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在北部边疆的历史实践

2023-03-02 14:20周振光
关键词:统一战线中共中央蒙古

周振光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呼和浩特市行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国共产党在北部边疆(以今内蒙古地区为主)的革命活动是“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形成与发展完善的重要基础。 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团结内蒙古各民族,尤其是蒙古族一致抗日。 1935 年11 月,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后不久,中共西北中央局即颁布了《关于开展抗日反蒋运动工作的决定》,指出:“加紧少数民族的工作,特别是蒙古人民中的工作,发动他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掠与汉人官僚军阀的奴役,同他们一切的反日反汉奸军阀的武装队伍订立作战协定。”[1](319)这明确指出了内蒙古地区的工作中心和首要任务,即联合各种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在北部边疆的初步探索

1919 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引发了一场广泛且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动,当时一些在北京(荣耀先、王祥、赵瑞年、巴文峻、张良翰等)、天津(韩麟符等)两地求学的内蒙古各族青年直接参与其中。 为唤醒家乡同胞们的斗争意识,赵瑞年、巴文峻等人回到归绥地区开展活动。据载:“(赵瑞年等)首先来到这几所学校,讲述北京五四运动的经过,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罪恶阴谋,痛斥北洋军阀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径,并且针对‘二十一条’中与内蒙古地区有关的内容逐条进行分析和批判,呼吁归绥学生行动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2](10)在赵瑞年等人的宣传影响下,归绥几所学校成立了“学生会”,统一领导本地区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斗争。 1919年5 月17 日,北京学生联合会决定于5 月19 日举行全体总罢课运动,归绥地区部分学校积极响应。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年5 月,归绥地区各学校师生都要组织“纪念五四运动”和不忘“五七国耻日”的示威游行活动。 五四运动以后,在各学校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绥远学生联合会,统一领导学生运动。 为了向内蒙古各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北方局党组织和李大钊决定由蒙藏学校进步青年学生创办刊物。多松年、乌兰夫、奎璧等人接受了此项任务。 1925年4 月28 日,《蒙古农民》正式出刊,随后被广泛散发到绥远、热河、察哈尔等地,有效促进了内蒙古各民族群众革命意识的觉醒。 大革命时期,李大钊等人在内蒙古建立党的组织,1925 年开始,陆续在绥远、热河、察哈尔和包头四地建立了工作委员会,开始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形成有力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内蒙古地区国民革命的开展。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在北部边疆的逐步成型

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局势,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内蒙古革命运动必须与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相结合,因为“只有本党组织及其政治影响在内蒙有伟大的发展,内蒙革命才有发展与成功的可能”①。 1928 年中共六大指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问题(北部之蒙古,回族,满洲,高丽人,福建之台湾人,以及南部苗黎等原始民族,新疆和西藏),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特委托中央委员会于第七次大会之前,准备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材料,以便第七次大会时列入议事日程并加入党纲。”[3](450)1929 年2月,中共中央针对内蒙古的民族问题进一步指出:“蒙汉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取消王公贵族一切特权,取消奴隶制;没收一切王公地主的土地牲畜,归牧民自牧,农民自耕;取消一切政府军阀王公贵族的捐税,实行统一的累进税。”[4](102)1930年11 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指出:确认内蒙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和雇农、贫农、中农、牧民、奴隶以及兵士。 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军阀、王公、地主以及资本家。 这一革命的任务是完成内蒙包括蒙古族在内一切劳动群众的解放,彻底铲除封建制度,实行土地革命,赶走帝国主义,推翻王公军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137)八七会议以后,在中共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内蒙古的党组织大多得以恢复。 至1936 年10 月,党组织包括“中共绥远特别支部”“中共内蒙特别支部”“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中共绥远地区特别委员会”“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员会”“中共绥远省特别委员会”“中共临河支部、临河特别支部、临河县委员会”“中共乌审旗工作委员会”“中共垦区工作委员会”“中共鄂托克旗工作委员会”等。[2](59-74)这些党组织担负起了组织和领导内蒙古革命运动的使命。

三、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在北部边疆的基本成熟

1935 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把陕甘宁边区北大门的伊克昭盟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 中共中央专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角度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惯……争取充分的时间在乌审旗建立统一战线组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2](127)。党中央还进一步指出:“蒙古民族在政治上应与汉族享有平等的权利。”[5](418)“帮助蒙古民族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激发蒙古人民抗战热忱与生产热忱……”[5](419)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建立起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一时期,党中央开始系统研究民族问题,成立了专门的民族工作机构。1936 年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共蒙古工委基础上成立中共少数民族工委,由中共陕甘省委领导,李维汉任书记。 1936 年12 月,高岗接任书记,中共少数民族工委在原所属各单位外,还新增设了蒙古部、回民部。[2](124)1938 年11 月,中共中央提出,“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夷、 番等) 为统一的力量, 共同抗日图存”[6](760)。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指示,将战地动员委员会逐步过渡到抗日民主政权,大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8 月,中共绥远省委为了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各个民族和主张抗日救国的各界代表有效组织起来,在绥西武归县小西梁村召开了绥察人民代表会议,会上产生了晋绥第二游击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推动大青山地区抗日力量的整合。 1941 年4 月15 日,绥察行政公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7 月1 日,公署即发布了《关于动员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爱国人士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布告》。[7](245)争取国民党中积极抗日的爱国将领,配合支援他们的抗日行动,成为内蒙古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在北部边疆的重大成果

随着1945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和中国抗战的不断胜利,日本帝国主义败局已定。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晋察冀分局和晋绥分局为华北和热、察、绥地区的战略反攻作了充分准备。 1945 年10 月,中共中央提出:“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建立自治政府。”[8](760)按照这一指示,1945 年11 月6日,乌兰夫同志主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张家口宣告成立。 党对内蒙古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下大力气帮助内蒙古地区发展,并把人民群众组织在党的周围,在军事上帮助建立一支真正体现人民性的地方民族军队;其次,基于自由民主和民族平等原则,主张一切民族在政权组织形式上, 实行亲密的联合与平等的合作。[9](1)11 月26 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张家口举行,此时内蒙古东部地区也在筹备东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并成立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鉴于呼伦贝尔和兴安地区自治运动背景复杂、热河自治运动领导力量薄弱、内蒙古东西部地区自治运动尚不统一。 于是,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史称“四三”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的主要决议》。 四三会议完全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从理论上厘清并明确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性质、方向、道路和领导权等核心问题。 1947 年4 月23 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有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满、回、朝鲜族等各族代表,共392 人,包括工农牧商学兵各界代表及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界的代表人士。 伊克昭盟和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因为还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所以未能派出代表,其他盟旗均有代表参会。 1947 年4 月27 日发布的《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言》指出:根据内蒙古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决定于今年五月一日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这是我们内蒙古民族数百年来一件最大的喜事”[10](238)。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是内蒙古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诞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真正落地,成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范例。

注释:

①参见《中共顺直省委关于内蒙古工作方针(1928 年3 月)》,载于中央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一九二八年—一九三七年)》,内部资料,1988 年,第10 页。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中共中央蒙古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蒙古靴
《雲使》在蒙古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蒙古香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近邻蒙古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