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娇媛
民族女高音,2023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歌剧学院,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从事声乐演唱及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大型比赛并获奖,并多次举办个人独唱会。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告诉我们,作为老师,常鼓励学生要上进,自己不能自满,应努力追求自身的完美,给学生作一个表率。师承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传承文化、继承历史的方式,也是一种个人成长与传统文化积淀互相纵横交错的过程。回首往昔,我非常感激艺术道路上遇到的恩师,恩师在我求学道路上不断给予我力量,她无私的奉献,知和行引领着我,使我不断地成长。
人是讲究结缘的,艺术更是如此。上初中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学习声乐和钢琴;高中阶段,加强了声乐训练;到现在从川音研究生毕业。一路走来,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却也一路快快乐乐,坦坦荡荡。在这期间我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遇到了温文尔雅,具有远见卓识的邹筱丹副教授。跟随邹老师学习的这段时光格外充实,她把声乐艺术作为一种信仰和责任,营造亦师亦友的课堂氛围。其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强调我们要把每首作品都挖深、挖透,这样才能把一首作品诠释清晰。在邹老师的教导下,我在专业的艺术审美和自我修养上有了新的认知,并在多场音乐会的实践中进一步地提升了舞台的表现能力。除此之外,我也敢于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多次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通过艺术实践,我学会了关注细微之处,提高了感知能力,培养了对世界的敏感性。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情绪的出口,通过创作来探索和处理情感,提高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这让我看到了自己更多的闪光点与可能性。
一路走來,我每到一个阶段学习声乐艺术都有会有新的认知和审美。一首好的声乐作品,不光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更需要文化的修养、阅历的沉淀及静心的领悟。人言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生中永远不可或缺和停止的事情,在学习声乐多年以来,深刻感受到声乐艺术道路的艰辛与不易,要想学好声乐这门学科需要我们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志犹学海,业比登山,每一步都是不同的高度,对于声乐的学习,它似乎刻在我的生命里,不管将来要走的路会通向何方,但我始终相信自己对它会保持热爱并且矢志不渝。
纪德先生说“我的感激之情极为诚笃,势必就有一颗诚笃的爱心,因此,微风稍许爱抚,就在我心中唤起一声感谢”。从小家再到大家,我的师从路径丰富多彩,这也使得我忠于古典、积极进取,不断探寻精神深度与人性宽度的同时,也坚守着我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贝多芬,他用顽强、崇尚自由的精神,在不公平的生生枯藤上绽开了世上最美的音乐花果,用音符谱写了一个生命的赞叹。最可贵的是他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就像书中写道:“噢,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自己。”这也是贝多芬顽强的象征,我也为之深受鼓舞。贝多芬的命运是那样蹇劣,他仍能傲然挺起胸膛面对世事,何况是还生活在温暖舒适中的我呢?我也应当不惧困难,秉承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高贵精神,把握自己的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为美好的未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