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0-14 21:59谢小强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内容语文学校

谢小强

(定西市漳县东晖小学 甘肃 定西 748300)

1.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校方面的问题

从学校方面来看,当前很多小学对经典诵读教学认识不足,部分学校认为经典诵读浪费了大量的课时。因此,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了常规的语文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学生的经典诵读时间常常被占用。由于学校层面对于经典诵读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地把经典诵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对于经典诵读也不够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对经典诵读学习会失去兴趣。同时,部分学校虽然重视经典诵读,但是,在课时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学校安排的经典诵读课时量非常少,而且出现了不平衡的特点。其次,学生经典诵读的时间没有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很难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

1.2 教师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师的方面来看,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教师认为经典诵读就是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去进行背诵,缺乏对于古诗词的解释。学生的诵读压力比较大,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来看,部分教师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往往是依靠教师简单示范,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缺乏针对性。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往往只是让学生一遍遍机械重复的朗读和背诵,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学生记忆的负担才会减轻,对于诵读内容的理解才会深入。事实上,经典诵读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灵活的应用多种方式才能够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效率。

1.3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典诵读学习上,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学生自身对于经典诵读学习内容的兴趣不足,尤其是在长时间机械朗读和背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诵读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表现地比较排斥,缺乏诵读的动力,导致诵读的效率非常的低。事实上,经典诵读并不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而是要理解诵读内容的含义。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的自制力不强,导致经典诵读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比较有限。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充足,对经典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加之很多学生的诵读基础和诵读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提升的比较慢。

2.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2.1 学校层面

2.1.1 重视经典诵读,认识到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需要重视经典诵读,要制定学生经典诵读的课时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此外,还需要把经典诵读落实到常规教学当中。例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把他们规定为经典诵读时间。学校要监督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进行诵读,根据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差异来对各阶段的诵读内容统一规划,保证诵读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经典诵读评价机制,定期对各班的经典诵读成果进行验收,可以通过抽查或者是比赛的方式,来发挥学校的监督和考察作用。最后,学校还需要为学生的经典诵读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给学生建立经典诵读阅览室。给学生提供大量适合他们的经典诵读书籍,在学校的走廊墙面上张贴一些和经典诵读相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经典诵读进行观影研学活动,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2.1.2 统筹规划,增加经典诵读的课时量

学校需要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课时安排,增加经典诵读的课时量。通过专设的经典诵读课程,检验学生的诵读成果,增加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也能够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2.1.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学生的经典诵读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定期的组织教师参与经典诵读相关的学习培训,把经典诵读纳入教师教学研究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教师能够分析优秀的经典诵读案例,吸取经验。同时,学校还需要吸纳优质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有经验的老教师能够给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定的指导。让经验比较少的教师多去观摩优秀教师的经典诵读课例,能够学习其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2 教师层面

2.2.1 转变观念,加强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经典诵读的价值,就需要深入的理解经典诵读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静夜思》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诵读这首诗,但是简单的朗读还是不够充足的,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习整首诗的重音和韵脚,能够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呈现作者笔下诗词的意境。这样,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进行诵读,才会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课内的经典诵读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筛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经典诵读素材,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所选取的课外经典诵读内容一定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并且与教材知识也有一定的关联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而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经典诵读教学的好方法,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经典诵读书籍。

2.2.2 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

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要干涉学生过多,要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诵读和感受的机会,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以理解为主,以体验为途径,不要给学生太多的背诵压力。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加强对经典篇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背诵往往会更加的容易。对于那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诵读材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解,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把课上诵读和课下诵读相联系,使经典诵读能够持续发生。

2.2.3 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在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经典诵读相关的任务,让家长帮助监督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尤其是在寒暑假的时候,如果学生停止了经典诵读,那么很多学生已经记住的内容就会容易被遗忘。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合作,让家长配合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打卡,经典诵读晨读挑战等活动。还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观看和经典诵读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综艺节目等,如“古诗词大会”,“朗读者”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诵读意识。

2.3 学生层面

2.3.1 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

很多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经典诵读十分的枯燥,对经典诵读难以提起兴趣,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经典诵读。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经典诵读内容来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片段等,还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些朗朗上口的诵读材料,如《弟子规》,《三字经》等,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虽然在当前的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的经典诵读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时候,部分学生对于“山色空蒙”和“水光潋滟”的情景缺乏认识和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简笔画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意境,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能够体会作者笔下所描写的风光。以直观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经典诵读比赛,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学生诵读的动力。

2.3.2 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对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调整,不要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要给每一节课的经典诵读设置不同的任务游戏,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当中。此外,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开始经典诵读之前,教师要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是要让学生掌握诵读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其次,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诵读,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经典诵读内容的理解,在选取经典诵读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在诵读一些文言文的时候,一开始可以让学生诵读一些内容简单篇幅不太长的内容材料,然后再适当增加诵读的篇幅。

2.3.3 提高学生自主诵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诵读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自主诵读的好方法,让学生主动尝试,多总结。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个层面上。因此,三方都需要努力解决经典诵读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对经典诵读篇目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喜欢上经典诵读,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内容语文学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主要内容
学校推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