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

2023-10-14 21:59袁大金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袁大金

(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拐山小学 江苏 徐州 221122)

引言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该行动计划要求教师主动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保障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夯实基础,从而科学实现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目标。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认识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针对现存教育问题综合统筹和部署教学方向,为保障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着重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国情怀等,同时教学活动着重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合作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着重关注学生自主发展过程和合作探究过程。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该从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层面为学生创新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充分认识信息意识、信息化素养、计算思维以及数学化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为了保障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科学把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涵,围绕着其内涵科学规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科学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创新型发展夯实基础。

2.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

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求呈现出多样性变化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详细审视教育要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应着重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所有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和发展情况。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将知识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空间,为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着重关注学生提取信息、鉴别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内容。同时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科学、安全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要求,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思想引导和道德品质培养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自身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学生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狭隘

就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传统,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着重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信息技术的实操内容缺乏关注,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主要参照教材,单一依靠教材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保障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其狭窄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匮乏的现象,这种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长期处于压抑的课堂氛围难以满足现代化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3.2 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较少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着重关注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导致教学资源明显匮乏,而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心理,其学生产生的多种消极心理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序开展造成明显阻碍,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自信心造成明显打击。而且在新课程改革全面融合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思想并没有形成积极改善,教师和学生固化的学习态度导致“教”与“学”难以得到有序推进。

4.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4.1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变革的背景下,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围绕着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优化教学模式,充分保障教学模式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该学科蕴含的核心素养元素,围绕着这类元素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开发学生的信息思维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形成积极互动,为构建和谐、人文教学环境奠定坚实基础。[1]在新时期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调整教学模式和传统固化教学思想,围绕着学生客观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多样性创新信息意识培养路径,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持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敏感性。

教师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认识学生自身存在的薄弱点,为学生设计高效、完整的学习计划,应用针对性的训练活动丰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火柴人跳舞”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传统静态画图软件的应用方法,然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融入舞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静态环境中对舞台进行造型,通过舞台的造型形成不同的场景,应用这类实践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信息意识。[2]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运用动态性场景为学生引入造型的基本概念,然后应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造型切换的方法和角色、颜色的切换方法。然而教师在该章节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促使学生在猜测假设、思考和实践总结的完整学习过程中形成对该知识内容的丰富体验和感知,而且应用这种完整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和动作的连贯性,促使学生对该章节知识内容形成完整认识。

4.2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创建趣味氛围

人文、科学、和谐的氛围是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媒介,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围绕着教学内容特点为学生创建人文、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氛围熏陶下实现思维优化和拓展。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互动的方式和情境构建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愉悦氛围的影响下提升学习积极性。[3]然而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中应充分参考教学内容特点,围绕着教学内容的属性为学生创建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课堂情境的熏陶下快速、高效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将课堂氛围作为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特点和客观发展特点,根据学生客观发展需求创建趣味性教学情境,充分满足学生客观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明显丰富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认知,确保学生在知识自主细化中实现高质量学习。

例如:在“花朵缤纷”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深入分析该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在课堂氛围的熏陶下快速理解该章节知识内容。[4]教师可以应用《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和春天花朵的视频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的学习情境,应用情境的熏陶引导学生对花朵形成深刻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应用“花瓣随机出现的方法”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然后为学生引入随机函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电子交互白板为学生直观展示操作流程,促使学生直观认识应用随机函数控制花瓣随机出现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应用随机函数控件的体验,教师可以将该章节教学内容划分为“应用绘图编辑器绘画花瓣”“学习花瓣编程花朵的方法”“应用随机函数控件随机控制花朵”三个流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该章节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尝试应用多样性活动为学生营造欢快、多样的氛围,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中形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刻认识,同时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3 多样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3.1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深入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设置该学科学习目的和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明显提升学生生活应用能力。[5]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学习的有序深入,应用明确的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信息素养的教育创造便利条件。

例如:在“青蛙过河”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应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一维直观坐标系,为学生提供直观观察青蛙运动过程的条件,促使学生对Scratch 坐标的概念和特点形成深刻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经验控制对象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多种不同控制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整理的方式实现帮助所有学生实现思维优化。然后教师可以应用系统性的方法引导颠覆学生传统固化思维,确保学生对该章节知识内容形成深刻认识。[6]应用该方法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明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给予学生成功体验,通过层次性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使得学生在成功体验的驱动下提升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持续性动力。

4.3.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认识现代化教学改革的积极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改变传统固化教学理念,依据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思想的驱动下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7]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动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和客观发展特点,围绕着这类信息综合调整教学方法;而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应用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空间,应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4.3.3 培养学生信息思维,提升学生信息知识应用能力

信息计算思维是指自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导下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从计算机技术视角界定和分析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计算机知识内容,为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信息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关注信息计算思维的培养,确保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4.3.4 科学设计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关注课外活动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关联设计课外活动,应用这类活动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见解,促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外活动学习中。[8]例如在“动物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森林动物联欢会表演》节目为学生组织设计课外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及广播消极名称排好顺序,教师可以事先在演员的脚本中添加隐藏的控件,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找寻其中的奥妙之处,最后教师可以运用脚本解决学生的疑惑;然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述脚本的概念和功能特点,促使学生对脚本形成深刻认识,为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4.4 探究网络的多面性,提升学生信息责任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相对单一,这类学生面对不同学习内容并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教育,明显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保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科学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就目前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来看,小学生习惯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认识更多知识内容,但是在网络信息门槛逐渐变低的背景下,各种质量参差不同的内容广泛融入于互联网,其多样性的内容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明显冲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介素养,促使学生在网络知识搜集和整理中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秉持批判性思维科学审视网络信息,从而科学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能力的关键阶段,而且小学是学生思想意识萌芽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并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考专业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深度思考中找寻知识内容的本质,为思想教育创造便利条件。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与学生建立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应用平等交流的方式改善学生无意识建立的距离感,为学生讲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和负面影响,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形成深刻认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从社会不同层面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价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主见解,然后教师可以应用系统性的知识内容颠覆学生传统认知,从而实现强化学生对网络多面性认识的目标,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提供便利条件,促使学生在应用网络的过程中自主规避不良做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和价值观发展情况,应用针对性疏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为保障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着重强调教学实践的交互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客观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围绕着学生基本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信息综合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同时教师在实践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促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融合应用中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