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卫士”王会悟

2023-11-07 08:02赖继年罗佳丽
文史春秋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王会悟女校李达

● 赖继年 罗佳丽

王会悟,浙江省嘉兴人,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她参与中共一大和二大的会务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少年心事当拏云

王会悟,1898 年7 月8 日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县青镇。解放前乌镇属湖州府乌镇县,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但外地人习惯将两地统称为“乌镇”。王会悟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也是青镇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当时普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风气中,因父亲思想开明,王会悟能够在私塾中与男子一起外出求学,接受新思想。

父亲病故后,家道中落,王会悟不得不辍学归家,独自办起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小学。她从小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思想进步,在教书的时候向学生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鼓励女孩子剪辫子、放小脚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当地官员的阻挠,王会悟倡导新文化、新风俗的活动最终归于失败。

为改变自己的命运,王会悟离开家乡去往浙江省湖州市湖郡女校就读。女校学生普遍是由家庭供读,因生活拮据,王会悟只能通过在学校勤工俭学的方式换取学费。

课余,王会悟最常干的事情就是与朋友一起看进步报刊,谈论时事,还学着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她觉得“都是看《新青年》《少年中国》里来的,受到点新思想了嘛,就要革命了”。

王会悟好友张佩英回忆:“我经常看进步报纸,也读《女子解放》《新青年》《新潮》等,帮助我懂得女子要求平等,首先要有知识和经济独立,还要有健全的教育。”

青年时期的王会悟

王会悟成长的年代,中国政治运动风起云涌,女性开始觉醒。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会悟积极加入这场革命潮流,率先剪短头发;与好友一同前往周边农村地区,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倡导解放思想。她的举动很快引起当局的不满,在即将毕业之际,家乡传来要抓捕她的消息。在同学的劝说下,王会悟决定前往上海,寻找妇女独立解放的途径。在那里,她先后担任黄兴夫人徐宗汉的秘书和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秘书。

离开浙江到上海,对于王会悟来说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在上海,她结识了陈独秀,还帮助李达编辑他联合创办的刊物《共产党》。从一个水乡出发,王会悟以此为起点踏上一条艰难却又伟大的革命道路。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筹组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王会悟是第一批团员。王会悟与李达都借住在陈独秀家里,平时她经常帮李达誊抄文稿,由衷崇敬李达的信仰与学识,李达则赞赏她对新思想的勇敢追求。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两人由相识而相知、相爱,于1921 年4 月结为伉俪,婚礼就在陈独秀家中的客厅举行。

1921 年2 月起,李达担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王会悟就是他的得力助手,为中共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云程发轫 踵事增华

1921 年前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广泛传播和五四运动风暴的掀起,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李达、王会悟夫妇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起,积极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奔走操劳。

1921 年6 月,共产国际派来马林、 尼克尔斯基,指导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当时正在广东省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无法脱身,便指派李达负责具体筹备工作。

李达主要负责文字材料起草,而涉及开会地点、人员食宿、交通、寄发会议通知等会务工作,都由王会悟具体承担,这也是她被称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会务工作者”的由来。为了召开这次会议,李达殚精竭虑。面对纷繁的会议筹备工作,他必须找一位可靠且精明能干又熟悉上海风土人情的人来承担会务安排和安保工作。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从1985 年起,多次采访并深入研究王会悟,他说:“当时不可能成立一个会务组,经过反复比较斟酌,李达认为自己的夫人王会悟可堪此重任。”

王会悟承担重任后,颇费一番周折和思量,最终将会议地点选在一大代表李汉俊胞兄李书诚的家李公馆。这是一栋位于法租界望志路上的石库门房子,房主李书城那段时间在外地,位于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今兴业路76 号)的李公馆正好可以用作会场。王会悟考虑到在“自己人家里”,安全和保密性都有较好的保证,而法租界也较少受到巡捕与密探的骚扰。这里环境僻静,从环境、安全、出行等方面考虑,都是最好的选择。王会悟选定会议地点的建议得到会议筹备人员的一致同意。

当时正是暑假,她通过自己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关系,借到博文女校3 个房间,给外地代表落脚。她还机警地给代表们安上“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的名头,等于又多了一重保险。

会议的前几天,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7月28 日上午,一大代表们正在公馆二楼开会时,一个年轻人手里托着件尚未抖开的湿衣服急匆匆地直奔楼上,坐在楼下后门门口望风的王会悟立即警惕起来。会议室的大门就对着晒台,如果这个年轻人是特务怎么办?王会悟赶紧向正在准备午饭的厨师打听此人来历,厨师也不清楚,说大概是少爷家的朋友。

王会悟感觉此事非常蹊跷,就赶忙上楼把坐在会场门口附近的翻译杨明斋叫出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警惕性很高,当即宣布休会,安排大家转移。

事实证明,王会悟的直觉是对的。代表们离开会场后不久,两辆警车呼啸而至,几个法国巡捕闯进来盘问李汉俊,四处搜查,没找到可疑物品后悻悻而去。

会议尚未结束,地址需另作安排,可是上海和杭州西湖都不安全,议论半晌,王会悟提议,可以扮作游客到景色秀丽但不引人注目的嘉兴南湖,并且建议租画舫会做场。年龄最大、阅历较深的董必武和何叔衡当即表示赞成,新的会议地点得以确定。

7 月30 日晚,王会悟在咨询后前往嘉兴打头阵,代表们次日8 时左右到达。王会悟细致地安排大家的休息和早餐,接着租一艘被当地称为“单夹弄”的中号画舫。王会悟在离开旅馆去南湖时,向旅馆借了一副麻将牌,并请求账房为他们保留两间高级客房。7月31 日,一大代表们乘火车前往嘉兴。王会悟提前在预订的游船上静候,代表们到场后按顺序登上游船,中共一大最终会议在船上继续进行。

