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绿色生活的价值意蕴与践行路径

2023-04-18 22:32张卫海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民文明理念

杨 旭,张卫海

(1.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0;2.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0 引言

生态文明是涵盖了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在内的整体性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作与统一,是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树立起来的新的文明形态。绿色生活作为生态文明在生活实践领域的展现,要求人们反思传统的高消费、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形成适度合宜、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只有形成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建设动力和社会支持。

1 绿色生活是自然价值在生活实践领域的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167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这部改造史历经了屈从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三个历程,对应产生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同时人类也因为这些对自然的过渡掠夺而承受着自然的疯狂报复,使得各种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要彻底改善这一紧张关系,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亟须我们从价值层面审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建立起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价值,取代工业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漠视自然、掠夺自然、人与自然敌对紧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当然,自然价值不等同于自然中心主义,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成果的否定,相反它充分认可现代文明的成果,认可人类追求自身解放的努力。自然价值旨在从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绿色生活是自然价值在生活实践领域的展现,是更高文明形态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旨向的生活方式。

1.1 绿色生活是适度合宜的生活方式

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消费主义倡导以消费推动生产,以个人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为生活质量的尺度,对生态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使社会陷入物的异化,各种淫逸奢靡、堕落腐化的文化不断腐蚀着社会文明的根基。新时代需要新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先进文化理念。绿色生活是一种适度合宜的文明生活,是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反思。绿色生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为导向,充分考量人的现实需要与自然的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兼顾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把美好生活建立于环境优美的基础之上。适度合宜的绿色生活体现和实现了生态公平的原则,通过适度地节制过度消费、不良消费,尽量少地占用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横向代内公平和纵向代际公平,避免过度挤占弱势群体的应得生态利益和下一代的生态发展权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生活是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生活方式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文明的永恒命题,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从人类完全屈从自然到自认为能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完成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对自然的开发和索取也就越来越多,造成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但人类随着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于这种紧张关系也有了清醒的认识——“恩格斯的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更加引起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理解和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2]。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掠夺性开发自然敲响的警钟,这使得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模式,改变人类对自然的主人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关系到人类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命题。以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生态资源为主旨的绿色生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生活方式旨在从生活细微之处入手,培育良好的生态生活习惯和生态生活理念,是夯实生态文明社会根基的必然选择。

1.3 绿色生活是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的差异体现了人的需求的差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工业文明发展的初期,人类生活方式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生存需要,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更加多样,新的生活需求被产生和激发出来,人的需要也随之提高,使得消费需求和形式都有了新变化。这既是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身需求得到极大释放和满足,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消费主义的肆意扩张,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之外,也带来了过度消费的恶果,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除此之外,过度消费还对人的精神和身体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物质主义的生活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不断腐蚀着人们的精神,营养的大量过剩和工业产品在生活中的滥用也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新时代绿色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绿色生活既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品质生活,又是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不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的高水平生活,是一种全面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需要的健康生活。

1.4 绿色生活是和谐友善的生活方式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交往方式。工业文明中人对社会生产和效率的过度关注带来了各种社会关系的紧张,这些紧张表现为: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社会对经济效益的过度关注造成了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紧张;现实经济利益的矛盾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乃至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紧张;高度的社会竞争带来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等等。这些紧张关系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成为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但不能忽视的是,人们在这种紧张的社会关系中,个体乃至集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被削弱了,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变得越来越单一而冰冷,物质利益关系成为压倒一切的社会关系,简单却有温度的社会关系难再寻找,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怀念物质贫乏的过去的原因。新时代绿色生活是对工业文明形态下生活方式的反思,是一种环境友好、社会和谐、道德优美的现代生活方式,既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存的关系,又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

新时代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政策主导、社会教育倡导、个人自觉践行的绿色生活合力推动机制。因此,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新时代绿色生活践行路径,使公民绿色生活与社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境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 政府政策主导:顶层设计构建绿色生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政府主体须在治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在社会治理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政府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机构决定的。[3]31在新时代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中,政府应加大对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去引导公民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尝试通过加强供给侧改革来加大助推企业绿色生产的力度。

