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教学中融合会宁红色基因策略探究

2023-10-14 21:59朱克武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会宁红色基因

朱克武

(会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引言

红色文化是我国从革命战争时期发展而来且具有极为丰富革命精神的特有文化形式之一,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开展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红色基因融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平台,所以针对教学,教师要找准红色基因与语文的对接点,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应用价值,精准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与关键点,确保语文教学有方向,并有意识地加强教学针对性。用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的学习价值,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弘扬红色基因,激发学生情感。

1.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1.1 红色基因的概念

基因在生物学中被称为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而红色代表着火热、热情。红色基因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颜色,而革命中会有流血,红色就代表革命先烈革命洒下的鲜血,作为推动新中国崛起的巨大动力,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责任意识,让学生对革命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感染力非常强,我国的国旗也是红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无论是井冈山还是到西柏坡,都是因为他的红色基因被写进历史,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过程中产生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所形成的理念,红色基因诞生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一直是核心内容,红色基因在共产党诞生一百多年间,出现了许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激励着每一个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勇气。

1.2 传承红色基因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中国共产党就是由红色基因所组成的,没有红色基因就没有如此强大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曾经提出抓好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语文教学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绝大多数没有体会过没有温饱的年代,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被珍视。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也要随之加强,要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传承红色基因可以使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真正了解革命传统与革命文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化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人格和品质。红色基因带来的红色文化是我们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不仅有丰富内容,更有厚重的思想,对目前的初中生来说,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精神。除此之外,目前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注重人格培养,利用文化与红色文化联系能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鼓励学生敢于拼搏、宁死不屈,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并从宝贵的红色文化中学习抗压能力,提升自身道德水平,让初中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使学生真的人格素养得到提升。

3.会宁红色基因中学语文课教学中融合会宁红色基因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将会宁的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完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学习漏洞,进而做到及时查漏补缺。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并使用鼓励性较强的话语对学生予以表扬与赞美,使学生形成高度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更加有动力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可以进一步理解会宁红色基因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木兰诗》这一课题时,教师如果运用陈旧的且是学生不太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直接进这一课题的语文知识,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很少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这样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并且无法进一步学习我国的红色文化,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及其低下。所以教师在讲解相关课题前,可以运用会宁的一些事例引入相关课题,会宁是我国长征军会集的地方,所以其中有很多红色故事,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会宁地区红军的事迹,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给学生讲解《木兰诗》的相关内容,最后教师会让学生到讲台上去表达自己觉得《木兰诗》和会宁红军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完成之后,教师会给表现好的学生创设表扬的评价机制,给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创设鼓励的评价机制。教师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既简单又有趣,并且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会宁的红色文化,促进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

3.2 增强师生互动,完善红色基因教学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才可以使教师进一步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可以帮助教师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觉得教师比较注重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语文知识和会宁红色文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消息二则》这一课题时,教师如果直接到讲台上讲解这一课题的重点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语文知识既抽象又不太容易理解,从而无法对红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导致课堂的学习质量极其低下,学生也无法多方向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课题中相对比较简单的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可以和学生们将大军胜利的度过长江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讲解,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这一过程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会宁红军的相关事迹,帮助学生进一步充分的理解相关课题的重点内容。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红色文化高效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3.3 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教学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多。信息技术多媒体就是非常不错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语文知识具体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给学生讲解相关问题的语文知识,让学生高效的学习相应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颂》这一课题时,教师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学生可能无法充分理解相应的知识,并且会对学习我国传统的红色文化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学生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讲解相关课题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我国有关黄河的图片,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给学生寻到这一课题内容的朗诵音频给学生播放,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有关会宁红军英雄的事迹介绍,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相关课题的知识。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红色文化的知识充分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们了解到会宁红军的事迹,也使我国的红色传统文化得到相应的传承。

3.4 挖掘语文材料,引入红色资源

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来源地,教师要有效的挖掘其中所包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再融入会宁的红色基因,让学生对本地的革命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全面分析出其中所包含的红色文化。在讲解到这一类文章时,要挖掘这些文章的写作背景,看是否能和本土红色文化联系起来,作为学习内容的拓展。教师有针对性的融入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会更丰富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方便开展教学。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保持对学习的热爱,为实现自己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的体裁。教师教学时便可以引入会宁地区与红色宣传有关的新闻,让学生借鉴学习。在今年的五月二十八号,会宁地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举行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将这篇新闻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借鉴。这个新闻消息与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有所联系,能作为拓展教学内容。1936 年10 月红军成功在会宁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转折点。又在1949 年4 月22 日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革命史上的胜利新闻,都是在映照着共产党在引导人民走向成功之路。

3.5 挖掘会宁红色基因,引入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本土文化,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尤其是选取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到语文课堂中,能过让学生承接优秀的革命精神,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怀。在会宁地区有很多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教师要能够将这些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挖掘本土文化是教育手段中本土化课程教育理念的体现。红色文化教学并不只是从课本材料中选取,更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可以从身边感受到红色文化,亲身去体会、去感受红色文化,得到本土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红色基因的血脉。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教师可以借助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知道现在的生活安逸,如果不是先辈们的努力,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去读书。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教师可以选取有关会宁地区红色文化的故事用PPT 展示,让学生阅读。会宁地区的红色文化故事教师可以去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搜集,然后整理成文档供学生阅读,有条件可以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一份,让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对会宁红色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主动地去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参观以后写一份参观感受。

3.6 实施家校合作,夯实红色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要积极融合会宁的红色基因来展开教学,以此来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中学时期的语文教材内容本身便包含着与红色基因相关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便可以积极利用家校合作,来夯实红色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在双方作用下,共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关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实施家校合作,以此来更好的夯实会宁红色基因教育。就是首先可以召开一场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议如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举办一场文化长廊。这篇文章讲解的是有关于抗美援朝的事迹,与会宁红色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举办文化长廊时,可以选举一些与会宁红色基因和抗美援朝相关的素材来进行展示。在活动举办时,要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进行观赏,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代表来给学生进行红色基因文化讲解,更能起到文化熏陶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3.7 开展实践活动,融合红色会宁红色基因

实践活动是最能传播文化,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们对于会宁红色基因文化印象深刻,并且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场地或者场地工具来组织一场有关于红色文化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且在这场活动当中充分感悟红色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实践过程当中,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会腻红色基因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土地的誓言》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有效根据课文内容和会宁红色基因文化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教材内容背后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解的是关于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发生的变化,与会宁红色基因文化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开展一场有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与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故事,利用问卷调查或者询问家里老人的形式来搜集并进行汇总。或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往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挖掘并感悟红色文化,领悟每个英雄人物背后的故事,真正的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才能够积极促使每位学生成长为爱国主义优秀青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传承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的,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塑造学生灵魂,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红色基因,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从而达到“教师教”和“学生学”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也要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融入学习红色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性。

猜你喜欢
会宁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我在会宁等你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浅谈会宁林业发展与惠民富民问题
会宁沿黄灌区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