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3-02-04 13:36蔡万刚刘力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蔡万刚 刘力源

摘 要 作为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走班制教学不仅顺应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化差异的趋势,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学习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怎样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这一问题上,还应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高中数学为例,从课堂教学实践着手,探讨了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落实策略,以期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12-0051-03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制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开始积极推进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致力于通过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1]。上述背景下,高中各个学科均开始围绕分层走班制进行教学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对高中数学来说,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核心,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保障分层走班制教学能够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内外,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一、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按照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层,并且每学期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调整的教学方式[3]。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分层走班制教学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层,即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学科基础,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层级的数学班级中,A层级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B层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潜力有待发掘,C层级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每个学生需据实找准层级定位。第二阶段是教学,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不同层级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班级的学习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安排,从而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教学的实效性更高。第三阶段是调整,每学期结束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表现和实时成绩,进行班级人员的调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有机会晋升到更高层级的班级,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需要从上一层级的班级退回到下一层级的班级中。总的来说,分层走班制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对高中数学来说,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准匹配学生水平,分层走班制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班级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自己独特的困难点和学习习惯,分层走班制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探究自己不懂的数学问题,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三是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按照水平分层后,可以使每个班级的学生数目更加接近,避免班级人数规模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學效率。四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走班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齐步走”“题海战”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培育拔尖生,转化后进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更高级、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对于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减轻课业负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品质。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走班制教学可以将学生置于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有实际的进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成长速度。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辅助学生决策,强化选课合理性

正如上文所述,分层走班制教学克服了以往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其主要优势在于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落实,教师应当建议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在分层走班制决策方面相对较为感性,非常容易发生忽略现实情况的问题,倘若完全将对应的决策权交给学生,往往也会导致一些不合理行为的出现[4]。从新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选考科目多采用等级赋分模式,这就需要学生选择自身相对于其他同学更具有优势的科目,而非选择自身具有兴趣但相对弱势的科目。整个高中阶段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学生片面将过多的精力投入某一个学科,势必会导致其他学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辅助学生进行决策,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包括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新高考趋势等,从而有效强化选课的合理性,为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分层,促进学生共同提升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开展,首要任务在于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通常是根据下述指标进行:一是按学业成绩分层,学校将根据学生以往的数学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进入高层次班级,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通常会进入低层次班级。二是阶段性分层,除了整体的分层以外,学校还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提供的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分层,以确定学生的具体水平,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进度。三是按照学习能力分层,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将具有不同特征和能力的同学放在同一班级中,使得他们能够在互动和协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完成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层次化、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针对性的教学,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共同提升的目标[5]。以“直线的方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下,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对于A层级班级,鉴于该层级学生数学能力普遍非常强,不仅掌握了直线方程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应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深入、更高级别的直线方程知识和应用案例。对于B层级班级,鉴于该层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直线方程的相关知识,但在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需要进行持续的巩固和练习,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实践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C层级班级,鉴于该层级学生对直线方程相关知识还比较生疏或理解不到位,需要进行更加基础的教学和较长时间的巩固性练习,因此,教师应通过启蒙式教学,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对直线方程的认知框架。

(三)作业合理分层,鼓励学生巩固提升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学习需求,为不同班级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6]。对于A层级班级,因为该层级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普遍非常强,因此需要给予他们更深入、更高级别的作业挑战,作业设计中可以多选择一些知识延伸性强、灵活度相对较高的题目。对于B层级班级,因为该层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直线方程的知识和应用,因此需要进行更广泛的应用练习,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能力,作业可以更多地包括日常练习题、探究题等。对于C层级班级,因为该层级学生对直线方程知识还比较生疏,因此作业设计需要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以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作业可以围绕公式的应用、基础习题、较为简单的课外探究等进行设计。表1为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下作业分层设计的要求。作业布置是分层走班教学中相当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与实际状况,合理挑选难度与梯度不同的题目,以此来符合各个层次的需要,缓解他们的作业压力,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自主性。[7]

(四)评价方式分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评价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提高。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应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针对不同学生建立分层的评价方式,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评价强化自身,同时意识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激励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8]。对于A层级班级学生的评价重点应当放在综合能力和素养上,可以采用课程内外或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评价方式,比如考量科研实践、课题研究、生活实践等维度,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B层级班级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根据学习层次和学生个体需求,灵活设置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不能唯分数论。对于C层级班级的学生,应多予以鼓励和表扬,可根据其学习计划,采用诊断性评价的方式,即针对学生的学习瓶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测评和分析,最终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学习方向与方案[9]。總的来说,在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特点,选取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既能评估成果,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风险,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引入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不仅是有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应当正确认识分层走班制的内涵与价值,同时充分利用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利用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个多元化的空间主动探索、积极学习,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共同提升的目标。

(蔡万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刘力源,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郑州 450000)

参考文献:

[1] 邵晴.高中数学分层式课堂教学——浅析数学六个核心素养[J].现代教学,2022(S2):19-20.

[2] 牟克红.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高质量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2(25):85-87.

[3] 金美英.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高考,2022(20):44-46.

[4] 石晓鹏.新高考走班制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2(1):53-56.

[5] 尚万富,高雪萍.新高考走班制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J].家长,2021(30):104-105.

[6] 张彩霞.对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5):53-54.

[7] 黎东明.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4-5.

[8] 王德.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共同发展——浅谈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20(4):81.

[9] 牛维东.“走班制”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9(97):96,98.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