2.1 加大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力度

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在公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硬性辅助作用。我国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绿色生活与绿色发展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绿色生活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力度。公民作为消费者,在充分自主地享受商品选择权的同时也应当履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义务,即选择绿色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绿色消费法、扩大绿色消费品财政补贴范围等方法激励公民绿色消费。“通过绿色采购,政府可以示范性地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在全社会塑造生态文明消费方式。”[4]250另一方面,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受制于绿色生产,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绿色生产方面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从而加大绿色生产的实施力度。政府可通过法律手段来推动绿色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革新,使企业能够绿色清洁地生产优质产品,从而达到公民绿色生活践行的目的。

总之,公民绿色化生活方式培育需要政府的政策机制、法律制度、监督机制等各方面制度的全面保障和协同推进。特别是在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协同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绿色生活方式理念的规章制度,以期尽早完成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工作。

2.2 加强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引导

政府在宣传引导公民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时应该充分利用“最强的动力”和“最好的动力”这一原理,使宣传引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首先,政府应用“最强的动力”——最大化利益原则,通过财税补贴等物质利益来激发人们的绿色生活践行动力,鼓励进行绿色消费。价格是公民进行消费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在绿色产品的消费上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能够有效引导公民进行绿色消费,进而引导供给侧的生产,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比如近些年来的降低绿色商品关税等举措,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绿色消费积极性,进而也为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其次,政府要善于利用“最好的动力”——个人追求自我的完美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加强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引导,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意识和绿色生活意识。一是要发挥绿色消费榜样的引领作用。例如,社会成员中的中老年群体在消费时通常能够遵循适度简约的原则,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方式对其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为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政府在发展教育事业时融入绿色生活理念。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政府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对在校生进行绿色生活方式理念的培植教育。这些在校生将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这些青少年群体将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强大新生力量。三是政府要运用多种手段宣传和培育绿色生活文化。加大环保法律宣传力度使公民在良好的法治环境氛围中不断增强绿色生活的法律意识;开展各种绿色消费主题活动、各种绿色生活环境文化主题活动;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到影视音乐作品、图书画册等文化产品上;在青少年活动场所、幼儿玩具中也可以植入宣传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容。

2.3 通过绿色产品培育绿色生活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多样性,对生活中所需商品的供给需求亦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绿色产品的不同满足点有针对性地来培育绿色生活需求。周宏春也认为,“通过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激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以需求端拉动绿色产品生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3]32。

首先,根据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绿色升级,特别是增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提供大量的优质绿色产品供给,从而带动各个领域的绿色消费,尤其是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游等方面第三产业的消费。政府还可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新发展格局的调整来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新气象,例如通过新兴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新兴的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其次,在激励、扶持、培育绿色产业的同时,政府也应增强对高能耗产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监管,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逐步地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向绿色转型。再次,鼓励绿色消费需求倒逼供给侧进行产业调整改革,从而有效拉动绿色产品供给,以期有效助推全体公民生活方式绿色化顺利进行。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相关政策引导力度,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或是运用经济手段来逐步引导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化,使绿色消费行为不仅能够刺激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还能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绿色产业、绿色生活“双赢”的效果。

3 社会教育倡导:社会力量助推绿色生活

各种专业性和公共性的社会组织是培育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是连接公民个人和政府的纽带,既能承接政府的政策意志,又能反映人们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

3.1 公民自治组织:社区助力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

社区既是一个空间概念,又是一个管理概念。从空间上来看,它是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居民;从管理概念上看,它是对特定区域居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机构,是该区域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在现代社会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功能和教育功能,对于推动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社会管理,发挥社区在绿色生活方面的教育功能及监督功能,以营造更为美好的绿色生活氛围。

社区教育理念始源于西方,主张通过对社会居民开展各类技能和理念的教育来从整体上提高公民的素质,助推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社区也要积极借鉴这一做法,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引导居民的绿色生活理念和习惯。社区绿色教育在借鉴欧美模式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教育的专业性与技能性,又要保证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国内社区绿色教育的开展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学习,加强各个社区绿色教育活动的交流,坚持绿色理念的学习,并将其转化成人们的日常生活技能,让公民将绿色生活贯穿于生活全过程。例如,社区在推进绿色消费习惯的培育活动时,可以邀请当地的环保组织或是高校环保社团等联合开展“循环思维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吝啬周”废旧物品循环利用活动等。

