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步态矫正训练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2023-01-03 07:20郎海伟付解辉张泽升向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步态骨关节炎矫正

郎海伟 付解辉 张泽升 向明

老年膝骨关节炎为骨科多发性疾病,临床发病与年龄、过度劳累、体重过重及外伤等密切相关。老年膝骨关节炎以膝关节退行性病理变化为基础,会引起膝部酸痛不适、红肿痛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造成关节畸形,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1-2]。临床当前认为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消除炎症,抑制关节软骨分解,增加软骨合成,预防软骨进一步磨损,减轻疼痛症状,增强关节功能。步态矫正训练是借助生物力学及运动学手段,对患者异常或是病理步态进行分析,并借助矫正鞋和鞋垫进行异常步态矫正[3]。肌肉能量技术是一种规范的肌肉收缩训练方法,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正常运动模式重建[4]。鉴于此,本研究就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步态矫正训练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全部通过临床影像学等检查确定是膝骨关节炎,与文献[5]《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内诊断标准相符;均为单侧膝骨关节炎;年龄≥60岁;认知与意识正常,具备正常言语交流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合并精神疾患;有神经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有免疫异常及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筛查显示异常。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3)及研究组(n=53)。对照组中女24例,男29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9±4.85)岁;病程2~9年,平均(6.75±1.76)年;体重指数19.45~27.85 kg/m2,平均(24.14±1.71)kg/m2。研究组中女21例,男32例;年龄60~85岁,平均(70.56±4.73)岁;病程2~10年,平均(6.89±1.65)年;体重指数19.24~28.02 kg/m2,平均(24.08±1.84)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依据病情予以超声波与超短波治疗,其中超声波疗法开展移动法治疗,配备的探头直径在2 cm,设定工作频率在1 MHz,1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10次。超短波疗法:依据对置法,取电极片置于患膝部位,选择微热量治疗,2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10次。超短波电疗机(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DLC-BⅡ,粤械注准20172090682)。

1.2.1 对照组 给予步态矫正训练。(1)足内外旋步态矫正训练:指导患者于步行过程中适当扩大足内外旋角度,10~15 min/次。(2)视觉反馈下步态矫正训练:参考生物反馈治疗仪(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XY-K-SWFK-Ⅱ)显示屏上的提示内容开展步态训练,包括按照红绿灯的变化选择行走或是停止,按照是否出现障碍物对抬脚、跨步的幅度进行调整,或是按照前进方位的改变调整转体等,10~15 min/次。(3)躯干摆动下步态矫正训练:由康复治疗师辅助进行,要求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摆动躯体的幅度扩增8°,10~15 min/次。(4)足外翻步态矫正训练:要求患者在步行过程中将足外翻5°,一旦产生异常疼痛状况需停止训练,10~15 min/次。(5)裸足步行训练:在患者家属或康复治疗师的看护情况下,要求患者裸足步行30 min。每日开展1次步态矫正训练,持续4周。

1.2.2 研究组 给予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步态矫正训练。(1)步态矫正训练:具体同对照组。(2)肌肉能量技术:首先协助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使小腿悬空在床边,并呈弯曲状,后由责任治疗师对患者股骨远端实施固定,患者将一只手放在股骨远端,后使膝关节被动伸直,并在确定一个障碍点后,用25%阻力进行被动拉伸,亦可指导患者开展主动伸膝训练,维持等长收缩5 s再放松,将膝关节伸直到最大范围后维持30 s后于新障碍点处重复此操作步骤,共重复操作3次。其次,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俯卧位,控制小腿悬空在床边,固定股骨远端,再将另一只手放在胫骨远端,被动屈曲训练膝关节后,以25%阻力开展被动训练。最后辅助患者开展主动屈膝训练,维持等长收缩5 s后再放松,屈曲膝关节到最大范围维持30 s,寻找障碍点并重复训练,共重复3次。每日训练1次,持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膝关节疼痛程度: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膝关节疼痛程度,总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提示膝关节疼痛越严重[6]。(2)膝关节功能: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通过骨关节指数评分法(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WOMAC量表涉及日常功能活动、疼痛及僵硬内容,总分范围是0~96分,评分越低提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LKSS量表涉及不稳定感、疼痛、上下楼梯、关节屈曲度及肿胀等8项内容,满分是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7-8]。(3)日常生活能力: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以Barthel指数(BI)实施评估,涉及上下楼梯、穿衣及平地走等10项内容,总分范围是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9]。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

