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2023-10-14 21:59杨国胜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思维能力科学

杨国胜

(广河县城关小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实验操作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这一门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大多数小学现如今都配备有相当齐全的科学实验设施,这大大方便了科学学科的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践和推理,从而真实地感受科学知识的奥秘,提高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本文将对“如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小学科学效果”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1.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最终学习效果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实验操作,正是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兴趣的极好的方法。好的实验操作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欲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科学、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之中,最终轻松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并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验课程中应当选择有趣的科学实验作为课堂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开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播放与课堂实验相关的实际案例。例如,进行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地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地震灾害视频并展示由地震引起的地面坍塌、凹陷、突起、分裂等震后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利用纸板等教学工具来模拟地震中地壳的运动,用以解释这些特殊的地表形态变化的科学原因。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利用分发到实验纸板、塑料膜等工具来模拟地壳中的岩石层,发动所学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模拟出不同地震中的地壳形态,从而真正掌握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发生的具体过程、学习到科学实用的逃生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 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实验目的是为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用来指导实验的设计和进行。实验目的的设定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科学研究方向和重点,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果。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答,问题内容应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还可以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明确的科学疑问,学生可以理解实验目的,并且知道他们应该关注什么样的结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即他们认为实验结果会是什么样的,通过提出假设,学生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并了解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预期。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中第十二课《水的沸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水的沸腾实验,学生可以提前预测不同温度下水的沸腾时间,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预测,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并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预期,从而学习到水的沸点、三态变化等相关科学知识。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在科学课堂上获得明确的实验目的和预期成果,从而提高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参与度,并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更加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

2.1 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观察和思考

观察和思考对科学实验的意义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者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通过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还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从而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不仅如此,观察和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学生可以提升其自身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而教师应当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当明确告诉学生此次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并思考如何回答实验中的科学问题。这时,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关键因素和变化。提醒学生采集实验数据是应当注意的细节,记录下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过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这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实验结果、挖掘其中的规律和关联。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通过探讨实验结果的原因或机制,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实验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新的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并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发展。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动物的分类》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动物图片,让他们观察并进行分类,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发现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异之处,从而加深对动物分类原理的理解。

2.2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合作交流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发现,可以共同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在平时,教师应当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合作的氛围,让学生们有合作的习惯和意愿。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通过分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当设计合适的小组任务,鼓励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和合作实验。在实验进行时,安排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通过分工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协助,共同实现实验目标,最后全班一同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在一旁可以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和指导,鼓励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和推理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沟通能力。例如,再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的搭建实验,并学习电的导电性。在实验时,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电路的搭建,并让他们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情况,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学习的效果。可见,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验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实验探索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3.让学生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3.1 联系实验与生活

将科学实验与生活相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活动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例如,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题材,如食物的保存,环境污染等,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和理解科学原理。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大量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科学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向学生展示科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设计和制作小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船的制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为什么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通过让学生们观察生活中船的形状和设计,来制作自己的小船,从中理解到船能够在水上漂浮的原理,并将这一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最终建立起科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3.2 培养实验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帮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首先应当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观察实验变化、记录数据来培养他们的实验认知能力。其次,教师应当通过实验项目来引导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设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最后,在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临困难和问题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改进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和调整,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声音的传播》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的总结。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力与合作能力,以及让学生将生活与实验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等方法,都能够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思维能力科学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