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龙潭村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2-08-20 03:30逄礼文张鲲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仡佬族务川龙潭

逄礼文,张鲲鹏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2.遵义市自然资源局督察科,贵州 遵义 563000)

乡村旅游于1885年在法国兴起,而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较晚,处于发展阶段,旅游产品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乡村度假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综合方向发展。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需通过挖掘、保护和传承特色民俗文化来增加乡村的吸引力。因此,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条特色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旅游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如何融合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龙潭村概况

龙潭村坐落于洪渡河畔,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距贵阳340公里、遵义190公里、重庆260公里、武隆县110公里,总面积27公顷[1]。2010年龙潭村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龙潭村既是贵州省20个重点保护建设村之一,也是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

(一)自然与交通方面

龙潭村主要以低山、丘陵、山地、河谷地貌为主;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支流是洪渡河流;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山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无霜期280天,日照率年平均23%[1]。自然风光宜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龙潭村内部交通多条乡村主干道途经村寨,连接各个主要景点,县城公交车直达龙潭村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让游客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龙潭村距离务德、务正高速入口20公里左右,缩短了与遵义、贵阳、重庆的“时间距离”,改善了以往交通不便的情况,对促进龙潭村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有意义。

(二)民俗文化方面

龙潭村的前身龙潭古寨约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民居多为三合院,是遵义地区仡佬族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2]。龙潭村有以“三忠三烈”为代表的申佑文化,至今仍保留申佑祠堂;茶席、酒席、饭席的“三幺台”饮食文化;高台舞狮和打篾鸡蛋等传统体育活动;神秘的傩戏文化以及大贰纸牌和丹砂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

(三)旅游资源方面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中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结合对龙潭村实地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龙潭村乡村旅游资源有7个主类,13个亚类,总体呈现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深厚,具备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基底。

表1 龙潭村旅游资源

(四)旅游发展方面

龙潭村是务川仡佬之源景区的核心,采取“旅游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务川仡佬之源景区和龙潭村进行运营管理。在务川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运营下,村民入股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合作社和以土地流转、农家乐、饭店、乡村旅舍、游乐场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当中获得经济收益。

通过实地调查,龙潭村现有旅游产品大致可以分为6类,即:民俗文化类旅游产品、住宿类旅游产品、饮食类旅游产品、体育娱乐类旅游产品、购物类旅游产品、观光游览类旅游产品。龙潭村乡村旅游产品总体呈现出旅游产品供给比较丰富,但是现有旅游产品都比较低端,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为此,龙潭村应该在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基础上,结合旅游市场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开发出具有仡佬文化底蕴且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表2 龙潭村旅游产品

二、龙潭村旅游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板块:第一板块是游客的基本情况;第二板块分为游客出游情况调查;第三板块是游客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和回收。经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无效问卷5份,问卷的有效率达到94.1%。

本次开展问卷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游客相关信息和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以及游客对龙潭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满意度和评价。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于为龙潭村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一)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1.客源地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占比83.75%,其次是来自重庆的游客,占比12.5%,极少数游客来自四川、云南、湖南,占比3.75%;而贵州省67名游客当中,以遵义市本地游客为主有61名,占比76.25%,部分游客来自毕节市、贵阳市、黔东南、六盘水市、铜仁市;遵义市又以务川县本地游客为主,高达57人,占比71.25%。可见,当前龙潭村的客源主体仍局限于省内,且绝大多数是务川县内游客,市外、省外旅游引力明显不足,所以龙潭村应加强对外宣传营销,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从而拓宽旅游市场。

表3 龙潭村客源结构

2.年龄结构。18周岁及以下游客5人,占比6.25%;19~35周岁游客63人,占比最大,为78.75%;36~60周岁游客10人,占比12.5%;60岁以上游客2人,占比2.5%。龙潭村乡村旅游以19~35周岁中青年游客为市场主体,18周岁及以下的青少年游客和60岁以上老年游客偏少。因此,龙潭村在保持固有的旅游市场的情况下,加强对青少年和老年游客市场宣传推广,提供中端类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3.职业构成。学生占比最大,为66.25%;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比13.75%;自由职业者,占比8.75%;工人或农民、离退休人员以及其他占比较低。龙潭村旅游市场以学生群体为主,其次是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比重不大。

4.文化程度。大专或者本科学历,占比最大,为82.5%;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占比8.75%;初中及以下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占比5%、3.75%。可见,龙潭村游客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游客以大专或者本科学历为主,其次是高中或者大专、初中、研究生。因此,龙潭村在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建设中,注重对小学、初高中群体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注重发挥仡佬文化价值,能够让家长和孩子感觉到游有所学。

5.收入水平。收入在0~2000元/月,占比73.75%,此类以无收入来源大学生群体为主;2001~3500元/月,占比3.75%,此类以工人或农民为主;3501~7000元/月,占比20%,此类以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主;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的,占比2.5%,此类以自由职业者或者其他为主。可见,龙潭村游客收入水平不高,以中低收入水平群体为主,且已无收入的学生群体为主,所以应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增加中端旅游产品,拓展中中、高收入人群的旅游市场。

