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2024-01-23 03:20胡小燕
江西农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胡小燕

(江西省南城县建昌镇人民政府,江西 南城 344700)

生态养殖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就是借助养殖区域的自然循环体系与不同生物的共生互补关系来提升养殖效益,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解决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最大程度上保障水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的供给需求。因此现代养殖户要树立起科学的养殖意识,严格按照生态养殖要求开展水产养殖,从而推动现代水产养殖产业的长远发展,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生态养殖及其应用现状

生态环境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存发展质量,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这一新型技术手段也随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生态养殖主要是通过人工措施来模拟与自然界类似的生态环境,在水产养殖中,还可以结合水生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水生生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来具体规划,模拟生态环境的各个部分,最终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确保水生生物的健康,且减少药物使用等。在生态养殖技术的要求下,养殖户要充分考虑各种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市场需求,以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来选择养殖品种。另外,养殖环境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减少水产养殖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选择养殖环境时,养殖户需要考虑水源、水质、水温、水流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养殖水产动物时,需要保证水源的清洁和稳定,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习性,控制水质和水温,确保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繁殖。通过采用生态化养殖管理体系,养殖户可以更好地掌握水产动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习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最终可以为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

就目前来看,传统水产养殖行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已经违背了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的要求,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一些水产养殖户在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的养殖户受到传统养殖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信奉经验主义,在养殖期间还是会将大量高蛋白饲料,以及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投放到池塘等养殖水域,这种落后的喂养方法对水质的破坏比较大,不仅会影响养殖水域,还会影响周围的水体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害,还有的养殖户未能充分挖掘生态养殖技术的运用价值,再加上养殖过程中受到养殖区域、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影响,最终无法真正地落实生态养殖的相关要求,从而使得养殖质量始终无法提升。因此,就当前来看,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养殖模式下的药物残留问题也受到社会的较大关注,因此必须要积极推进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让广大养殖户能够真正从生态系统的构建、养殖环境的创设等多方面出发,为水产养殖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更好地保障水产品的食用安全,这也是推动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2 常见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类型

2.1 生态工程技术

生态工程技术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流程以及生态管理理念来开展的一种生态养殖管理办法,其应用过程强调绿色生态,因此非常符合现代绿色发展的要求。在该技术的要求下,生态养殖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生态食物链的要求进行布置,并将水体中的生物分为水生生物、绿色生物和白色生物,白色和绿色生物可以为水产品的生长提供食物,种植本地的植物,如三叶草和芦苇等,可以降低育种成本。该养殖技术比较契合自然生态系统,因此用于养殖环节中能够为水生动物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保障水体的生态稳定性,这种以食物链为基础的养殖模式还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养殖成本,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2]。

2.2 循环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可以发现,水体中动物的粪便以及尸体等杂物会在水中沉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有机质和微生物会在水中分解,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群落会进一步分解水中的氧气,形成一种耗氧环境。当这种耗氧环境形成后,许多水生生物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从而对水产品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当气温和水温升高时,水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分解速度会加快,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从而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水温的管理至关重要。将原来的存水池塘改造成常规鱼池进行存水,减轻对外界水源的依赖和外部环境对水产养殖的不良影响,淘汰受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威胁的区域,采用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选择无公害渔药和优质饲料,杜绝氯霉素、孔雀石绿、五氯酚钠等国家禁用渔药,并从生态养殖技术入手加强疾病预防,减少用药的频率,提高水产品品质。在循环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天然池塘、大型池塘、河流和其他水体中的水,水质情况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可以为水体中的动物提供一个优良的水体环境,并加快其生产速度。

2.3 稻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水产生态养殖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应用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效益双倍增长。实践证明,水稻生长能够改善水质,而鱼类生长活动过程中又可以消除田间的害虫,因此两者可以实现互利共生。而且稻田鱼的市场价格也比较高,养殖效益比较突出。但是这一技术对养殖地域要求较高,仅在一些水稻主产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地区仍旧是借助一些设备来满足生态养殖的要求[3]。

3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要点

3.1 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于水体动物来说,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是确保其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此在生态养殖技术的要求下,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分析工作,以便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构建中,主要是以水产品为主,比如水生绿色植物可以产生氧气供给水生动物,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水质变得更好,水生动物则是通过排放废物来为水生植物提供养料,从而实现生态循环,让水生动物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健康生长。

