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林修复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3-01-06 12:36付鑫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护林管护林木

付鑫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察右前旗 012200)

据《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林业工作成果喜人。截至2020年3月,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共计2.2亿公顷。

我国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大量种植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来营造三北防护林,正陆续进入成熟期或过熟期,衰退、老化、退化不可避免,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因此,退化林改造必须提上日程。

1 退化林成因及修复改造

退化林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处在不可逆状态下的退化演替森林。森林一旦进入衰退阶段,林木会出现生长不良、枯死,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方式进行自我恢复,必须通过人为干预才有恢复的可能。森林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是指所在的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恶化、遭受自然灾害或是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而导致的森林退化。人为原因则是指造林营林时,没有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树种单一、密度不合理、采伐过度、管护措施不力等因素影响作用下,导致的森林退化。很多森林退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原因导致的退化,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常见。据统计结果显示,年降水400 mm降水线是我国农耕与草原的分界线,对林业生产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年降水量大于400 mm,林草植被成活与保存都相对容易。而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 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些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增加,地表径流多出现断流,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这些地区种植的乔木一旦停止人工管护,独立生存会十分困难。

人为原因多见于树种单一的人工防护林。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防护林,主要为杨、柳、榆等树种,当时主要考虑这些树种的速生特性,加上这类树种种植管护容易,所以,这些树种占防护林树种的50%以上。

这些人工防护林虽然一开始林相整齐漂亮,生长迅速,可是这样的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初植密度较大,加上杨、柳、榆这些树本身生态特性是喜水喜肥。生长一段时间后,一旦不再人工浇水管护,立木间营养水分争夺剧烈,会引发快速的竞争分化,树木很快就出现生长迟缓或生长停滞退化、发育不良、枯梢的问题,甚至病虫害频发、林木大面积死亡。林业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人工措施干预,防火、防病虫害,但这样的防护林还是很难健康成长,很难成材成林。这些林木在当地被称为“小老头树”。

人为原因还常见于因为采伐破坏严重,林地自我更新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出现严重水土流失,使森林养分循环受阻而导致的森林退化。

退化林修复改造就是对退化森林采取人工干预,通过各种措施对生长发育不良的树木进行修复,达到正常生长的水平,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和提升生态防护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退化林的修复改造主要是采取补植补造、人工更新造林和采伐造林3种方法进行。

2 退化林改造意义

三北防护林对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调节了我国北方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减灾防灾、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防护林发生退化,生态防护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明显,应当及时对退化林进行修复改造,三北五期工程将退化林修复改造作为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国家林业局在三北工程区的9个省区选择了50个县,开展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作,为全面实施退化林分改造奠定基础。2018 年扩大到10 省(区)90 个县,并启动了沙区灌木林平茬复壮试点。

3 退化林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在退化林修复改造调查和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和影响,应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改进。

3.1 家底不清,调查难度较大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种植的防护林,历经多年人工造林,总存量面积较大,分布较为分散,一般而言防护林林班面积不大,生长年份参差不齐,所处的阶段也不尽相同,同一块林地也许出现林木的不同成长情况,有老、中、幼三代共存的情况出现。短期内迅速摸清家底较为困难,加之对退化的林班调查技术指标很多,调查难度较大。

3.2 不尊重林业科学规律,简单粗暴地修复改造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我国绿化造林的科技含量长期较低,造林成活率平均不到50%,保存率和成林率则更低。科学研究显示,在生长旺季,一棵中龄杨树日蒸腾耗水量可达到100 kg,林地水分吸入远远小于林木蒸腾耗水,根系吸水可能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土壤缺水引发干旱,对林下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区域环境恶化。不利于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分层结构,森林的质量和防护功能都比较脆弱。在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杨树等乔木不适宜本地生态环境,长势不好,因此,出现了在对退化林进行修复改造时,将所有的杨树不论长势如何,都全部砍伐,再重新种植其他单一的灌木或乔木树种;或者在树种选择上依然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一味地选择高大美观的乔木纯林;或者将低纬度的适宜温润气候的树木盲目引种到寒冷干旱的高纬度地区。这些简单粗暴的修复改造方式,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4 退化林改造坚持的原则和建议

4.1 坚持的原则

退化林修复改造首先应坚持林地不流失、不变更,不能为了方便设计施工,将多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轻率地重复补造。

在造林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科学选择树种,合理配置密度,优化林草结构,区分城市的小范围景观绿化与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绿化,不能过分看重设计的观赏效果与工程造价,拍脑袋决定造林设计,在规划设计时,只使用当时比较热门的树种,而不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去规划设计。导致本身是喜水、喜肥的乔木,在停止管护后,不能适应当地气温、水、土条件,不能独立生存,出现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坚持科学修复改造,先重后轻,要优先修复改造那些老化退化严重,生态系统已出现恶化的退化林分,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的防护林。按照《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定(试行)》进行操作施工。

4.2 建议

在对自然原因导致的退化林进行修复时,最重要的应加强整个周边环境治理,尽可能减少对林地植被的扰动和破坏,做好长期环境治理的规划。对森林内的病虫害要早发现、早预防、早防治。要及时清除濒死木、枯死木,对已经出现的天然更新地块要保护好;对天然更新不足的地块,要及时补植适宜树种。

在对人为原因导致的退化修复时,采取综合治理,补植也要渐进式地进行,可以采取小面积皆伐,加快退化林的更新转化。对树种不适宜的林分,要调整树种结构,积极营造混交林,人工补植优质乡土树种来优化树种结构。

因忽视造林后的管理而导致林分退化的,要对已经退化的树木进行树种更新,加强后期技术管理,让林木能够尽可能恢复健康生长的状态。

对中度、轻度退化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应以抚育修复和平茬复壮为主,少量补造与原林分不同的树种,形成混交林。断带农田防护林应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对连续断带处加以补植补造,维护防护功能的稳定发挥。

对老化退化严重的防护林以更替修复为主,其中空地较多和林木稀疏的情况可采用全面补造修复,注意保留长势优良及有益珍贵的树木。枯死木较多的林地、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地应进行小面积或带状伐除,补植补造适宜当地情况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或是采取林下种植。

5 结语

退化林修复改造最终目的是将单一树种的纯林打造成为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合混交林,稳定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森林经营实现可持续状态。

猜你喜欢
防护林管护林木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