(二)游客出游情况分析

1.对龙潭村乡村旅游了解程度。对龙潭村“比较了解”的游客,占比47.5%;“不太了解”的游客,占比33.75%;“非常了解”的游客,仅占11.25%;“完全不了解”的游客,占比7.5%。这说明游客对龙潭村乡村旅游了解程度较浅,龙潭村乡村旅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内容有待丰富,宣传方式有待创新。

2.了解旅游信息途径。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的,占比最高,为68.75%;其次分别是通过旅游广告和宣传片、抖音等短视频软件、携程等旅游专业网站,占比分别为53.75%、40%、31.25%;而旅行社和其他方式,占比同为13.75%。这说明游客之间口耳相传影响力较大,新媒体对推广力度和影响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龙潭村在利用新媒体作为宣传推广途径的同时,还应加强应和旅行社的合作,通过旅行社平台推广乡村旅游项目和资源,吸引旅行团等批量游客到访。

3.出游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所占比最高,为62.5%;自驾游占32.5%;旅行社或单位组团和其他方式,占比同为2.5%。这说明游客出游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乘坐公共交通出游和自驾游。因此,龙潭村应加强与旅行社和单位等其他游客团体合作,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4.出游结伴方式。亲朋好友结伴的自助游方式为主,占比87.5%;个人出游,仅占6.25%;单位组织和旅行社组织比例较低,分别为3.75%、2.5%。

5.出游时间。游客选择以周末出游为主,占比57.5%;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出游,分别占38.75%、35%;其他时间出游,占比10%。这说明节假日是游客首选的出游时间。

6.停留时间。半日游,占比55%;停留1天,占比31.25%;停留2天,占比8.75%;停留3天及以上的游客极少。这说明龙潭村部分旅游吸引物较为优质,仍需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旅游体验项目,开展乡村“夜经济”旅游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7.游客人均消费。人均消费在100元以内的,占比50%;在101~300元之间的,占比35%;在301~500元之间的,占比8.75%;在500元以上的,仅占6.25%。这说明龙潭村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应增设旅游二消项目,多元化增收。

8.吸引游客选择龙潭村的原因。欣赏优美的乡村风光和生态环境,占比83.75%;仡佬文化习俗与传统建筑,占比78.75%;仡佬农家特色餐饮,占比60%;仡佬节庆活动,占比57.5%;求知与教育,占比21.25%;其他占5%。这说明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才能满足游客二元合一的需求。

9.游客购买旅游商品情况分析。农副土特产(草石蚕、百合粉等)和民间手工艺品为主,分别占50%和47.5%;购买茶叶和不购买,占比同为21.5%。游客购买意愿明显不足,需开发具有当地仡佬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并提供多层次的旅游商品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三)游客满意度情况分析

1.游客满意度。仡佬“三幺台”饮食文化是游客印象最深刻最满意的,占比80%;仡佬族的传统杂技“高台舞狮”和体育活动“打篾鸡蛋”,占比67.5%;九天母石的“祭天朝祖”、仡佬民族节日“吃新节”,分别占60%、57.5%;仡佬族的丹砂文化和申佑祠堂的忠孝义文化,分别占53.75%和51.25%。总体而言,仡佬文化的游客满意度较高,以仡佬族文化为主的旅游吸引物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游客对龙潭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评价。在整体评价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45%,不满意的占3%;交通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43%,不满意的占1%;餐饮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39%,不满意的占5%;住宿方面,满意和一般的,均占36%,不满意的占5%;仡佬族民俗文化方面,以满意为主的54%,不满意的占1%;仡佬族传统建筑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54%,不满意的占1%;乡村风光和自然风光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53%,不满意的占1%;旅游商品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48%,不满意的占4%;服务质量方面,以满意为主的占41%,不满意的占4%。这说明游客对龙潭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游客满意度比较高。

3.游客重访率。重访率高达81.25%;不会和不清楚的分别占13.75%、5%。

(四)调查问卷分析小结

第一部分为游客的基本情况,经分析目前客源主体局限于省内,且大多数是务川县内游客。游客以中青年为主,18周岁及以下的青少年游客和60岁以上老年游客偏少。游客以学生群体为主,其次是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人员,游客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以大专或者本科学历为主,其次是高中或者大专、初中、研究生。但游客收入水平不高,以中低收入水平群体为主。因此,龙潭村在保持现有的旅游市场的情况下,需开拓省内其他地区和省外旅游市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和老年游客市场宣传推广,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供中端类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二部分为游客出游情况调查,经分析游客对龙潭村了解程度一般,多数是通过游客之间口耳相传和新媒体。来访游客主要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自驾游,且以亲朋结伴的方式为主,而个人出游、单位组织和旅行社组织的游客较少。周末出游为主,其次是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半日游为主,过夜游不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购买意愿不强。因此,龙潭村应针对游客的出游情况,立足旅游资源和市场,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增加旅游体验项目,开展乡村“夜经济”旅游活动项目,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第三部分为游客满意度调查,经分析游客对龙潭村印象最深刻或者最满意的是以仡佬文化为主的旅游产品,对龙潭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评价较好,游客重访率较高,游客满意度较高。因此,龙潭村需在旅游产品、体验项目、餐饮住宿、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进行品牌打造。

