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

2023-01-03 07:19李爱霞徐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去甲感染性休克

李爱霞 徐峰

感染性休克指的是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休克,常见于腹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等患者中,伴有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损害,预后较差[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对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西医常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结合应用,可有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器官功能,但单独用药效果不够理想[2]。近年来中成药逐渐被广泛应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参附注射液为其中常用的一种,具有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等功效[3]。近年来通过西医血管活性药物结合参附注射液的方案对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并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咸宁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4]《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确诊或疑似感染,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伴有组织器官灌注不全表现、循环衰竭,脏器功能衰竭、动脉低氧血症。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的阳气暴脱证厥脱,主症:眩晕昏扑、息微唇绪、面色苍白;次症: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尿少口渴;舌脉:舌淡,脉细微或不能触及。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有自主呼吸。排除标准:(1)治疗期间死亡;(2)家属放弃治疗;(3)临终状态;(4)妊娠、哺乳期女性;(5)对本研究用药过敏。根据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56岁,平均(39.50±8.96)岁;感染源:肺部16例,腹部10例,泌尿系统6例,软组织5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4~56岁,平均(40.01±8.93)岁;感染源:肺部15例,腹部11例,泌尿系统7例,软组织4例,其他3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感染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了此次研究,本人或家属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入院后均予以吸氧、液体复苏、抗感染、扩容等治疗,持续治疗7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多巴胺(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剂量为2 μg/(kg·min),中心静脉泵入,持续30 min,维持平均动脉压为70~80 mmHg。同时予以去甲肾上腺素(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1666)2~4 μg/(kg·min)静脉泵注,持续30 min。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920]100 ml,通过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474)稀释,静脉滴注,1次/d,持续3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炎症因子与血乳酸水平:治疗前后,采集两组5 ml静脉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乳酸水平。(2)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记录两组PICCO监测仪上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3)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参照文献[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眩晕昏扑、息微唇绪、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进行评分,无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4)相关评分:治疗前后,对两组实施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估。SOFA总分介于0~24分,得分高,病情越严重[7]。APACHEⅡ总分介于0~71分,得分高,病情更严重[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因子与血乳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血乳酸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TNF-α、IL-6、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与血乳酸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炎症因子与血乳酸水平比较(±s)

组别 TNF-α(pg/ml) 血乳酸(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40) 86.56±3.56 72.93±3.25 17.883 0.000 4.85±0.36 4.03±0.31 10.916 0.000观察组(n=40) 86.54±3.54 65.89±3.42 26.533 0.000 4.83±0.38 2.91±0.33 24.128 0.000 t值 0.025 9.437 0.242 15.665 P值 0.980 0.000 0.810 0.000

表1(续)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VRI、CI、EVL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VRI、CI均升高,而EVLWI均降低,且观察组SVRI、CI均高于对照组,EVLW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CI[ml/(s·m2)]EVLWI(ml/kg)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40) 45.86±3.35 51.98±3.23 8.318 0.000 8.85±0.33 8.66±0.21 3.072 0.003观察组(n=40) 45.87±3.33 54.54±3.25 11.784 0.000 8.83±0.35 8.53±0.22 4.590 0.000 t值 0.013 3.534 0.263 2.703 P值 0.989 0.001 0.793 0.008

表2(续)

2.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眩晕昏扑、息微唇绪、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昏扑、息微唇绪、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眩晕昏扑、息微唇绪、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眩晕昏扑 息微唇绪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 4.26±0.41 3.54±0.37* 4.22±0.36 3.58±0.43* 4.33±0.34 3.89±0.39* 4.18±0.37 3.28±0.38*观察组(n=40) 4.25±0.39 3.31±0.35* 4.24±0.38 3.16±0.39* 4.35±0.36 3.51±0.41* 4.19±0.39 2.65±0.35*t值 0.112 2.856 0.242 4.576 0.255 4.247 0.118 7.713 P值 0.911 0.005 0.810 0.000 0.799 0.000 0.907 0.000

2.4 两组相关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OFA、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FA、APACHEⅡ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OFA、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相关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相关评分比较[分,(±s)]

组别 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40) 13.65±2.29 8.75±1.52 11.275 0.000 25.08±2.32 20.54±1.41 14.866 0.000观察组(n=40) 13.68±2.31 6.27±1.45 17.183 0.000 25.07±2.33 17.69±1.38 17.236 0.000 t值 0.058 7.467 0.034 9.136 P值 0.954 0.000 0.973 0.000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全身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复杂综合征,西医认为其发生原因主要为炎症因子导致的广泛性血管舒张效应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升导致的循环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障碍、组织缺氧[9]。感染性休克最为明显的表现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西医临床上多从血流动力学支持方面入手对此病进行治疗,并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流程,包括液体复苏、扩容、抗感染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为其中常用方法,通过合理用药,可使患者预后有效改善。

近年来,中医药也逐渐被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此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厥脱”,为正气耗脱、气血逆乱导致的病症,治疗应从固脱回阳、益气养阴方面入手[10]。本次研究通过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的方案对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VRI、CI均高于对照组,EVLWI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感染性休克通过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感染性休克发生后,为代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功能下降,病情进一步发展,组织缺氧程度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体外循环出现障碍[11]。本次选择的血管活性药物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前者可有效对肾脏、肠道灌注进行改善,并发挥利尿作用,减少水重吸收,后者可促进血管收缩、正性肌力,维持冠状动脉及脑部血流,促进氧摄取率提升,使微循环血氧需求得以满足[12]。参附注射液源自参附汤,由人参、附子提纯制成,具有良好的固脱生脉、回阳救逆功效。不仅如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乌头碱类生物碱等均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促进外周血管阻力恢复、降低心肌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等效果,并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炎症因子信号传导环节,发挥抗炎效果[13]。通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治疗,三种药物共同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炎症因子,清除血乳酸,并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

西医理论认为,感染性休克为分布性休克的一种,主要由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存在严重的循环障碍、代谢紊乱,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正气欲脱、瘀毒内盛[14]。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昏扑、息微唇绪、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OFA、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血管活性药物可快速对患者血压进行提升,使组织灌注得以改善,对器官组织缺氧状态进行纠正,有效控制病情。参附注射液中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将其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可有效切中病机,促进患者疾病症状有效改善,2018年我国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此药物,并指出其具有提升患者血压、减少血管活动药物用量等作用[15]。通过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中西医结合共同发挥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使相关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使患者预后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应用于感染性休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血乳酸水平,并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疾病症状。然而,此次研究存在样本量少、未行长期随访等不足,后续需展开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以更为客观地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

猜你喜欢
去甲感染性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思考心电图之177》
高效液相法测定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