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甘肃陇东地区“周祖文化”为例

2023-10-14 21:59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校本家乡特色

文 根

(庆阳第一中学 甘肃 庆阳 745000)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一线教师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既可以弥补国家统编历史教材的不足,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校本课程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每个人身边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国人抹不去的一方乡愁,也是天然的可供研究和使用的课程资源。本文从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背景、实施策略和实践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冀为此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积累一点有益的探索。

1.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背景

校本课程实质上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和实施的地方性特色课程,可见这一事物在诞生之时即与地方特色文化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一所学校的基本要求,如果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这毫无疑问会赋予理论化的课程以鲜活的灵魂,也将使得校本课程能更凸显其独特的风格,更加有利于我们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区域都创造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这种区域性文化的传承,在当前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政治议题之一。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将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中国将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小分子就是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各类地方特色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谁来继承,怎么传承的问题日渐突出。一般来说,土地和青年是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是青年人才的集中地,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其实就是该区域特色文化传承者的流失,但是现在农村地区的“袖珍学校”已经比比皆是。就拿笔者所处的甘肃陇东地区来说,为全国人民所熟悉的特色本土民居——黄土窑洞,其实对大多当地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在城市化的浪潮下,我们的学生已经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是我们身边的,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往往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是熟悉而陌生的。

文化与教育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了解并传承本土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本土文化的无知必定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如果能将地方特色文化结合到课程开发中来,就能使学生对其所在区域文化有更详细的认识与感悟,形成对本土特色文化的理性认识与科学态度:首先,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使他们能认识本地区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成就和文化遗存,使学生充满自信,从而自身变得阳光和健康,更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其次,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并不等于自我盲目的优越感,更不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通过了解和传承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比较各地方文化的不同,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批判继承,从而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性,主动争当家乡文化代言人的意识。最后,当我们将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成学校里的一门校本课程时,并非一定要对其文化资源“照单全收”。青年学生正处于人文意识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期,这个时候更需要用历史的批判眼光去分析和开发课程资源,必须要清晰的分析地方特色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要通过这门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家乡文化,既要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中有利于学生发展成长的一面,也应发现地方特色文化中消极和不利的一面,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传承的批判性思维,产生参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责任感。

2.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

2.1 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校本课程的性质可以理解为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具有鲜明地方和区域特点的课程形式,它体现了地方和学校对学生的特殊期望和要求。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的性质就是:为了学习和传承陇东地区特色文化,由本土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的地方特色类课程。

本土特色历史文化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原创性,对学校教育而言,基于本土历史文化研究的历史课程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开设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最大的愿景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在历史课堂上学到周祖历史的知识,了解存在于自己身边的周祖文化遗存。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不仅要知道周祖历史文化的基本史实,其在家乡的遗存情况,而且还要自觉的去成为家乡本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就是该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作为学校的历史老师,要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也有义务运用学校这一平台来传承好本土的文化。据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该校本课程的基本目标预设如下:

知识与能力层面:了解周祖在庆阳的基本史实,熟知周祖文化在陇东地区的文化遗存、民风民俗等情况;理解周祖文化对儒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贡献,对陇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预设课堂小组探讨、辩论、自查资料、上网浏览史料、参观、考察、访问、调查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合作式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家乡历史的自豪感,形成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并形成辩证的文化视野,同时还要树立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本土主人翁意识。

2.2 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对于任何一门高中课程而言,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应服从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传统国家课程相比较,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适应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这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是以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家乡优秀本土文化为主,文化存在于陇东地区的山和水,人与物,这又决定了其教学应多关注活动体验型教学方式的应用。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体现出其与国家课程的不同之处,校本课程要给学生以不同于国家课程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要更多的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校本课程更应该有寓教于行的社会实践课,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应该是走出校园的,要安排一至两次校外参观实践课。

2.3 基于“周祖文化”的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

课程要得以实施和评价,必须要依赖课堂这个载体,而课堂的开展无疑是以教材为基准的,没有教材的课程就好像开车没有方向盘,没法科学地把握这门课程。校本课程的教材形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书面化的教材或讲义,也可以是音像资料等多种传媒形式。但它的开发和编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编写者的专业水平、教育视野、学科见识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现行统编教材已开始了某种程度的改革,现在更加强调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校本教材的编写自然也要顺应这一趋势。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化,极有可能就会使其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陷阱,这样的教材缺乏科学性,失去了指导意义,所以校本教材开发中还要处理好科学性与趣味性统一协调的问题。如果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与其他教育同仁相互合作,批评指正,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编写校本教材,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的校本教材开发必定也是成功的。

3.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首先,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来,可以发挥学校教育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家乡历史,宣传家乡文化的热情,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发扬及发展。如甘肃陇东地区的“周祖文化”,很多当地的学者都不清楚,普通人更是鲜有闻者。如再不加以重视和刻意的研究学习,不久后这一当地特色文化恐将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无从知晓了。

其次,校本课程的实质是“以校为本”,而任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在地多年的涵育。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研究开发中来,可以达到学校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合的效果。甘肃陇东地区极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不仅是祖国宝贵的非物质财富,还是当地各级各类学校理应去重点研究和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甘肃陇东地区历史悠久,将“周祖文化”融入到学校校本课程中,每个学习的学生就是一台“播种机”,“周祖文化”将因此而得到传播,这一特色文化遗迹和文物古迹的知名度也势必会提高,进而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收益。

最后,对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为学校充实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地方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更能有力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进步和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教师在主导校本课程的设计时,会融入自己对家乡特色文化的理解,更需要不断地去调查研究和查阅资料,这既增加了教师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提高了课程整合开发的能力,实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本家乡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