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三教”改革背景下的“551”思维教学模式
——以“导游实务”课程为例

2023-03-14 02:34烨,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阶导游思维能力

钱 烨,沈 宏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研究报告,提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思维方式是信息化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1]202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教师、教法、教材(以下简称“三教”)的改革,本质上也是追根溯源,从根源上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和重要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立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教材改革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索“551”思维教学模式,强调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教学过程分解为5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涉及5个教学步骤,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 “551”思维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

1.1 “551”思维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1 思维学习理论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钟志贤提出思维分为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低阶思维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高阶思维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2]由此可见,高阶思维能力成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必备能力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Lai C L和Hwang G L提出知识,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重点。[3]

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反思—问题形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是高阶思维发展的过程。[4]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思维包括: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思维,并指出思维才是成功的关键。[5]安德森(Anderson)探究高阶思维能力,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心理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类,提出认知目标6个等级中的分析、评价、创造更有助于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6]Hwang等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阶思维能力的核心。[7]

国内也对高阶思维开展了相关研究。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能力由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十大能力构成。[8]杨晓等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高阶思维由思维的意识、方法和能力构成。[9]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意识到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阶思维能力应该包括: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1.2 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关键性任务,众多学者对此作出了相关探索。张浩等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路径。[10]王靖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探究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提升路径。[11]林勤认为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关注思维教学内容的渗透、学生自由讨论时的批判性思维的成分,开发基于学情的校本课程资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12]张豪锋等提出不同的学习环境对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13]赵永生等提出项目式教学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要性。[14]何恩鹏等提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学情研究、工具更新、学习优化作为切入点。[15]黎加厚提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应借助信息化的手段。[16]梳理学者们对高阶思维培养方式的研究中发现,通过教学条件的支持,高阶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而在学科教学中,专家一致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开展问题式学习、学习环境的营造、重视情境的创设、信息技术的支持,形成互动合作、分享探究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1.2 “551”思维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学习思维型理论的长期研究,以及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本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提出“551”思维型教学模式,将思维型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模式包含: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5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涉及5个教学步骤(见图1)。通过“551”思维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基本素养。

1.2.1 教学分析

从教学目标、学情诊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5个方面进行教学分析,开展项目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助力思维课堂教学的开展,着眼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1.2.2 教学设计

基于前期的教学分析,教师以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设计有温度的思维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良性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坚持“有序、有趣、有情、有用、有效”的“5有”设计原则,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1.2.3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551”思维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并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五思”,即:创设情境,激趣启思;自学感知,诱导思考;活动探究,合作辩思;教学评价,促进反思;学以致用,拓展思维。

1.2.4 教学评价

“551”思维教学模式从多元的评价主体、完整的评价对象、适当的评价标准、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全面的评价目标5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为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综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特点,从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和4个特性,制定教学评价标准,以自我、组间、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和第三方评价为主体,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化工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提供依据。

1.2.5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改进方法,是“551”思维教学模式循环迭代的重要前提。从学生、教师、知识、环境和实践5个维度进行深入回顾和反思,审视师生的表现,确保抓住以思维中心的主线,施加正向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为下一教学模式循环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决策。

2 以“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在探索“551”思维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导游实务”课程为例,具体介绍“551思维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2.1 教学分析

通过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按导游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职责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以企业真实旅游线路为载体,形成景点导游服务、地陪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领队导游服务4大教学项目。在开展景点导游服务项目教学时,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旅游专业的基本常识和对客服务能力,学生热爱旅游,能够利用旅游电商网站、景点官网、知网等平台查找相关资源,乐于研究各旅游景点,动手能力较强,但信息整合能力不足,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对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带团过程中突发问题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2.2 教学设计

依据“551”思维教学模式,“导游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坚持“5有”的教学设计原则。

2.2.1 坚持有序性,践行三段问题式教学,引领思维节奏

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导学,课后线上线下混合式助学的三段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逐渐深入,实现知识迁移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开展地陪导游服务人员认知教学任务时,课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用几句话和几个关键性的词语描述心目中好导游的形象。通过课前思考和课中讨论,课中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优秀地陪导游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课后再观看全国金牌导游事迹,整理地陪导游的职业素养,引入导游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思政元素,以敬业、乐业、专业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

2.2.2 坚持有趣性,深化校企合作,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导游实务”课程教学采取校企合作共育方式,一方面,企业教师参与“导游实务”课程体系构建,与校内教师共同编制新型合页式教材;另一方面,企业教师真正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示范和教学评价,丰富教学资源。

