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宇 余亨利 吴代芳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落实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教师队伍与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针对“双师”协同育人存在的制度机制尚不健全,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滞后,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探索实现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育效果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
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教师是人才培育的主导。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政工作”[1]。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教育主体,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以人为本、协同育人是促进课程教学的关键。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互助,帮助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因此,要大力提升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本领与能力,要做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航员”。
(二)是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的必要选择
思政课程是显性的旗帜,引领方向;课程思政是隐性的融入,殊途同归[2]。专业课是重要的育人方式,在实际教学之中,专业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既要讲清楚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培育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与政治认同,教师以身作则,感染教化学生。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运行体现为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课程之间的密切配合协作关系,只有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性才得以提高。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多源合流,知行合一。学生成长并不是单方面发展的,要促进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以更好面对社会的考验。
(1)明确专业教师的定位,发挥专业课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培养。
(2)思政教师是品德修养的传播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意识形态的引领性与极强的政治性。
专业老师与思政老师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满足学生的多元性、多样化的需求,五育并举、一体推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
同育人的现状
(一)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制度尚不健全
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全国各高校在近两年已经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但由于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3]。其中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制度尚不健全。制度建设是为协同育人提供指導性、激励性、规范性的必要手段。在健全的协同育人这一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才能获得相应的指导、得到激励且能让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更规范的进行。由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制度不健全,就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不知如何协同育人、不愿意协同育人、协同育人过程不规范的情况,这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是极其不利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滞后
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后,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级高校都开始大力宣传课程思政理念。但由于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并非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途径,加之高校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此有老师认为自身课程的作用主要在于传授高等学校学生专业知识而非政治思想,这充分体现出高校中不少学科任课教师德育意识不强、思政教育意识片面的问题[4]。部分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对协同育人不太重视,缺乏合作意识。显而易见,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教育念滞后,会使得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不能正确抓住协同育人的核心。
(三)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教育资源缺乏
现阶段,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还存在着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资源缺乏的问题。
(1)不少专业教师搞不清楚应该向学生传授何种思政教育内容,同时又缺乏对思政教育技巧的把握。
(2)高校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一般是由各个高校自行编撰而成的,这些教材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不利于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进行发掘。
(3)由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缺少协同育人成功可行的范例,找不到对应的参照模板,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在协同育人教育资源十分缺乏。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
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敦本行稳致远,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制度体系
1.由点到面,优化教师培训制度
协同联动,同向同行。从学校自上而下,提高对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视,树立起全员、全过程参与育人工作的课程思政理念;从思政由点到面,加强专业教学和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有机统一,合作探索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师教学形式。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研讨会、专题讲座、教学沙龙等培训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形成联动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共同提升,以此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形式丰富的协同育人体系。找到“思政”与“专业”的互通之处,通过双师共同培训,找到契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同频同气,合二为一。增加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课程思政的视野下,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是首要问题,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相互融合也是教师能力的重要表现[5]。因此,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师,都应该通过培训不断优化自身,不断提升育人的技巧与方法。
2.共建发展,完善协同备课制度
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协同备课制作为有效的研课组织方式在近两年被提及,构建优化协同备课的环境,完善协同备课制度是一个必要且可行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要想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必然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只有备课备好了才能真正上好课。在协同备课过程中,思政教师参与专业教师的备课可以明显帮助专业教师搞清应该向学生传授的什么样的思政教育内容、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同时掌握专业的思政教育技巧。基于此,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便是有的放矢。可见协同备课制的完善有利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形成协同效应,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3.协同蓄力,建立定期研讨制度
共商共建,携手并进。在当前课程思政视域的背景之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显得越发重要。教师们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挖掘课程资源,探讨上课模式,分析课堂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研讨制度的实施,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也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经受心灵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开展跨学科交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本身的质量,优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课程的统一,以促进可行的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与发展[7]。因而学校应定期开展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研讨会议,大力发挥学校教研室的作用,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培训,促进各学科教师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以此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使教学效果更明显客观。
(二)携手铸魂育人,协同联合改进方式、强化理念
1.方式协同,实现“三个课堂”融合贯通
立足第一课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在教学中依然还是主要方式,因此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挖掘线下课堂资源,加以充分剖析利用,以此来建设更多的线下精品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融会贯通,大力提高思政课的质量。
立足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相关活动,走出第一课堂,在实践天地中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又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需求,通力合作将课上相关内容转移到实践中来,着力打造一系列实践活动,侧面地将思政知识注入专业理论教学中,传授于学生。除此之外,相关红色基地也可以进行情感熏陶,切实将专业理论与思想政治情怀融合起来,渗透于实践。
立足网络课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可以进行探讨,打造网络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来推动“二师”协同育人,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所难以传播的知识和情感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得更广泛、更快速。教师们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探索在网络领域中进行专业课教学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通过“大学生慕课”等平台推进协同育人,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
2.理念协同,提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意识
如今还有大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情怀的教育培养是思政教师的职责,于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抱着“旁观者”的心态。当前,我们要急于转变这种片面思想,促进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做到同心同力。
(1)作为专业的思政教师,不仅自身要有传授思想政治情怀的责任意识,更要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协同育人的理念,在这一点上争取走在队伍前列,带动专业教师,实现“全员”育人的局面。
思政教师还要不断学习,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课堂教学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探索方法让思政知识真正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充分发挥它的实效性,从而加强协同育人标准化资源整合[8]。
(2)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不应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吸收,避免其专业知识的“假、大、空”,要注重其情感的培养,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衔接起来。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许多知识和信息,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信服教师所传授的內容,专业教师就要将社会热点与本堂课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建立更加浓厚的兴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专业教师更要强化协同育人理念,要随时关注当今时事政策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与思政教师一齐踏入“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之途。
(三)互力推陈出新,推动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
1.教学资源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平台协同并进
专业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结合自身的教学能力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需求是教师进行课程创新的来源之一,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传授纯理论的同时要将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政治情感激发出来,实现精神的愉悦。而思政教师也要时刻关注时政新闻,加强学习,提高教学技能,面对不同课程进行创新,建设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结合的新内容。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还要通力合作进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相互交流,将实践中的教学资源运用于课堂之中,进而再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知行合一,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既吸收了知识,又进行了情感升华。
2.人力资源整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携手共进
思政教师要及时给予专业教师理论指导,帮助专业教师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打好教学方面的配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思政教师要与专业教师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要帮助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安排的调整,以此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课下思政教师还应与专业教师一齐进行课后反思,是否进行了思想政治情感的熏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要持续关注学生后续的思想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要根据这种变化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目标和模式的调整,实现双赢局面。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寻找思政教师的帮助,二者相互交流配合以求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最佳效果。思政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之上,也要结合当下,与专业教师相互配合进行相关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双向结合,推动协同育人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应从制度上优化教师培训、完善协同备课和制定期研讨;在方式上,立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通过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的效果;在理念上,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完成自身对协同育人理念的转化,形成协同效应,一齐踏入“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之途;最后要打破资源壁垒,将教学资源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平台协同并进,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杨秀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前提、途径与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2):87-91.
[3]邰枫,王宇譞,姬庆庆,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未来路径[J].高教学刊,2021,7(25):181-184.
[4]邰枫,王宇譞,姬庆庆,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未来路径[J].高教学刊,2021,7(25):181-184.
[5]崔祥翠.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3):41-45.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8页.
[7]贾蕊.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华东纸业,2022,52(2):177-180.
[8]寇晓晶.“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标准化机制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2(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