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治理语境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

2023-01-10 02:59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直管环境质量人居

郭 冲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增量式扩张向存量式优化转型,精细化治理成为规划面临的新课题,2020年6月,住建部出台文件指出应以城市体检为抓手,以人民需求为中心推动形成面向治理、面向共识和面向应用的评估过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人居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发生的场所,是精细化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其最早起源于希腊学者萨蒂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人居环境质量的好坏是评判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精细化治理语境下的人居环境质量研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学术界在人居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从研究内容来看,宏观层面多集中在田园城市、宜居城市及生态城市等[1],其中以宜居城市居多。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后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发展路径,如吴良镛[2]著有的《人居环境学理论》提出城市建设应统筹考虑人的居住与居住环境,科学建设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张文忠[3]认为宜居评价应以不同层次构建明确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宜居城市具有安全、便利及舒适等特征。微观层面的人居环境研究关注城市通勤、职住分离及公共安全等方面[4-6],且研究视角较宏观层面更为深入和具体。从研究方法来看,人居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如李雪铭等[7]运用问卷调查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分析,鲍捷等[8]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安徽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干立超等[9]运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具有城市专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予以评价,现有文献多以单纯的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为主。从指标体系来看,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新版《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特征从居住环境、公共安全、社会和谐、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经济发展六大类构建中国人居环境评价体系[10],已有文献的指标体系多为定量性或表示状态类指标,定性指标及表示效率类指标较少,即对规划实施成果及居民感知体验不够重视。基于此,本研究在论证精细化治理下高质量人居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借鉴相关文献指标体系,对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设想,并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测度,以期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一 精细化治理语境下高质量人居环境特征

(一)精细化治理的内涵

精细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精细化治理作为空间效益提升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是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着力点。精细化治理蕴含治理的科学性及先进性,相比传统粗放式、经验化的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更关注“人”,强调以居民需求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反映;精细化提倡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参与治理过程,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推动形成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式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及社会公众自治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12];精细化治理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鼓励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搭建治理共享平台,精准掌握城市运行的动态信息及市民真实需求,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推动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二)精细化治理下高质量人居环境的特征

高质量人居环境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精细化治理的内涵及人本性理念总结出高质量人居环境具有以下特征:高质量人居环境应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具有较高的灾害防范与应对水平,安全设施和综合防灾体系实现全覆盖;高质量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可很好满足居民所需,日常生活设施可达性良好;高质量人居环境应串联各类生态空间及廊道形成生态网络,以创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为发展目标;高品质人居环境应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保护、传承与利用相结合,有效激发文化活力;高品质人居环境应有序推进交通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实现职住平衡,营造良好出行环境;高质量人居环境应当具备优质的创新创业条件、营商环境及浓厚的对外交往氛围。

二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为实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遵循全面性、数据可获取性及可操作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参考相关文献对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安全环境、便利环境、自然环境、出行环境、人文环境及创新环境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含45个二级指标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 1)。

表1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

本次数据来源于直管区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分为居民基本信息和社会满意度两部分开展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5级评级标准赋值,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历时一个月共回收1 174份问卷,数据真实有效。

(三)评价方法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Xij为参评的原始指标,yij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

2.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

主成分分析可提高综合评分等方法中权重确定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首先在SPSS软件中对标准化处理后的1 174份问卷数据进行基于Alpha信度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为0.935,表明数据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高。

计算指标在不同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

式中:yij为上一步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zij为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

计算指标在综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数:

式中:Ri为各主成分方差,Pij为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

对所有指标归一化处理并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各级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中各项指标后权重列所示。

将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权重线性加权计算各指标综合得分:

三 评价结果分析

(一)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方法测算出直管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表2)。

表2 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图1),居民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人居环境质量整体较为满意,指标体系综合排名显示直管区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现象明显,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文化设施建设得分居于首位,其次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直管区现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省级、市级、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及古树名木多处,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建立完整的保护体系和保护分级,并以城市和社区两个层面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彰显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场景。按照分级配置、混合兼容的原则形成“城市—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均衡、优质和高效,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可很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住房可负担性(房租或房价是否可承担)、停车的便利程度等则排名最后,与其他同类地区相比,直管区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与每户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适中,但距合理区间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存在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停车等现象,尤其是天府新区南沿线地铁站附近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停车的便利程度有待提高。