在开展地陪导游服务带团教学任务时,以企业真实的旅游线路为载体,让学生分组进行校内模拟带团和校外实践带团两个环节的学习。在校内模拟带团环节,由企业教师发布团型,学生分组进行团型分析和利用3D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讲解,解决学生缺乏现场感的问题。在景区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开展线下真导实讲和线上直播讲解两个模块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带团能力和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教学过程中选择真实旅游线路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软件等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不同团型为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景区的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2.2.3 坚持有情性,增强课堂互动,重视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协作、随机提问、企业教师示范、收获分享、分组PK、多维度教学评价等方式,实现情感、行为和思维互动,促进师生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实现师生和生生深度有效的互动。在开展海外领队导游服务教学项目时,以出境游新闻报道为案例,融入文明旅游内容,增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情感认知和行业使命的责任担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4 坚持有效性,注重教学问题设计的关联性

教学中通过对课前自主学习反馈的问题,在课中、课后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熟知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保证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构建,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开展地陪导游服务旅游商品推销技巧教学任务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4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掌握旅游商品推销的技巧。第一,通过对身边同学的调研,总结大学生旅游团购买的商品有哪些?第二,他们的购物特点是什么?第三,比较反感的旅游商品推销方式有哪些?第四,如果你是徽州地区的地陪导游,你会如何推销徽州的旅游商品?

2.2.5 坚持有用性,实现学以致用,拓展思维路径

教师要鼓励并给学生创造机会,在学校重大赛事、领导视察、新生入学期间,组织学生作为校园导游进行校园和校史馆志愿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景点导游服务讲解教学任务时,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校史馆,以领导视察、入学新生、外事参观人员为讲解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讲解内容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不断地模拟练习,推送优秀讲解学生,在不同活动期间担任校史馆讲解员,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导游服务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2.3 教学活动

“551”思维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5思”的教学活动措施。

2.3.1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导游实务”课程依托旅游企业真实的旅游线路,以导游工作流程做好接团前服务准备,以带团服务和送团服务为导向,考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学生自身的认知状况,设置适合学生思维的真实导游工作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开展地陪导游服务地陪导游带团前教学任务时,创设大学生旅游团到徽州旅游的具体情境,分组完成地陪的前期准备工作。

2.3.2 学生自主探究,诱导主动思考

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间的差异,为学生创设与其实际情况相符的认知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学习动力。开展地陪导游服务地陪导游带团过程中,在徽州山区出现旅游大巴抛锚、交通事故、游客受伤等情况时,作为地陪导游的应对措施,并现场进行演练。

2.3.3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促进学生辩证思考

基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教师通过知识引领,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并进行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督促学生成长成才。课堂上学生分组代表不同旅行社为企业设计近期比较热门的红色、研学、乡村等旅游线路并开展带团活动。校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游客、家长、景观管理人员等多重身份提出问题和要求,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不断调整、纠正,使得旅游线路的设计符合真实的旅游工作情境,并将部分设计较好的旅游路线推送给旅行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接受检验。

2.3.4 多维评价,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反思

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相关任务并现场展示,由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小组间、游客等多主体进行点评,并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

2.3.5 回归生活场景,实现知行合一,拓展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校外导游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模拟地陪,实现真导实讲并开展在线直播,培养学生成为线下能讲解、线上能直播的多技能型导游,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学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生入学期间,组织学生作为校园导游进行志愿讲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为步入真实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4 教学评价

课程依托校情大数据平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校内教师、企业教师、个人、小组、游客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内容的知识理解程度、技能掌握程度和迁移应用程度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对自身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进程等进行监控和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2.5 教学反思

通过从学生、教师、环境、知识及实践5个不同维度进行反思,思考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形成新的认识以积累教学经验。

从学生维度,高职旅游专业生源多元化,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应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分层教学。从教师的维度,应结合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采用“导学、导疑、导练”的三导教学方法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知识维度,根据岗位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程,结合导游工作流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将“导游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内涵、能创作、会讲解、懂规范、善应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延伸思维宽度。从教学环境维度,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依据慕课的精品课程平台和企业资源,形成校级活页式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出有温度的学习氛围,凸显学生的思维特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实践维度,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和校外景点的真导实讲,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结束语

“551”思维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551”思维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围绕学生主体,落实思维发展核心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由于思维能力的复杂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形成量化数据,后期将进一步推进学生思维能力评价的标准研究和量化分析。

猜你喜欢
高阶导游思维能力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培养思维能力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培养思维能力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