这次会议期间也曾虚惊一场。正值傍晚时分,远处突然传来疑似巡逻艇马达的声音,接到王会悟的暗号后,代表们临时休会,一边播放起京剧名段,一边大声喊起了“七索”“八万”。王会悟则乘拖梢小船上湖心岛打听,探知是当地富绅乘私人游艇游湖兜风后才放下心来,会议照常进行。

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仿制)

下午6 时许,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后宣告闭幕,中国共产党诞生。

那艘轻轻摇摆的画舫小船,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后来被命名为“红船”。王会悟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成为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会议的唯一非代表成员。毛泽东曾当面夸她:“你是很有魄力的一个人,敢到这个地方(指南湖)去开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那条画舫下来的会议代表,就此走上各自的征程,拉开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浩瀚革命的序幕。

1959 年,为纪念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起到保护革命圣地,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建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1959 年10月1 日,纪念馆正式建成,负责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保护、开放和管理,并展出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南湖建馆的中心是船的问题”的指示、按照当年中共一大开会游船而仿制的船只,即今天的红船。

南湖红船的最终定型,王会悟起了关键作用,她首先确定红船为一种夹弄丝网船。参与纪念馆筹建和仿制红船的董熙楷老人回忆,1959 年3 月上旬的一天,他与嘉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一起带着丝网船的模型进京,打算将模型船提交给党中央,然后由毛主席和董必武审定。中央办公厅同志告知他们,毛主席前往西南视察、董必武同志前往西北视察,需等待20 天才能见到主席和董老,建议他们先去拜访王会悟。次日,他们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位秘书的陪同下,前往拜访王会悟。当听说嘉兴要建设中共一大南湖会址,并派人送来丝网船模型寻求批准时,王会悟的目光立即看向船模,随即站起来仔细观察,发现这艘船的模型与当时开会时的那艘船非常相似,经过回忆王会悟确认红船船模。仿制中共一大纪念船由嘉兴造船厂负责制造,1959 年7 月1 日按期按质完工。当年10 月1日,红船在嘉兴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的水面上下水,停泊展出,向人们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1921 年12月10日出版《妇女声》第一期

明心见性 不矜不伐

王会悟不仅是中共一大的“卫士”,也是一名觉醒的新女性,更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从幼年求学到离开家乡接受新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王会悟始终怀抱初心,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

自1921 年夏天中共一大代表们分散离开嘉兴后,党史上王会悟的身影逐渐模糊。“李达妻子”成了她最显著的标签,但她绝不是李达的附庸。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除了中共二大的会务工作,王会悟还对妇女解放运动进行探索和实践,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妇女刊物《妇女声》报,参与创办党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上海平民女校。

1921 年12 月10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声》在上海创刊,主张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放,打破一切掠夺和压迫,取得自由社会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妇女声》创造了一个“女性议题的公共论述空间”,让女性可以“挑战男性主流观点,批驳父权的不合理处,提倡妇女权利,提出新的两性互动关系与符合时代潮流的女性角色”。

为办好这张报纸,王会悟花费了大量心血,常常废寝忘食。除了负责组稿、审稿,还经常撰写稿件,最多的一期达到四篇,成为当之无愧的“女报人”。

同年,陈独秀与李达商量在上海创办平民女校,一来用以培养妇女运动人才,二来也可以作为党的联络点。 平民出身的王会悟,十分赞同创建平民女校,认为只有让普通女性也能平等地接受教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妇女解放。

1922 年2 月10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平民女校在上海辅德里632 号正式开学。首任校务主任(校长)由李达担任,王会悟协助办理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为弥补学校经费不足,解决财力不济的学生的学费问题,学校注重分层教育,采取因人施教的办学模式,设立高级班和初级班,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

王会悟热忱投身于学校的日常管理,经常邀请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及知名人士来学校授课。有趣的是,普通女子学院还组织每周两小时的演讲活动,内容主要涵盖妇女问题、妇女运动问题以及为何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极大地开阔了当时女性群体的视野,提升了她们的政治觉悟。该女校培养了一批享誉全国的学生,包括著名女作家丁玲、教育家王一知,还有参加长征的30 名红军女战士之一的钱希均等。

老年王会悟

1932 年,她以“王啸鸥”之名与李达创办笔耕堂书店,在白色恐怖时期,大胆又巧妙地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1937 年5月,她协助李达出版了《社会学大纲》,并设法寄往延安,毛泽东阅读后称赞他们是“真正的人”。1945 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接见了王会悟,长谈几个小时。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艺术总监段欣是文献纪录片《王会悟》的导演,她用4 年多的时间,辗转大半个中国,用心用情去还原王会悟,读懂她,理解她,记录她。在她看来,王会悟是100 多年前那个乱世当中觉悟女性的代表,虽然生逢乱世、命运多舛,但她从未放弃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

观望王会悟一生的经历,段欣由衷称赞:“作为一个青年,她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妇女工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作为一个妻子,她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协助丈夫传播马列主义的真理;作为一个母亲,她含辛茹苦、竭尽全力,培养儿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作为一个女性,她不仅努力实现自身的独立、解放,还坚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王会悟的那种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红船精神高度契合。而在这些之外,她的身上还有很多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堪为我们现代女性学习的楷模。”

1993 年10 月20 日,王会悟在北京逝世,享年96 岁。新华社发文称:“她在中共一大筹备期间,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2007 年,为纪念王会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王会悟纪念馆在乌镇西栅灵水居落成。文

猜你喜欢
王会悟女校李达
关于博文女校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证
中共一大“幕后功臣”王会悟
“红船哨兵”王会悟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每一部成功纪录片都是心灵之作
勾搭留学君!
英式淑女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