3.2 正确选择水产养殖的种类

正确选择水产养殖的种类也是生态养殖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当地的养殖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比较和分析养殖类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再结合水产品的特点、抗病害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相关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最适合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和品种。在确定好整个养殖水域生态的基本形式之后,还需要选择质量上乘、成活率高的良种幼苗,并加以投放,保证养殖活动的出产率,最终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养殖户增收增效的目标[4]。

3.3 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创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科学选择地理位置,可以选择已有水体或者人工开挖的新池塘,并且要靠近交通要道,便于水产品的日常运输和销售,还要做好周边环境的调研,禁止养殖区域周围有污染企业和受到污染的土壤等。再就是要精确计算所选择的池塘或者人工开挖的水体的承载能力,以便确定养殖规模和水域面积。如果是自然水体还需要重视水质的检测工作,确保水质符合生态养殖的需求[5]。二是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通过水质调节为水产品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且不同水生生物对水体质量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全面调查养殖对象的养殖要求,在调节的过程中既要模拟自然环境之下的水质特性,又要符合水产品的生活需求,例如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选择生物法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水质调节目标。再就是可以通过投放菌类或水草类植物来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水体水质,关于水草的投放需要注意的是要坚持适度投放的基本要求,应合理选择水草的种类,还要控制好投放数量,避免水草过度生长,否则极易出现水草消耗水中的氧气,影响水产品生长的情况。在菌类的投放上则是要考虑菌类对水质及水体含氧量的影响,所选的菌类要与周边自然环境中的菌类保持一致,并且要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节工作,避免生存环境变化对水产品造成不利的影响。三是要因地制宜,做好对水体环境的控制,水产品养殖一般是在池塘中,池塘属于死水,因此水体环境的控制也更困难,这就需要养殖户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水质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各项数据不出现状况,从而为水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6]。

3.4 合理选择饲料

在水产品养殖期间,饲料的选择对其养殖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按照生态养殖的要求,应该坚持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为根本,优先选择绿色环保饲料,尤其是要禁止向饲料当中添加抗生素或人工激素等物质。在饲喂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在池塘中投放相应的绿色环保的生物制剂,如腐植酸等,来提高养殖鱼类的肉质。除此以外,还要结合水产品的习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饲喂,在混养的时候也要结合鱼类的习性,比如食量较大的鱼类可以产生较多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这些物质又可以作为杂食性鱼类的食物,因此可以将这些鱼类混养,这样的混养方式也能够减少饲料成本,而且还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7]。

3.5 科学防治疾病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病虫害也比较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会危害水产品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商品价值,而且水中病虫害的传播更加广泛,一旦有水生动物发病可能会威胁到一整个池塘的动物,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就目前来看,传统的疫病防治中会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等药剂,不仅防治效果较差,还会造成药害,因此应该按照生态养殖技术的要求采用绿色防治方法,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保障水产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水环境是一个小生态系统,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保证水体动物健康并减少疾病的关键,而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养殖池塘中底质和水质的改良工作。在养殖季节,养殖户要合理地调控水中的养殖密度,并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定期换水或加注清水,保持养殖水体的干净与稳定,还要视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处于最适合的范围。只有保持水质的洁净,才能够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在药物防治时要坚持“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相结合的原则。适时消毒,一般使用对水生动物危害较小的药物,如漂白粉和生石灰等进行水体消毒。此外,还要定期投喂药饵,在养殖动物摄食量较大的6 月-9 月,每隔15 ~20 d 使用韭菜和大蒜头等拌饵投喂即可,投喂大蒜头之前将其捣碎,一般50 kg 饲料拌入1 kg 大蒜头,连续投喂5 d,尤其是在疾病暴发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地控制药剂的使用,应该按照规定使用药物,不能过度用药[8]。最好选择一些低毒、高效的药物,精准控制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药物防治效果,这样既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影响,也不会造成药物残留。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质量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面对传统水产养殖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养殖效益不高的现状,要求现代水产养殖户积极落实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重视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在养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明确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要求,选择科学的生态养殖模式,并构建完善的生态养殖体系,还要为水产品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最终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除此以外,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加强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