训练前两组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两组膝关节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膝关节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分,(±s)]

组别 训练前 训练4周后 t值 P值对照组(n=53) 7.98±1.23 4.72±1.18 13.924 0.000研究组(n=53) 7.86±1.35 2.20±0.39 29.323 0.000 t值 0.478 14.762 P值 0.633 0.000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训练前,两组WOMAC、L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两组WOMAC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均增高,研究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分,(±s)]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分,(±s)]

*与本组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 WOMAC评分LKSS评分训练前 训练4周后 训练前 训练4周后对照组(n=53) 72.67±5.84 58.83±5.71* 49.50±8.37 77.39±7.83*研究组(n=53) 72.45±6.12 41.26±5.64* 49.82±8.16 85.56±6.02*t值 0.189 15.938 0.199 6.022 P值 0.850 0.000 0.842 0.000

2.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两组BI评分均增高,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BI评分比较[分,(±s)]

组别 训练前 训练4周后 t值 P值对照组(n=53) 54.57±8.52 80.85±5.34 19.751 0.000研究组(n=53) 53.94±8.26 88.23±6.05 25.092 0.000 t值 0.387 6.658 P值 0.700 0.000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以骨质增生、膝关节软骨退变等为特征的慢性关节腔炎症性疾病,疾病进展较为缓慢,但持续发展会造成关节畸形,致使关节灵活性及活动能力降低,影响患者日常正常生活。临床对于膝骨关节炎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临床多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功能训练,对畸形进行有效矫正,促进关节功能改善[10]。

人类步行是相对复杂的过程,此过程需全身肌肉参与,涉及人体重心的移位及骨盆倾斜旋转、关节内外旋、关节伸屈等,若膝关节等受损,可对步行能力造成影响[11]。步态矫正训练时借助运动学及生物力学手段,分析患者的病理或是异常步态,通过矫正鞋或是矫正鞋垫,调控受损关节运动过程中受力,从而矫正异常步态,促进功能恢复,减轻局部疼痛[12]。而肌肉能量技术是需要患者自主参与的训练方法,通过轻柔等长收缩及自发抑制、交互抑制训练,促使肌肉放松、拉长,相较于被动静态的肌肉拉伸,能更好地增强薄弱肌肉肌力,扩大关节的活动度,为后期肌肉拉伸奠定良好基础[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4周后,两组膝关节VAS、WOMAC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膝关节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KSS、BI评分均增高,研究组LKSS、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肌肉能量技术与步态矫正训练联合训练能更好地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其原因为步态矫正训练开展过程中要求患者步行期间适当扩大足内外旋角度,能使膝关节的内收力矩相关波峰降低,降低步行过程中膝关节的受力,促进膝关节的力学环境改善。而肌肉能量技术通过阻力对抗训练,可有效降低肌肉内筋膜、本体感受器、肌腱、骨关节等敏感性,减轻局部疼痛,并能够整合感觉、运动功能,增加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膝关节结构内关节链、肌肉链平衡,纠正机体受损过程中出现的主动及被动肌肉力量失衡、身体位置失衡等情况,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两种训练方法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协同增强训练效果,促进疼痛缓解,加速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但本研究可能由于纳入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后期仍需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纳入范围及观察指标,延长观察时间,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步态矫正训练能更好地减轻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可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步态骨关节炎矫正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
“忘穿秋裤”会得骨关节炎吗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