三、龙潭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问题分析

1.原生文化遭到破坏,未能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龙潭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仡佬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也没有长远地发展战略,使得原生文化遭到破坏,未能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丢失了原本的民族村寨原貌,无法深度发挥仡佬文化的优势,没有打造出具有仡佬文化的乡村旅游品牌。

2.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宣传力度不够

龙潭村的旅游产品是自然风光和人文观光为主,缺少游客参与体验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和项目,没能立足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仡佬文化打造出精品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在宣传方面,没能充分利用户外广告、自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宣传得广度和力度不够,且宣传内容单一,宣传方式缺少创新,导致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

3.缺乏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有待提升

务川县和龙潭村较为偏远,使得龙潭村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比较困难,旅游从业人员以务川旅游投资公司员工和龙潭村村民为主。当地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严重缺乏旅游人才保障,使得龙潭村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受限。

(二)挑战分析

1.游客需求多样化

乡村旅游市场不断发展,游客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龙潭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只能满足部分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对于游客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造成客源流失。

2.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遵义市的务川县和道真县均以仡佬文化为主体文化,龙潭村面临道真县仡佬文化同类乡村旅游的竞争,且周边县市也先后发展出新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这是龙潭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四、龙潭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虽然龙潭村发展旅游的优势较为明显,例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比较丰富,种类多;仡佬族文化底蕴深厚等,但面临的问题和竞争挑战同样突出。从整体上看,其发展条件中优势大于劣势,需要充分发挥优势,转变劣势。同时机遇大于挑战,应注重对仡佬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仡佬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竞争力,抵御挑战,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

(一)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1.挖掘仡佬族文化内涵

龙潭村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仡佬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丹砂文化等之中,应充分提炼这些文化内涵,发挥仡佬族文化价值,保护原有村容村貌和传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纯朴的民族风情的乡村气息,体验学习感受仡佬族传统文化,树立仡佬族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来龙潭村旅游。

2.打造以仡佬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

龙潭村应对仡佬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在提炼仡佬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定位,以“仡佬文化+乡村旅游+农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将龙潭村打造为中国仡佬族第一村,加强对龙潭古寨乡村旅游品牌的重点打造,树立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创新,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辨识度。

3.多元开发旅游产品,提供多层次旅游产品

在深度分析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进行多元开发。(1)节庆活动类旅游产品:以仡佬族吃新节、仡佬族朝天祭祖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定期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2)体验类旅游项目:以打篾鸡蛋、高台舞狮等体育活动为基础,将传统体育活动融入到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当中来,让游客参与其中。(3)美食类旅游产品:以仡佬族三幺台、仡佬族油茶主体,为游客提供具有仡佬族特色的美食产品,让游客玩得尽兴,吃得开心。(4)研学类旅游产品:以仡佬族民俗文化、农业文化、地理文化等为载体,通过与务川自治县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研学类旅游产品,满足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需求。(5)康养类旅游产品:以安静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科学合理的饮食等为辅助条件,为游客提供康养旅游之地。(6)摄影类旅游产品:以龙潭村打造的荷花池、百合花海为基础,进一步优化龙潭村的自然资源,打造“旅游+摄影+生态”的风景线,将仡佬文化、摄影、农业、旅游相结合,走出一条“文化+摄影+农业+旅游”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途径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将旅游形象“仡佬之源·丹砂古寨”作为推广宣传的一大亮点,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进行,提高龙潭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线上宣传方式应便捷化、规范化,在运营商统一安排下,充分利用自媒体,将龙潭村旅游景区、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自然环境等内容拍摄成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推广,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及时发布龙潭村乡村旅游相关优惠、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路线等信息,让游客及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并吸引游客来龙潭村旅游。线下宣传方式应多元化,通过张贴和发放宣传海报、户外硬广及可视媒体的精准投放、旅游集散中心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宣传推广,提高龙潭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引进旅游人才,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引进综合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扩大人才队伍,提供旅游人才保障;通过校企业合作模式,邀请高校专家全程驻村指导龙潭村旅游开发和升级规划,并为就近高校的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景区运营、自媒体创作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以及就业机会;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对景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进行专业化培训,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机会,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能力。

龙潭村在乡村振兴的契机下,应当充分发掘当地仡佬文化,并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龙潭村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为此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多元开发旅游产品,提供多层次旅游产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引进旅游人才,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等发展对策,希冀为龙潭村仡佬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仡佬族务川龙潭
龙潭画影
九龙潭的龙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
乐活务川厚积薄发
浅析贵州务川方言音系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