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12 07:03李琴英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内容金融

乔 森,李琴英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课程质量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1]。此外,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经历了从慕课到翻转课堂,再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转变。基于此现状,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课题组开展了一流课程标准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考核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混合式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该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助推现代金融发展。

金融学课程是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固定收益等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与此同时,国内985 院校和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在金融基础的培养上多开设金融学课程,郑州大学商学院亦是如此。通过横向对比多届毕业生,发现修过金融学课程的学生在从事经济学、管理学专业问题研究时表现出更强的科研能力,理论基础更加扎实,对研究工具和方法接受更快,定量分析能力更强,可见这门课在经济、管理领域均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金融学教学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由于培养课时有限,导致该课程知识结构不完备且整体难度偏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自由散漫、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的现象。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记背,按时完成课程作业来通过课程考核,而不能建立起系统的金融理论知识,影响了金融专业学生培养的效果。第二,教师多采用传统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思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一来,该课程就容易成为“水课”。第三,金融学课程偏重金融理论教学而忽视金融实践的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低,缺乏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目前的金融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货币与信用、金融资产及其定价、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忽视实践应用环节,学生不能将其所学应用到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去,无法满足现代金融学课程对培养高端金融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基于一流课程背景开展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既有利于满足教育部提出的“一流课程”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金融行业培养尖端的应用型人才。

二、文献回顾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是将信息技术与面授课堂有机结合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2]。在内容方面,混合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移动设备、网络环境和教学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具有较高参与度和较强体验感的教学环境,努力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塑造[3]。从比例上来看,混合式教学中在线教学的比例应在30%~79%,通常在50%左右[4]。

混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开创了教学新生态[2]。首先,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进行理论教学的界限,使得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得到了延展。学生只要有学习意愿,就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线上学习,这很好地解决了培养学时有限而教学内容复杂的问题[5]。其次,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讨论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6]。课堂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7],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8]。最后,该模式通过利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支持实时交流、线上参观、线上实操等各种学习型活动,把金融学理论融入各种实际情景中,使学生能够及时实践。另外,混合式教学一般是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来实现的。课前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试相关内容,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中按确定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教学过程;课后线上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总结巩固学习成果[9]。

因此,探讨金融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多元化,使其融合金融学学科,开阔研究视野,还可以克服金融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是对后续金融专业核心课不起作用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传统金融学教学中的金融监管、金融发展等内容,时效性、理论性太强,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占用课时较多,如果不进行内容删减,表面上看教学内容是丰富的,却可能导致教师的讲解较粗浅,学生一知半解,影响教学效果。二是金融学在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上面临“本土化”与“时代化”的难题与任务,需要更新教学内容。金融学课程教师组立足于我国金融发展,撰写了成熟且完整的适合金融专业教学的金融学讲义。同时,在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添补金融学新知识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得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三是立足金融行业的发展,在课程安排上增加应用性内容,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平台和实习岗位,加大实训课程的时长,增加实习指导板块,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从而实现由了解到掌握再到应用的“高阶性”培养过程。

(二)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杨秋海认为当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应侧重和实现以网络化为基础[10]。因此,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案例分析、项目讨论和实践训练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基础理论教学、课堂内容拓展、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重新进行了设计。

1.基础理论教学部分

课题组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转变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由于基础知识无法进行缩减,因此学生需要利用线上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金融学精品课程)进行自学,然后在线下课堂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前,教师要先对这些网络资源展开筛选,从中挑选出最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线上课程并提供给学生。此外,也可以使用郑州大学金融学课程组教师自建的线上金融学课程资源进行自学。

2.课堂内容拓展部分

课题组仍然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但从以往的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课题组引入“金融概念及基础理论+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组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货币职能部分,介绍我国方孔圆形钱的出现和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货币的流通职能;在商业银行部分,询问学生存款借款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中央银行部分,询问学生对国库管理的理解感受,讲解央行充当国家银行的职能。此外,师生还以课堂上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互动,通过翻转课堂使学生从课堂的听众转为课堂的主角,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

3.实践教学部分

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教师通过线上实践训练平台掌握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模拟效果,同时利用自媒体如微信、雨课堂等建立第二课堂,辅助实践教学。在线下,通过对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实践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集中讲解。

(三)教学流程改革

线上学习是每个学习阶段的起点。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课程视频,在初步掌握课程知识点,并进行线上答题,检验自学成果,找出知识点中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带着一定的知识基础及问题参与线下课堂教学。同时,网络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帮助教师在后台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不定时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在线下授课之前,教师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以学生的共性问题作为线下上课的重点内容,补充线上课程以外的知识点,同时要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生要组成小组自定选题,课前搜集资料制作PPT,课堂上进行专题演讲活动,然后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最后,由教师发布随堂检测题目,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线下授课结束后,学生要自主进行延展学习,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线上实践训练。例如,可以进行证券模拟交易、银行从业训练、保险业务、期货期权业务、外汇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等,并且可以线上与教师互动、讨论问题,在课程结束之后提交模拟训练结果并撰写实践训练报告。

(四)教学考核改革

新的教学模式下,建立线上预习、课堂互动、小组主题报告、金融实战业绩、期末成绩等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把金融学课程考核融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弥补了以往考核方式单一的不足,使学习效果的评价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持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表1 考核方式

新教学模式下,金融学的课程成绩仍然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总成绩为100 分。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提高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涵盖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环节。课前线上自主学习和检测成绩占总成绩的10%,由线上后台自动记录。课堂上互动情况、小组主题报告各占总成绩的10%,随堂检测占总成绩的5%。课上积极与教师互动,主动回答问题可以进行加分,小组主题报告由教师课上指导后进行评分,随堂检测成绩由教师统一公布答案,学生互相打分进行统计。课后笔记上传占总成绩的5%,实战成绩及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10%。笔记上传和实践报告由教师统一打分,实战成绩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分数。期末考试采用传统的线下考试方式。

四、改革效果及启示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且符合教育部所提出的“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课程内容突出了前沿性和时代性,强调金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训练,体现了“高阶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创新性”;课程的考核不再是单一的期末考试,而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挑战性”,为其他高校开展金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借鉴。改革前后教学模式对比见表2。

表2 改革前后教学模式对比

但是,鉴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实现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想要做到混合式教学的成功改革,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地努力。一方面,当前高校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还要面对教育教学方面一系列的挑战[11],要从实际教学中积极地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金融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培养具备问题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金融行业联系,聘请业界导师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应用性。

猜你喜欢
金融学教学内容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P2P金融解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