们理想中志存高远的孩子。今天,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的我要去追寻自己心中的光了,勿念。”父母这才慌了神,意识到之前关于榜样的教育是无效的。

案例二:不让“追星”就不去上学

莎莎在六年级时看了一部电视剧,逐渐对一位男明星产生了倾慕之情。莎莎在卧室里贴满了这位男明星的海报、照片。妈妈看到莎莎经常对着明星的照片发呆、傻乐,心里着急却不知如何是好。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莎莎成绩垫底。妈妈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在那一刻爆发,她撕掉了莎莎房间里的海报,认为这一切都是“追星”惹的祸,还说这个明星就是演技拙劣的“害人精”,只有莎莎这样涉世未深的傻姑娘才会被迷了心窍。莎莎看着妈妈如此羞辱自己的偶像,气得暴跳如雷,与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从那天起,莎莎再也不肯上学了,她说她的生活变得黯淡无光,人生没有了希望。

让父母困扰的并不是偶像崇拜的现象,而是被孩子认定为偶像的那个人和疯狂追逐的行为。在父母“追星”的年代,科学家是大多数人崇拜的偶像。如今,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已经逐渐演变为明星崇拜。由于当今社会商业化的偶像包装与运作,孩子的“追星”行为也在不断升级,一开始可能只是准时收看偶像的电视节目、买专辑,后来可能发展为购买所有与偶像有关的周边产品,加入粉丝后援会,甚至追踪偶像的行程。若父母不加以重视,可能会让孩子“追星”的狂热度不断升级,对其学业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若父母引导不当,又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

二、青少年“追星”的内在需求

1.寻求安全感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的角色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孩子的安全感就能得到满足,并能够产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变得自尊、自信。父母如果没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就无法为其提供安全感,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够成熟。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希望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摆脱父母的监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但他们仍需要父母的帮助。在这一阶段,父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心中榜样的标准,父母的高期待和严要求更是让处于学业负担中的孩子倍感压力,感觉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偶像就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寄托。他们在“追星”的过程中宣泄情感,释放压力。偶像的外在形象、内在品质和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才华与财富,都符合孩子心中的榜样标准,让他们获得安全感。

2.投射成就感

处在“心理断乳期”、渴望独立的孩子正在构建自我同一性,会产生“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人”等疑问,他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成功的憧憬,渴望改变自己,找寻理想中的自己,但又迫于现实的压力,没有能力完成梦想。于是,他们将对理想化自我的幻想投射到偶像身上,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情感去维护和支持自己的偶像,从而获得内心的成就感。

孩子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能在学习或生活中找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就更有可能理智“追星”,在“追星”路上不断寻找前进的动力。案例一中的志远把偶像想象成未来自己成功的模样,即使遭到爸爸的反对,也没有停下“追星”的脚步。孩子如果自身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又不断遭受挫折和打击,就更有可能盲目“追星”,表面追求与偶像同步,实际上脱离现实,沉迷于成功的幻想,没有行动的勇气。案例二中,莎莎的学习困难是从小学起就存在的,她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直到开始“追星”,她把成就感投射到偶像身上,才找到了一点生活的希望。她经常一个人在房间对着偶像的海报说话,明知道偶像对自己一无所知,却想象出与偶像的亲密关系,产生一种恋爱的感觉。因此,妈妈切断她与偶像之间联系的同时,也切断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三、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理智“追星”

1.平等对话,切磋两代人的“追星”史

对于孩子的“追星”行为,大多数父母都会因为不理解而严厉制止。事实上,父母越是反对,孩子就越无法舍弃。志远的爸爸年少时以国家领袖为偶像,他认为这样的杰出人物胸怀天下,一心为民,值得崇拜。于是,他戴着有色眼镜简单粗暴地评判志远的偶像,还希望把志远往自己的偶像观上引导,这样的说教让志远十分反感。于是,志远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爸爸沟通。

一代人有一代人追逐的偶像,只要三觀正确,偶像没有好坏之分。父母与其反对孩子,不如与孩子平等对话,切磋一下两代人的“追星”史。父母可以真诚地表达两代人的代沟以及对孩子的不理解,如:“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崇拜的偶像是国家领袖。时代在变化,爸爸对你现在崇拜的偶像完全不了解,你可以和爸爸说说吗?”之后,可以用一系列启发式问题与孩子展开对话,如:“你喜欢他/她,说明他/她身上一定有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他/她真是了不起!那他/她的学生时代是怎样的呢?”“既然你那么欣赏他/她,那么你都做了什么来表达对他/她的喜爱呢?”“你在‘追星的路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于孩子的回答,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你的眼光真不错,你欣赏的不只是他/她的外表,更是他/她身上的优秀品质。”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表现出好奇、接纳与欣赏,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认可,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同时,让孩子挖掘偶像身上值得學习的闪光点,是引导孩子理智“追星”的基础。

2.爱屋及乌,时常交流“追星”动态

在初步了解孩子的偶像之后,父母可以私下做一些“功课”,如在网上搜索孩子崇拜的偶像的成长史、代表作。通过搜索信息,父母可以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对真善美的理解和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谈论与偶像相关的话题可以成为茶余饭后亲子之间联络感情的一部分,如:“最近他/她又出新歌啦!我听过了,词和曲都是他/她自己创作的,太厉害了!”“我看他/她的行程被安排得很满,作品又出得很勤,我很好奇,他/她每天都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我在刷微博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关于他/她的负面新闻。做明星可真不容易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我看到两方的粉丝在对骂,那些粉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这么做能带来什么好处,又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呢?作为他/她的粉丝,你打算怎么做?”

父母不用担心与孩子交流偶像的信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为即使父母不与孩子聊,孩子自己也会默默关注,不如时常交流,确保及时沟通和引导。父母与孩子谈论的内容看似在赞叹偶像的才华和能力,实际是在激励孩子如何向偶像学习;看似在谈论偶像遭遇的负面新闻,实际是在考验孩子是否有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看似是对粉丝盲目、荒唐的行为感到困惑,实际是在引导孩子如何做讲文明、有素养、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粉丝。

3.表明态度,支持孩子理智“追星”

既然偶像崇拜是孩子增强自我意识、追求理想自我的重要手段,那么父母表明态度、亮出底线即可。如:“我们不反对你‘追星,但‘追星不应该是随波逐流的从众行为,也不是你逃避问题的安乐窝。你要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追星,‘追星会给你带来什么。你要让我们看到‘追星带给你的好处,这样我们才能更坚定地支持你。”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父母可以适度地给予孩子奖励,这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巨大的动力,如:“你可以买一个偶像代言的学习机,但你要告诉我,学习机买回来后,你打算如何使用它?你需要把你的学习计划简要地列出来,贴在醒目的位置,每天执行并让我们检查。如果你做不到,我们就只能取消学习机的使用。”在合理范围内,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情感慰藉和认同,减少孩子因叛逆而做出不理智行为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追星家庭教育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