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红色文化发掘与北疆文化研究

2023-03-02 14:20于宏建
关键词:蒙藏绥远乌兰夫

于宏建

(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并开始倾销其工业产品,清王朝腐朽统治无法抵挡资本主义的入侵,政治黑暗,古老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蒙古地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俄、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掠夺和渗透,导致内蒙古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加剧了阶级压迫和民族矛盾,引起了人民的不断反抗。 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鲜明的旗帜指引,内蒙古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和抗争都以失败告终。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揭开新篇章,内蒙古的前途命运也随之有了深刻改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建立了民族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发展了大批党员。 内蒙古各族群众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建立了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形成了深厚的红色文化。 这是“北疆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蒙古党组织的建立

内蒙古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是1925 年成立的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包头四个工作委员会。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及天津求学的内蒙古籍青年投身五四运动。 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的土默特旗学生荣耀先参加了北京十几所大中专院校为集会游行召开的准备会议,5 月4 日组织带领蒙藏学校学生走上街头,与北京各高校青年学生一起在天安门前会合,参与集会和示威游行。 5 月5日,荣耀先还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直接领导并参与了对蒙藏学校内蒙古籍学生的培育。 1923 年,在李大钊的关心指导下,蒙藏学校开始发展党员、团员,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培养革命力量,同时建议在北京地委设立专门负责民族工作的工作委员会。1923 年4 月,蒙藏学校的蒙古族学生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内蒙古籍的第一位蒙古族共产党员。

1923 年秋,北京蒙藏学校恢复招生,荣耀先动员土默特旗蒙古族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 在其影响下,归绥中学、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的吉雅泰、李裕智、多松年、乌兰夫等30 多名学生报考蒙藏学校。 李大钊等人利用蒙藏学校这个阵地,有效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内蒙古各族青年中的影响,培养了内蒙古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3 月,“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孟纯、云润、任殿邦、 云霖等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2-23)。 1924 年下半年,多松年、李裕智、孟纯、佛鼎等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3)1925 年,乌兰夫、奎璧、吉雅泰、赵诚、高布泽博、云润、贾力更等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3)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共北方党组织在蒙藏学校建立了由蒙古族党员组成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即中共蒙藏学校支部,多松年任党支部书记。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诞生,这为内蒙古建立党组织奠定了人才基础。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 1925 年春,孙中山组织召开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中共北方党组织决定在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及包头帮助国民党建立组织机构。 于是,中共党员于树德、韩麟符、陈镜湖、杨洪涛、吉雅泰、李裕智被中共北方党组织和李大钊派遣回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帮助国民党组建党部的名义,秘密建立党在内蒙古的工作机构,先后在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组织成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即四个工委),以国民党的名义公开在城镇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组织,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1](26)陈镜湖任热河工委书记,吉雅泰任绥远工委书记,组织领导革命活动。 李裕智任包头工委书记,紧密配合归绥的斗争。 1926 年,多松年从苏联回国后担任察哈尔工委负责人。 除上述建立“四个工委”之外,北方党组织还建立了一些其他早期党组织,如1925 年10 月成立的“中共张家口地方委员会”。 除领导张家口附近的支部外,还领导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包头四个工作委员会。 1926 年夏天,中共北方区委派彭振刚到绥远工作。 他是以设在张家口的西北青年互助社总社的名义来绥远设立分社。 这是党的外围组织,可以进行公开活动。 此时,吉雅泰参与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的创建工作,所以中共绥远工委书记一度由彭振刚接替。

整体来看,内蒙古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及革命活动体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早期党组织是由中共北方党组织和李大钊指导组建的;第二,很多早期党员在北京加入共产党组织后,回到内蒙古发展党员并建立组织;第三,首先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第四,注重在产业工人和农牧民中开展工作,建立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的革命活动同全国各地一样,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二、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以国民党为首的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政府仍然希望维护原有的阶级利益,继续黑暗统治。 内蒙古也面临着两个前途、两个命运的斗争。 为了实现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党领导内蒙古人民开展了蒙古民族自治解放运动。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1945 年9 月10 日,傅作义部队抢占了卓资山、陶林、兴和、集宁等城镇,并沿平绥铁路向察哈尔进发,一直打到张家口附近,企图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热察绥防共隔绝地带”。中共中央针对这种局面,指出:“内蒙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①。 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战略方针,完全针对国民党建立“热察绥防共隔绝地带”的战略意图。 面对当时的形势,建立地跨东北、华北、西北,紧邻冀热辽、晋察冀、晋绥、陕甘宁解放区,北靠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根据地,对粉碎国民党的战略企图、实现内蒙古解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在内蒙古建立由蒙古族主导的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准备、成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了主导作用,也让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真正实现蒙古民族解放。 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内蒙古的民族自治运动。 1945 年11 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张家口成立。1946 年11 月,由国民党主导操纵的“国民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内蒙古各蒙旗“代表”与内蒙古中东部热河、察哈尔、绥远地区“代表”,围绕内蒙古自治区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是建立自治政府的主张并未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重视。 1946 年 11 月26 日,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作出了《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指示》,同意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地区联合成立一个地方高度自治政府。 此后以乌兰夫为首,开始积极协调召开会议、成立自治政府的相关工作。 1947 年3 月23 日,中共中央再次发出指示,同意建立内蒙古统一的自治政府。 但因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还在国民党控制下,因此在新的政府组织中,要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代表留出位置,便于内蒙古西部地区解放后各蒙旗加入自治政府。4 月3 日至21 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扩大会议在兴安盟王爷庙召开。 会议总结了自治运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并就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及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4 月23 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讨论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统一了思想,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5 月1 日,乌兰夫当选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经过不断探索,终于取得了最终胜利。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实践,为解决新中国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1949 年12 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121)所以说,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的。

三、内蒙古地区的红色资源分布

内蒙古地域辽阔,红色资源的地域分布较为分散。 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兴安盟、呼伦贝尔、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盟市和旗县。

西部地区主要红色资源:革命人物包括王若飞、乌兰夫、李裕智、多松年、吉雅泰等人,还有很多在革命和抗战年代涌现的革命人物。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内蒙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丰硕革命成果。 名人故居及纪念地,主要集中于呼和浩特市,如荣耀先故居、多松年故居、乌兰夫故居和贾力更故居及位于托克托县的李裕智烈士纪念塔。 其他的,如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工作委员会旧址、贺龙革命活动旧址、集宁战役纪念馆等。

东部地区主要红色资源主要分布于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周边,如兴安盟的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的师生曾进行了“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地乌兰浩特市的“五一”会址等。 这些革命遗址不仅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是红色旅游地。 在这些革命精神传承之地,可以深刻感受先辈英烈留下的革命精神文化,可以直观体会革命先辈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对激发后人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北疆文化中的内涵和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必须深入挖掘整理,必须深刻宣传阐释。 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深入挖掘内蒙古地区红色资源,阐释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北疆文化”品牌。

注释:

①参见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民族团结革命史料选编》,内部资料,1983 年,第125 页。

猜你喜欢
蒙藏绥远乌兰夫
关于《白史》的书名与前序后跋①——蒙藏文化交流与交融之一例
1928—1929年绥远鼠疫流行的经济影响
宽厚的“绥远方式”
历史的丰碑 艺术的佳作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藏教育的推进考察
——以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创办为中心
台当局裁撤“蒙藏委员会”
乌兰夫:“蒙古王”单刀赴会解决一个共和国
蒙藏少数民族教工代谢综合征患者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奖第五届、第六届颁奖典礼
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