图1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各指标综合得分

(二)系统分析

分项指标的系统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识别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劣势,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图2),由雷达分析结果可知直管区人居环境质量在六大维度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便利环境发展态势良好,各指标得分相当,而安全环境、出行环境等发展不均衡,指标得分之间差距较大。

图2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

从安全环境看,排名首位的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及应对水平,直管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到位,城市每万人年度较大建设事故发生数0,有效遏制了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排名最低的为地震、洪涝、火灾等灾害防范及应对水平,直管区应对自然灾害水平一般,统计数据显示建成区内常年出现积水内涝现象的点位有16 处,城积水内涝点密度为0.195 个/km2,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公众防疫意识和防疫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应对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方法,完善聚焦突发动态性的治理方式,以高水平灾害防范与应对措施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从便利环境来看,各指标得分相差不大,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公共服务设施,全龄友好理念下的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直管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推进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2020年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8.64%,同时不断加强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线上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公共和功能性设施体系正逐步形成,但设施覆盖及服务效能有待提升,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稍显不足,重大高能级设施服务效能尚未有效发挥,市级医院2 km覆盖率仅为56.1%,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体系的完整性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从自然环境来看,市容环境卫生具有领先优势,其次为河流水体水质治理。直管区坚定把握公园城市首提地使命,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天府公园、鹿溪湿地公园等大型公园已初步成型,三级绿道体系持续推进,实现城市绿道密度0.54 km/km2,公园绿地、广场(400 m2)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75.5%,公园绿境初见成效。直管区通过多项措施改善提升市容环境卫生,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整体片区建设,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污水治理并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对老旧民居院落整体卫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探索,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垃圾转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等设施的可能性,水库水体达标率接近100%,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6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仅为79.45%,自然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人文环境来看,分项指标在综合排名中均位于前列,表明居民对直管区人文环境建设满意度较高,文化设施建设居于首位,直管区以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为重点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并布局各类文化设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文化彰显方面城市国内外游客吸引力强劲,达到12.9,远超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参考值。在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直管区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文化”的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彰显出良好的品牌效应及独特的天府文化魅力。优质旅游路线的营建及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则稍显逊色,文化类消费场景的营造仍需继续加强。

从出行环境看,排名前列的有道路景观的美化程度、周边道路的步行体验及骑行体验等,停车的便利程度、职住分离程度等则排名靠后。得益于公园城市建设契机,直管区积极践行公园城市示范区,以公园、绿化带、绿道及小游园等串联城市组团及功能区,实现“公园+”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出行环境,进一步推进步行友好城市和骑行友好城市的建设。直管区停车难问题严峻,机动车道连续性不足且占道停车现象普遍。职住分离矛盾日益突出,2020 年直管区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为46 分钟,45分钟通勤距离内居民占比71.95%。

从创新环境看,营商环境及创新环境与氛围得分较高,国际交往活动筹办、国际交往氛围及人才引进政策等有待改善。2020年8月,《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建设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出台,开启天府新区优化营商环境3.0时代。立足对外开放门户的定位,直管区突出公园城市建设引领作用,以“数字化”助力,不断谋求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承载更高层级、更高能级、更高质量发展。但举办国际会议、展览、体育赛事等活动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差距较大,国际交往氛围也有待提升。

四 结论与建议

传统的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倾向于用既定的物质性指标体系来衡量其质量,过分注重客观指标造成对居民感知体验的忽视,新时期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需要我们对建成环境与人的关系再审视和再思考。本研究以人的感知为切入点,将居民切身生活感受同数理分析技术评价相结合,客观地了解城市运行状态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治理,指标体系的选取也是一次探索和尝试,未来为适应城市人居环境不同层级的综合评价,应将自上而下的管控式指标与自下而上的体验式指标更好地结合,统筹运用多技术手段,问题与目标双导向,以动态性过程贯穿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始终,实现更客观的评价和更有效的治理。

猜你喜欢
直管环境质量人居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北京地铁环境质量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海底短直管道轴向移动仿真模拟及锚固措施分析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3月)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