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2023-01-03 07:19陈开化刘巧萍于荣国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肝素活化胰腺炎

陈开化 刘巧萍 于荣国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病之一,而重症患者的危害较大,死亡率仍较高。与本病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类患者除表现出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体征外,其血小板活化状态也相对突出,而这对于患者血供及循环等均为不利[1-2]。再者,本类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也相对突出,可表现为粒细胞与血小板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的异常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因此对本类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程度的控制均是疗效评估的重要方面。临床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并不少见,但是其对患者上述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研究差异较大[3-5],且研究不足。故本研究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岁及以上;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CT严重度指数(CTSI)评估结果Ⅱ、Ⅲ级]。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手术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存在呼吸系统感染;3个月内发生创伤。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6岁,平均(43.93±6.90)岁;病程0.5~3.5 d,平均(1.93±0.36)d;病因:胆源性22例,暴饮暴食致病15例,其他病因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7岁,平均(43.96±6.69)岁;病程 0.5~3.3 d,平均(1.96±0.31)d;病因:胆源性21例,暴饮暴食致病16例,其他病因3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主要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289)、生长抑素(生产厂家:上海苏豪逸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72)、乌司他丁(生产厂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05)、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生产厂家:广东金城金素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27107)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生产厂家: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233),以5 000单位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CTSI、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及炎症反应指标(粒细胞与血小板相关指标、血清细胞因子)。(1)临床疗效:以治疗10 d内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达到基本正常为显效;以治疗14 d内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达到基本正常为有效;以治疗14 d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CTSI评估结果:本评分标准用于评估胰腺炎的病情,其分为CT分级和坏死范围两个方面,0~3分为Ⅰ级,4~6分为Ⅱ级,7~10分为Ⅲ级,其中Ⅱ级及以上为重症患者[7]。(3)血小板活化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采集两组肘静脉血,每次采集4.0 ml,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62P、PAC-1及CD61的检测。(4)炎症反应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采集两组的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粒细胞与血小板的检测,进行PLR及NLR等相关指标的统计,另将血标本常规离心,采集血清部分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指标的定量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CTSI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CTS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CTSI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TSI结果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CD62P、PAC-1及CD6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s)]

组别 CD62P PAC-1CD61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对照组(n=40) 26.96±3.39 15.65±2.31 7.63±1.36 21.95±3.31 12.61±1.86 7.73±1.50 30.63±3.53 20.35±3.16 15.65±1.90观察组(n=40) 27.10±3.60 10.31±1.98 6.10±1.16 22.06±3.36 9.32±1.76 5.91±1.21 31.12±3.66 16.32±2.23 11.01±1.35 t值 0.179 11.100 5.413 0.147 8.126 5.972 0.609 6.590 12.590 P值 0.858 <0.001 <0.001 0.883 <0.001 <0.001 0.543 <0.001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PLR、NLR比较

两组治疗前PLR、N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PLR、NL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LR、NLR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LR、NLR比较[%,(±s)]

组别 PLR NLR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对照组(n=40) 233.63±23.65 192.02±21.03 171.35±17.86 9.10±1.61 4.71±0.36 2.35±0.25观察组(n=40) 235.10±25.11 170.33±18.16 150.06±15.63 9.03±1.75 3.01±0.29 1.90±0.21 t值 0.269 4.937 5.673 0.186 23.258 8.716 P值 0.788 <0.001 <0.001 0.852 <0.001 <0.001

2.5 两组治疗前后IL-6、IL-8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IL-6、IL-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IL-6、IL-8比较[pg/ml,(±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IL-6、IL-8比较[pg/ml,(±s)]

组别 IL-6 IL-8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对照组(n=40) 39.32±6.10 12.35±2.21 6.69±1.26 43.31±7.06 15.65±2.98 8.01±1.52观察组(n=40) 38.91±5.96 7.89±1.35 5.32±1.10 43.39±6.91 10.10±1.39 6.11±1.33 t值 0.304 10.892 5.180 0.051 10.675 5.949 P值 0.761 <0.001 <0.001 0.959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多见,轻症患者预后较好,而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休克等情况较为严重,死亡率仍较高,故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与本病相关的各方面研究中,血小板活化是研究较多的方面,而CD62P、PAC-1及CD61等相关指标呈现较高的表达,可导致血小板黏附增强及微循环障碍的情况[8-9],而胰腺微循环在此过程中,也相对较差,同时血小板活化也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方面,其在炎症反应程度较高时,表现为较高的状态[10-12]。而较多研究证实血小板参与了病理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炎症反应较强的一类疾病,其血小板活化情况也相对突出[13-15]。再者,PLR及NLR作为血常规即可获得的指标,其可有效反映机体的免疫炎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另外,IL-6及IL-8等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中呈现高表达状态,而随着病情控制,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可随之降低,因此可作为胰腺炎患者治疗干预效果的重要评估方面[16-17]。近年来临床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胰腺炎的研究不断增多,其有助于提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但是其对患者上述检测指标表达的影响研究少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急性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同时治疗1、2周后CTSI结果、血小板活化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改善均优于未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P<0.05)。因此认为低分子肝素钙在本类患者价值值得肯定。分析原因,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更有助于控制血小板活化状态,有效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因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腺微循环[18-19]。而血小板方面的控制也有助于控制相关的炎症反应状态,为胰腺炎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这也是其CTSI结果持续改善的重要基础与前提[20-21]。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程度,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肝素活化胰腺炎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