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德育中将校园德育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2-07-09 13:43何涧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何涧

摘要:当今教育改革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多维德育成为德育实践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原则。多维德育意在多管齐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多维德育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属于学科培养维度,校园的系列德育活动属于生活德育维度。但多维德育各维度之间并不是割裂的,二者的有机融合,既能使道德与法治学科贴近生活,也能强化校园德育活动的效果。笔者将以自己初一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单音与和声》精品公开课为例,从课例分析、策略总结两方面,进行融合试验的研究探讨,为创新教学模式和打造品质课堂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多维德育;校园德育活动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多维德育的理论,那么何为多维德育呢?多维德育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通过德育教育教学路径策略的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样态呈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影响,并通过其积极认知、参与、互动、体验与践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和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多维德育不再是“文件德育”、“形式德育”而应该是“生活德育”、“素养德育”、“自觉德育”和“体验德育”。它包括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参加表演、参与竞赛、沙龙、手抄报等等和学生贴近的有趣形式。但这些形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属于课堂外、生活化的内容。

另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科属性决定了它在德育方面对学生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因此多维探究和学科课堂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应延伸至学生观念的形成上,落脚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校园生活占中学生生活的比例极大,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许多中小学也有独具特色的系列德育活动,如果体艺节、科技节、器乐节、朗诵合唱比赛等等。如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直接应用于这些活动中,不仅教学目标能顺利完成,更使德育效果有所强化,是打造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以及实践多维德育模式的重要途径。

一、课例分析:结合合唱,一案到底

二、教学反思:改进之处和有益经验

(一)改进之处

多维德育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可行的方法,让德育落到实处。那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课堂贴近生活、情境生活化,甚至探究对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才是落脚到了生活。从设计上看,本课的环节都十分流畅,但是情景片段仅为老师根据学生生活改编,生活化程度还是不够强,因此学生的代入感不够高。针对此,可以选择由学生来直接编排、扮演相关情境,这样不仅材料内容更为真实,也更能引起观看同学的共鸣和对生活的思考。

另外,课堂辩论的形式可以再斟酌。议题式教学理论中曾提到“应当要学生参与到议题情境的筛选、议题问题的设计”中来。所以一方面,哪怕是十分钟内的自由辩论,也应该科学布置课前准备任务,引导同学们思考辩题与辨点,引经据典、援用事例,学生的生成才更有启发性。现场单纯的理论之争并不是特别精彩,很难擦出更多的火花。另一方面,辩论中同学们的许多事例、观点的自然生成,本来就可以作为随后教学过程中的素材。本课中,对辩论生成的挖掘不够深,仅仅停留在得出结论而已,也是比较遗憾的一点。

(二)有益经验

1.关注校园活动,养成计划意识

校园的系列主题活动,一般在开学初的教学周安排会议上就会明示。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养成這种意识,将亮眼的重大的活动圈画下来,立刻联系思考本学期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课题。随后可以把相关课题列出,作为重点的备课对象,尝试多维德育融合的可行性。

2.钻研课程内容,呼应活动环节

本课《单音与和声》巧妙地把个人和集体比喻为了音符,意在使同学们学会处理单音与和声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奏出和谐乐章,所以整一课和合唱比赛完美契合。或许老师们会想,其他课题就没有这么碰巧的妙处了,不过如果我们反向思考,也可以得出一个启发:遇到没有比喻义的课题,我们反而可以结合校园主题活动的内容,给予原本较为枯燥的课题一个比喻载体,这样就方便进行生活化的展开。但这种有机融合的前提应当是,对该课题有很透彻的理解,明晰前后的逻辑关系,设置环节时才能与德育活动环环相扣。

3.采用一案到底,深化德育融合

如果课堂选择和校园活动相结合,那么整节课讨论的内容应当都与该活动相关,才能减少无关信息,提高学生深度思考能力,以深化德育效果。如此说来,一案到底是绝佳的解决方案。例如本节课是结合校园合唱比赛,那么所有的视频、情境、导入、结尾,都与合唱有关,45分钟下来,学生对合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参与的兴趣。同时这里要注意,一案到底更多的是一个主题贯穿课堂,而不是单纯地只探讨某一事件。就例如我们要准备的事件是校园合唱比赛,与之相关的主题就包含了所有的合唱汇演、著名的青少年合唱团、网上流行的新型合唱模式、电视节目中的合唱场面等,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同一主题、一案到底的模式下进行多样化安排。

4.正确处理校园活动和补充案例之间的关系

在融合过程中采取“一活动到底”的形式固然精妙完整,但是也有其先天缺陷,就是见识面不够广,情境容易显得单调而缺乏启发性。

须得注意,“超越生活”也是学科教学生活化之一,它指的是“要跳出个体经验的窠臼,跳出局部生活的窠臼,跳出眼前生活的窠臼。”所以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国家生活、世界生活都可以是中学生的生活,进行一些材料拓展和补充,与生活化原则并不相违背。

5.善用活动内容,练习注重素养

德育内容要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形。本课中最后的总结升华,并没有让同学们直接感性的给出“在合唱比赛中要如何表现”,而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先让同学们回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再反映到活动中具体如何做,并用文字书写出来,最后再做一个分享。这样既落实了多维德育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课堂所学和生活所做紧密相连;又巩固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点的把握,较好地达成了知识目标。

6.注意和班会课的区别

这节课因其融合了校园的德育活动,尤为显得像一节班会课,但道德与法治课和班会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相比较,班会的形式多样、目标简单,更多时候是在全班参与下得出一个观点、做出一个选择、解决班上一个具体的问题以及完成某项活动,没有太多认知层面的任务。学科课堂则不同,师者一定要注意学科素养的培育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既包括价值观的引领,更含有作为基础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没有认知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实践仍有可能出现偏差。同时,课堂上要注意突破重难点,设置生活化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学科内容,再将其应用于实践。

综上,笔者以为,将校园德育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值得广大初中政治教师研究和实践的模式。因为从教学参与方式上来说,这是锻炼教师灵活设计课程的需要,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从教学研究上来说,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的需要,是校园德育活动思想化的需要,是多维德育融合实践的需要,是打造德育品质课堂的需要,是实现立德树人终极目标的需要。让课堂中的德育,入耳、入脑、入心、入生活,是对学科更高阶的要求,也应当成为每一位教育人、德育人的使命追求。

参考文献:

[1]陈田峰,曹春华.多维德育的实施原则与实践价值]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8).

[2]张欣,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品质课堂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

[3]蔡军.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9(6).

[4] 杨一鸣,王磊.彰显国家意志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