除了教育引导,社区还要担负起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的监督责任,促进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既往的生活理念和习惯需要外在和内在的动力联合推动才能尽快向新的生活方式转变。如果说教育和引导是激发社区居民的内在转变动力,那么检查督促就是推动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的外在转变动力。社会居委会或其他得到授权的组织可以通过随机抽查和日常巡查等方式来推动居民养成绿色生活理念和开展绿色生活实践,擅于利用奖惩机制来提高居民开展绿色生活的积极性。如上海市为全市开展的这类行动制订了较为严格的奖惩办法,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绿色生活积极性。

3.2 社会组织:加快绿色生活方式养成

除了社区教育引导和监督激励外,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推动绿色生活践行中的教育和促进作用。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是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由社会组织或公众开展实施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理论,社会教育过程不仅关注抽象的理性思维对具体实践的指导,还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客观实践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改造作用。[5]98人的社会属性使得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在公民中开展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教育,将对社会组织成员及参与的公民起到良好的生活方式转变改造作用,加速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格局的形成。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社会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服务于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社会组织里的民间社团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弥补政府管理上的死角,其组织的各种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活动更易于被公民所接受,参与度也更高。例如,环保社团可以开展“吝啬周”交换活动,既可以促进成员间的良好交流,又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绿色生活的交流活动中去,使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人群逐步扩大,进而渐渐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实施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中来,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得到践行。

4 家庭个人自觉践行:绿色家风滋养绿色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6]355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要形成绿色家风,在将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等理念教给孩子的同时,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带领家庭成员从点滴小事开始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4.1 培育绿色家风

《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倡导努力提升家庭成员生态文明意识,由此可见,我们的家风、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绿色生活方式这一理念融入对孩子的家庭启蒙教育中。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面世后的人生第一课堂,父母应充当好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者,给孩子讲好第一课,讲好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启蒙课。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长应帮助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日常教育中逐步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并使其发芽长大,使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从小就深深地在孩子心中扎根。譬如,将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尊崇生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思想融入日常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养成生态理念、绿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7]3在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的成功养成,彰显着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在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过程中的应有使命与担当。

父母长辈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教育,使孩子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这也正是绿色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应该由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养成:人离开家门随手关掉电源开关节约用电;家里水龙头安装节水阀减少用水;尽量选择低碳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共享交通工具;家中物品尽可能实现多次循环使用,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可回收物品顺手放置到回收站兑换生活积分或物资等等。这些绿色生活细节在浸润式的绿色家教中不仅能使孩子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还可以引起孩子对环境或资源问题的重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作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可以让绿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积极互补的模式。家庭教育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自发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自发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使绿色生活方式影响一代代人,最终实现代际传递。

4.2 践行绿色生活

生活观念是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呈现。绿色生活理念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反映,是自然价值观在生活领域的表达。作为一种左右人们生活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绿色生活理念对于指引公民个人绿色生活实践,形成稳定的绿色生活习惯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公民也只有在绿色生活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绿色生活理念,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一方面,公民个人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养成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意识。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加之社会对于环保知识、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人们的“绿色生活”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态生活方式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加强绿色生活实践的引导,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公民个人应于点滴的学习中加大绿色生活知识储备,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绿色生活实践。其次,公民在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出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如自觉做到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参与“云植树”等。公民自觉从小事出发积极主动参与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的创建,将小事践行作为绿色生活方式的新时尚,共同营造绿色生活、享受绿色生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要积极响应政府的绿色生活号召,利用各种环保平台凸显公民个人的环保行动力。譬如,互联网平台为公民的线上绿色消费行为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日常消费中淘宝的闲鱼、58 同城的转转,出行消费方面的顺风车、共享单车等,都为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5 结束语

在新时代,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意义重大、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推动、社会引导和公民自觉践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链条,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供有力支撑。在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下,绿色生活必将成为现代文明的生活样式,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现代生活场景也将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

猜你喜欢
公民文明理念
论公民美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文明歌
十二公民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