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的作用

2023-07-17 09:36孙丽琼陈姗苏少萍
西藏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习生内科教学效果

孙丽琼 陈姗 苏少萍

宁德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福建宁德 352100

呼吸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治,涉及病种较多,护理工作繁琐,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专业知识等有着较高要求。实习是护生由理论走入实践的必经过程,要求夯实基础知识,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以提高护生综合能力[1]。传统实习带教方法多采用灌输教学模式,过度重视理论讲解,护生参与性不足,难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学历层次、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呼吸内科带教中应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2-4]。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并分阶段开展带教,可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5]。本次选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实习的74 名护生,分析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用于呼吸内科护理带教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实习的74 名护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男、女分别为11 例、26 例,年龄21 岁~26 岁,平均(24.12±1.08)岁。研究组(37 例)男、女分别为9例、28 例,年龄21 岁~27 岁,平均(24.09±1.01)岁。两组资料比较,P >0.05。

1.2 方法

由呼吸内科指派一组带教教师开展教学,教学实践均为3 个月。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教学计划、方案及内容等,入科后向实习生发放教学材料,围绕教材进行授课,讲解呼吸内科常规疾病理论知识,以示范、归纳等为主,完成教学大纲固定要求后,示范呼吸内科护理方法、技巧及要领等,由带教教师对每日学习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系统复习。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1)分层次:以实习生学历、理解度、适应能力及基础知识水平等为依据,将实习生分为本科、大专及中专3 个层级,对不同层级实习生采取不同带教措施:对本科生侧重管理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启发;对大专生侧重评判性思维强化、临床操作能力培养;对中专生侧重护理专业情感、基础护理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培养。(2)分阶段:①辅助护士阶段:对实习生开展护理操作培训,制定虚拟操作标准,对不同层级实习生选择合适的操作对象;这一阶段实习生需了解呼吸内科患者的日常需求,并掌握基础指标的评估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②执行护士阶段:实习生需在制定护理方案基础上,具备独立完成护理工作能力,可全面分析呼吸内科疾病诊治情况,负责患者日常护理,并培养护理内容记录习惯;换班时与同事做好交接,由带教教师全程监督与指导,提高实习生的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③责任护士阶段:实习生需以患者病情变化、需求等调整护理方案,建立科学的护理效果评估系统;带教教师需确保实习生可独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并培养实习生的应变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综合能力

于实习生出科时统一组织综合能力考核,包括专业技术、基础技能、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4 个模块,各模块分值100 分,得分与综合能力成正比。

1.3.2 临床沟通能力

教学前后开展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评估,共计6 个维度28 个条目,即传递有效信息(1~12 分)、建立和谐关系(1~24 分)、验证患者感受(1~20 分)、确认患者问题(1~20 分)、共同参与(1~16 分)及敏锐倾听(1~20分),总分112 分,得分与临床沟通能力成正比。

1.3.3 教学效果

教学后由带教教师依据实习生学习前后表现、综合能力考试成绩等为依据,评估教学效果,包括学习积极性提升、临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知识理解度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1.3.4 教学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能力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能力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综合能力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临床沟通能力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

续表2

表2 两组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

2.3 两组教学效果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教学效果 [n(%)]

2.4 两组教学满意度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教学满意度 [n(%)]

3 讨论

呼吸内科病种繁多,包括肺癌、肺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呼吸衰竭等,患者病情复杂,常合并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及肾脏系统等其他疾病,临床诊治难度高,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6]。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实习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疾病基础知识,还需具备病史询问、查体等专业节能,因此,呼吸内科带教工作极为重要。传统带教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上课模式较为单一,学生通常为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由此,需寻求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带教方式[7-9]。

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重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带教计划,并将带教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更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找准自身定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及发展[10-12]。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专业技术、基础技能、理论知识及综合素养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研究组教学后传递有效信息、建立和谐关系、验证患者感受、确认患者问题、共同参与、敏锐倾听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研究组学习积极性、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知识理解度、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率较对照组更高;研究组94.59%总满意率较对照组75.68%更高;提示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用于呼吸内科护理带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分析原因,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以因材施教为基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强化护理实习生的专业能力,开展严格考核,并重视组间学习与协作,可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同时督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3]。同时,将学生按学历分为不同层级,明确本科、大专及中专学生不同的培养方向,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保障。此外,将带教过程分为辅助护士、执行护士及责任护士阶段,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注重学生责任心培养,让学生学会以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合理分配任务及时间,不仅可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还可让学生对带教过程建立起新的认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14]。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护理带教应用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有利于教学效果提高,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实习生内科教学效果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